APP下载

rh-BNP联合硝普钠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2019-12-26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22期
关键词:硝普钠动力学血流

急性心力衰竭(AHF)直接发病原因为心脏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心排血量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导致器官、组织灌注不足或肺淤血,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脏综合征,死亡率较高[1]。AHF以急性呼吸困难、严重喘憋、出汗量增加等急性肺水肿相关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甚至出现急性心源性休克,是临床死亡率较高的急危重症。据报道,我国心力衰竭病人住院人数占心血管病总住院人数的20%,但死亡比例近40%,因此,临床关于提升AHF治疗效果还处于不断探索中[2]。硝普钠是用于治疗AHF的一线药物,但用药后交感神经系统反射性兴奋以及硫氰酸盐堆积可能造成一定的不良反应[3]。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通过重组DNA技术合成,与人体内源性B型钠尿肽(BNP)氨基酸结构相同,进入体循环后能够发挥内源性BNP相似的心脏的代偿性保护作用,有报道称其在AHF、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中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4]。本研究采用rh-BNP联合硝普钠治疗AHF病人,以进一步研究rh-BNP改善AHF病人病情的效果与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AHF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5]AHF诊断标准;Killip心力衰竭分级[6]Ⅱ~Ⅲ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7]3~4级;病人或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心源性休克;低血压;心脏手术史;合并严重内科或外科疾病;抗凝治疗禁忌证或治疗药物过敏史。观察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6~72(53.45±5.34)岁;疾病类型:心脏瓣膜病8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扩张型心肌病18例,缺血性心肌病12例。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36~74(54.01±5.76)岁;疾病类型:心脏瓣膜病7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扩张型心肌病19例,缺血性心肌病11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强心治疗,给予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硝普钠(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144),首次剂量为0.5 kg/min,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变化适当增减剂量,连续治疗3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h-BNP(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33,规格:每支0.5 mg)治疗,首先进行冲击治疗,静脉推注剂量1.5 μg/kg,随后维持给药,剂量0.007 5 μg/(kg·min),连续给药3 d。

1.3 观察指标 ①心功能:入院及治疗3 d后进行心脏功能检查,采用飞利浦(荷兰)Sonos 75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②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LifegardTMICG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检查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肺动脉收缩压(sPAP)、心率(HR)等指标。③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进行血清心力衰竭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检测,采集血液经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于-80 ℃冰箱保存,采用美国R&D公司人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 ELISA试剂盒检测。

1.4 临床疗效[8]显效:乏力、呼吸困难、肺啰音等改善明显,LVEF较治疗前提升超过20%,心功能提升2级以上;有效:心力衰竭临床症状、体征减轻,LVEF较治疗前提升10%~20%;无效:不及以上标准甚至症状、体征加重或死亡。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心脏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LVEDD、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F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心脏功能指标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CVP、sPAP、心率均低于对照组,CO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注:1 cmH2O=0.098 kPa,1 mmHg=0.133 kPa。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3 两组NT-proBNP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NT-proBNP、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心力衰竭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5.227,P=0.022

3 讨 论

AHF直接发病机制为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室内压上升导致的心脏负荷加重,进而短时间内急剧降低的心排血量使肺静脉压上升并导致肺循环受阻,可引起体液渗入肺间质或肺泡内,出现急性肺水肿后的呼吸困难[9]。AHF发病后因心脏泵功能出现障碍致使神经、体液细胞因子被激活,在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动脉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功能,心血管系统、心室负荷对肾上腺素敏感程度增加,促进心力衰竭[10]。传统抗AHF药物规范性使用能够对血流动力学障碍、临床症状起到一定的缓解,但无法做到有效逆转心室重构,疗效较为局限。硝普钠是治疗AHF的常用药物。陆千军[11]采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AHF病人,治疗后,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均得到显著改善。硝普钠属于速效、短时的扩张血管类药物,对动脉及静脉的平滑肌均表现为强效扩张作用,能够快速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提升心脏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病人经硝普钠等常规治疗后,LVEDD显著降低,LVEF显著升高(P<0.05),与杨昭等[12]研究结果一致。Matsue等[13]研究认为硝普钠能有效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同时静脉给药后经体循环快速使血药浓度维持短时间顶峰水平,持续发挥降低负荷与扩张血管作用[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T-proBNP、hs-CRP、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硝普钠联合rh-BNP治疗在改善左室重构、心肌损伤以及炎症反应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rh-BNP作为重组DNA技术合成药物,众多文献报道均认为rh-BNP具有显著降低循环容量、体循环阻力以及心室前后负荷的作用,能够促进肾脏、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平衡。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既往报道结果一致[15-16]。说明rh-BNP能对RAAS系统产生强效抑制作用,阻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与释放,进而达到抑制交感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阻滞合成缩血管活性肽的作用,进一步改善血管松弛状况,选择性产生对冠状动脉、肺动脉的扩张作用,发挥利尿、利钠效果[17]。hs-CRP、IL-6等炎症因子的释放能够兴奋交感神经,加深内皮功能紊乱。张海珍等[18]报道称rh-BNP能够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左室重构,进而有效改善心肌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该研究观点一致。

硝普钠联合rh-BNP治疗AHF病人能提升心脏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但不足之处在于未进行长时间随访,未证实rh-BNP改善左室重构后的远期疗效,待后期条件充足应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硝普钠动力学血流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冠状动脉内应用依替巴肽联合硝普钠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慢血流中的疗效观察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硝普钠抢救高血压并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效果观察
硝普钠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76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