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无缝对接”问题研究

2019-12-25孙孟嘉刘昕

戏剧之家 2019年34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孙孟嘉 刘昕

【摘 要】目前,课程思政作为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其与大学专业课程的对接仍处于实践阶段。其中,大学英语课程是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课程。二者的对接问题也是目前全国各大高校中英语教学团队的研究重点。真正实现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无缝对接”要求从各对接点把握对接细节,优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切实地将思政教育落实到每一位大学生身上。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无缝对接;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4-0159-02

课程思政,由思政課程演化而来。原思政课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而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重点落实的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专业课程,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及政治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优秀的接班人。[1]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课程思政的重视将引领中国教育走向更深层次的改革。

一、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对接的重要意义

大学英语课程,是培养当代大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课程。但随着大学英语的逐渐发展,大学生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偏向于了解各个国家的美好而忽略对祖国的认识。这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受到阻碍;同时,也使得人们意识到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对接的重要性。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对接能够帮助大学生在认识各个国家的文化与发展情况的同时,也能清楚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发展的现状;能够将大学英语教学重点放在学习他国优秀发展经验上,放在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上,放在跨文化交际上。

二、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对接的现状研究

随着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一步步改革,大学英语教学的着重点逐渐从掌握语言技能以及了解外国文化转向了大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培养。随着课程思政的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得到重视。全国各高校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大力促进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大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专业课程,是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主要窗口,所以在英语课程中,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并未受到重视。同时,在目前的实践阶段,仍然有许多大学英语课程在融合思政教育时,较生硬地将思政教育加入大学英语课程中,这样做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如何能够做到“无缝对接”成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无缝对接”的策略

所谓课程思政,简而言之,就是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2]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教育,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及对中国发展历程及现状的了解。其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无缝对接”要求各方紧密配合,更要求教学模式做到灵活多变。

(一)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对接点

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对接如果笼统地一把抓,会出现对接缝隙,导致前功尽弃。要想实现“无缝对接”,就要从多个对接点同时抓起,真正做到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

1. 教学团队

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无缝对接”的对接点之一即为教学团队,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对接点。大学教师作为大学生对社会初步认知的领路人,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教师团队只有提升自身的政治思想素养,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才能真正在教学中做到言传身教,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而大学英语教师,除了具备英语专业知识以及对外国文化丰富的认知之外,还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政治思想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了解中外文化差异,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以英语为媒介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2.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作为实现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无缝对接”缝隙最大的一个环节,在对接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但目前大学英语教材为了实现学习外国文化的目的,其内容大多以外国散文、小说等具有文化意义的作品为主。[3]虽然这类教材对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以及认识外国文化的教育效果有目共睹,但同时也逐渐弱化了学生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自主表达能力。所以要想实现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无缝对接”,就要从教学资源,即外语教材入手。外语教材是为大学生传播外国文化的载体,如果能够将体现中国经典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篇章纳入外语教材,就能实现外语教材的中国化,这也是外语教育中国化转型的重要路径,[4]也是实现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无缝对接”的有效途径。

3.教学对象

大学生,作为最接近社会的学生群体,在步入社会前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接受中国特色政治思想教育。作为课程思政的受众,大学生也是实现对接的重点。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对接是否成功,归根结底要看学生的思想现状和课后反馈。课程思政的融合要时刻根据受众群体即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因地制宜”;所以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过程中,教学团队需要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思想现状。

(二)思政课程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

思政课程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正处于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各大高校也积极地将思政课程与大学英语教育的对接投入实践。但对于对接细节方面的关注却少之又少。想要真正提高思政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效率,还是要采用高效率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并投入实践应用。

1.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锦上添花”

任务驱动法可以实现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锦上添花”。而大学英语教师安排课堂任务的目的不能仅仅局限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还要对思政教育加以“点缀”。例如,通过课后任务的形式让学生查阅时政新闻,收集相关时政热词的翻译,总结特定翻译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实用英语水平,从热词翻译中总结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翻译方法,同时也能了解时事。

2.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举一反三”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不仅能够更好地实现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同时还能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该教材中的一篇课文“The Telecommunications Revolution”,介绍了世界各国通信技术的发展。文中提到了俄罗斯的通信技术发展进程:从与科技水平不匹配的“老古董”,到耗费巨资铺设的光纤电缆,最后再实现无线通信。在授课中,教师可以由俄罗斯的通信技术发展进程引出同学们对中国通讯技术发展以及通信技术发展为中国所做贡献的思考。课程中的“举一反三”不仅避免了常规课程思政的生硬教学,还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更好地吸收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对接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要求各高校正视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从教学团队、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对象三个对接点把握对接进程;采取高效率的教学模式,如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等,提高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效率。望本文论述的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对接问题以及列举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能够引起广大教育学者的关注与思考,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16.

[2]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A].思想理论教育,2017(07):10-14.

[3]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S1):34-40.

[4]刘燕.基于文化自信观的大学外语教育思考[J].才智, 2018(35):39.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