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内涵及实施

2019-12-25张洋洋

文教资料 2019年29期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对接

张洋洋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是职业院校培养对接企业需求人才的有效方法。一体化课程的内涵是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该课程的开发必须遵循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原则,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任务实现对接,教学实施共有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审定计划、执行计划、过程控制、验收总结六个步骤。一体化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职业素养,为企业培养了真正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 一体化课程    对接    六个步骤

一、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背景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大力发展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技工教育。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制定并发布《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提出:促进、规范、保障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应为企业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不接轨,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不高,导致企业招聘的职业院校学生只是“半成品”,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才能真正上岗工作。为了使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要求,职业院校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办学方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二、一体化课程的内涵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做”结合起来,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涵就是工学融合、知行合一。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要遵循“三对接”的原则,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开发一体化课程首先要到相关行业企业开展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然后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划分学习领域,确立课程框架,组织学校和企业专家审定课程框架,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课程标准,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学习任务的设计和课程方案的审定工作,最终实施一体化教学。

三、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施

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施步骤应与企业工作任务对接,企业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六项环节: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审定计划,实施计划,过程控制,验收总结。依据这六个步骤,确定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的六步法,如下图所示。

鱼骨图的骨干是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的六个步骤: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审定计划、执行计划、过程控制、验收总结,以这六个步骤为中轴线,上面是学生应该学会的理论知识,下面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实操技能。

1.“明确任务”课

该课程不是技能训练课,是表达、合作、沟通能力训练课。老师统筹协调给学生分组,然后带领学生明确本次课学习任务,要求每位学生明确本次任务的应达标准、实施步骤、所用方法、质量要求、时间要求、注意事项等六个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展示整个任务操作的全过程,并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学生查找资料,老师讲授重点和难点知识,巡回指导学生分组学习工作页。最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口头描述即将完成的工作任务全过程。

本次课主要采用任务展示法、资料查询法、口头描述法等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明白将要完成的是什么任务,而且要学生明白完成这个任务的全过程是怎样的。

2.“制订计划”课

该课程和“明确任务”课一样,是表达、合作、沟通能力训练课。本次课教学重点是老师展示、学生独立制订计划、学生宣读计划,主要提高学生制订计划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订计划、做方案的好习惯。

制订计划的地点可以是教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每位学生站在小组角度制订一个电子版的计划。小组长组织开会,每位学生在本组里宣读自己的工作计划,然后从每个学生制订的计划中选择好的方面,汇总成小组计划。之后老师组织全班开会,每个小组抽签选派一人在全班宣读本组的工作计划,老师提出审改意见。本次课的目的是使每个人动手制订计划,使学生养成接受工作任务之后马上制订工作计划或方案的好习惯。

3.“审定计划”课

老师在课上分发上节课审改后的工作计划,要求每个学生认真阅读老师审改的意见。由小组长组织,学生按照老师“一审”意见,独立修改计划。老師当场对学生修改好的工作计划进行“二审”“三审”“四审”,直至全班学生的工作计划人人通过审定,主要培养学生的计划修改能力、沟通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实施计划”课

在上本次课之前,老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利用业余时间训练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自己的教学助手,然后确定分组名单和教学资源。老师在课前对所有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提出任务要求,然后带领学生重新温习完成任务全过程。老师统筹协调完成组内分组,每个小组分为实施组和监控组两个组,实施组负责实施计划,监控组负责对实施组的监控。实施组的学生做完任务后,监控组学生把监控记录给实施组学生,然后两组学生互相交流,交流结束后两组互换角色,即实施组变为监控组,监控组变为实施组。

在实施计划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6能”,即整体示范,局部指导,个别纠错,三个控制(控制安全、控制质量、控制进度),两类帮助,多角度记录。

任务完成后,每个学生在课后填写《自评表》,并按照老师的要求写出个人总结,主要包括四项内容:做法、成绩、不足、改进意见。每个小组在课后写出小组总结,包括四项内容:组内每个人任务完成的比例,值得肯定的方面,重点存在的问题,需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5.“过程控制”课

该课程是技能操作训练课,也是质量意识训练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标准控制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本次课有的内容与“实施计划”重叠,可与“实施计划”课的教学步骤捆绑起来要求学生。“技能操作”、组内分组中的过程控制、老师“6能”的发挥。任务完成后至产品验收前这段时间里的自检或调试工作,属本环节过程控制的重要内容。

6.“验收总结”课

该课程是总结能力、改进能力培养课,训练学生总结和改进不足的能力,培养学生总结工作的好习惯。本次课可分成三个部分:验收、总结、反馈。验收工作包括小组内验收、小组间验收、老师验收三个方面,老师要对各组完成任务情况逐一评价,对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互帮互学、使用信息化手段等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没能完成任务的学生提出帮助意见,对每位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表现逐一评分,作为验收结论。

总结工作主要包括个人总结、小组总结和老师总结三个方面。个人总结的范围: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审定计划、实施计划、过程控制五个环节,学生要在“验收总结”课上课前将个人总结写成书面材料,每人在组内宣读个人总结,并以小组名义给每位学生评分,定为“验收总结”环节中“总结”部分小组评价的成绩。小组总结范围与个人总结一致,总结内容包括任务完成的比例、值得肯定的方面、重点存在的问题、需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课上每组选择一个人,以PPT形式展示小组总结;无记名投票,评选出名次;老师采用多种形式表彰先进小组,调动小组参与竞赛的积极性。老师要在课前写好总结并制成PPT,归纳5个环节工作取得的成绩;寻找5个环节工作存在的不足;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提出需要改进的意见。

四、结语

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主体为学生,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要多鼓励、表扬学生,让学生学习时有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一体化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而且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该课程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避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再培训,为用人单位培养真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玉静,刘娇.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与核心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17(36):11-14.

[2]孔文梅.《车工工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3):347-348.

[3]馬俊芳.电气专业课程开展一体化教学的体会[J].南方农机,2018(24):219.

[4]赵越.一体化教学改革中项目教学法在PLC应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2018(36):93-94.

[5]路国平,刘玉玺,张振珠.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问题探究[J].科教文汇,2018(36):95-97.

[6]党忠玲.“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应用思路探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184.

[7]王虹.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创新——基于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12):133-136.

猜你喜欢

一体化课程对接
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分析中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对接途径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