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课堂”在应用型民办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12-26王泽松孙守强崔久岗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5期
关键词:独学学案民办高校

王泽松,孙守强,崔久岗

(青岛黄海学院,山东青岛 266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九章提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然而在绝大部分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民办高校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满堂灌”仍然占有主导地位,让本就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睡意浓浓,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差。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将传统课堂中的“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1 “高效课堂”的定义及作用

1.1 “高效课堂”的定义

高效课堂,即高效率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达成相当高的目标的课堂,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高效课堂”是起源于20 世纪末21 世纪初的教育新生事物,我国称为“高效课堂”,美国称为“高效能课堂”。

1.2 “高效课堂”的作用

“高效课堂”采用层进式教学模式,先由任课教师下发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独学,各小组成员之间再进行群学和合作研究,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课堂展示,最后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和任课教师的点评,这种“层进式” 授课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而这种能力在应用型民办高校中,应该是学生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等。

2 我国应用型民办高校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以互联网为工具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Mook、微课等教学资源的开发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就连中小学也已经全面展开了课堂教学改革,然而大部分民办高校却仍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仅仅只是知识积累的过程而已。 然而,被动地接受知识,会使学生逐渐养成不爱思考的习惯,逐渐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何况“教师讲,学生听”所接收的知识两周以后的留存率仅为5%。 而“教别人”的知识留存率却高达90%,“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恰恰是“教别人”的具体应用的一种。

3 “高效课堂”在应用型民办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2011年《中国教报》中《PISA 夺冠后的教育思考》一文中写道“上海学生在学习策略运用中,概括、理解和记忆策略接近或高于OECD 平均值,但在自我调控策略方面低于平均值。这说明学生还不善于自己选择、判断、反思阅读材料的重点、难点,自学能力还不够。 ”中外专家和学者对中国的教育意见一致为: 中国基础教育扎实,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积累雄厚,计算能力普遍强,应试能力普遍强于欧美学生;但在知识应用、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却普遍不足,赶不上欧美学生,甚至赶不上亚洲教育发达国家的学生。

在教师的传统观念中,认为学生没有问题了,说明这节课成功了,然而,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导致了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意识的严重后果,“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高效课堂”中的独学、群学和合作研究等过程就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高课课堂”以导学案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以创新思想解决发现的问题。具体以导学、独学、群学、合作研究和课堂展示为主要环节来实施。

3.1 导学

导学,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般采用导学案的形式,导学案类似于教师的教案,但是使用对象是学生,是把该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理解的内容罗列出来的教案,但要比教案详细,要有学法引导,要有重难点标示。导学案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独学、群学的学习效果,需要教师用心、细心地制作每一份导学案。

3.2 独学、群学、合作研究

独学是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知识探索的过程中,也是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可以利用微课、MOOK 等一些学习手段,自主学习。

群学和合作研究以团队学习为主,是小组成员一起学习、讨论,深层次掌握学习内容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小组成员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和组长的领导能力等。

3.3 课堂展示、课堂评价

课堂展示是学生在独学、 群学和合作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导学案内容,把自己或小组对知识的总结,用简洁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的共享,是检验自学效果的过程。展示分为组内小展示和课堂大展示。

组内小展示在课堂展示之前,可以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展示,也可以是课堂展示前的预展示,通过组内小展示可以提前发现学生在展示流程、 语言表达和展示仪态等各方面的问题,以便于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展示内容,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等能力。课堂展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可以通过相声小品、辩论赛、讲故事等各种形式进行展示。 课堂展示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 交流沟通、临场发挥等各方面的能力。

课堂评价可以分为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课堂评价需要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是“高效课堂”教学环节中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组间评价还是教师评价,都是为了发现优点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便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等。

3.4 教师点拨

教师点拨应是画龙点睛之笔,让学生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觉,通过教师点拨,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会如何思考问题、怎样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教师点拨是“高效课堂”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是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保障之一。

4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高效课堂”的实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独学、群学的效果直接影响课堂展示的情况,所以,导学案的设计至关重要,需要任课教师投入更多的心血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导学案。

没有高考压力的应用型民办高等院校,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所以应用型民办高等院校的“高效课堂”的课堂评价应偏向组间互评和学生点评。这需要任课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所以课堂评价需要任课教师临场发挥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强一些,能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5 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教学资源也不断丰富,虽然高校精品课程、视频教学网站、微课、MOOK 等丰富的教学资料为“高效课堂”的实施提供了资源保障,但是“高效课堂”的实施还需要任课教师从思想上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先讲后练”为主转变为“先学后教”。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科目都适合“高效课堂”的授课方式,不同学科需要任课教师探索更适合自己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探索更适合应用型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

猜你喜欢

独学学案民办高校
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乡愁导学案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小学英语高效课堂之我见
“比例尺(一)”导学案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落实独学让课堂高效
初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独学能力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