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区特殊历史时期条件下的特殊产物:活报剧

2019-12-25成卓华

戏剧之家 2019年34期
关键词:苏区

【摘 要】活报剧是一种新型现代话剧形式,兴起于20世纪初期,极具先锋色彩,经苏维埃革命通道向我国乡村革命根据地大规模涌入,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演出形式出现在苏区戏剧舞台上,且是一种最具历史样本的“工农大众艺术”。活报剧在苏维埃革命历史空间里以革命宣传战线的“轻骑兵”形式存在,具有灵活的演出形式,不拘一格,同时具备苏俄和左翼戏剧舞台的特征,又具备乡村民间艺术的原始精神,所表现出来的历史个性十分独特。

【关键词】苏区;特殊历史时期;特殊产物;活报剧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4-0023-01

活报剧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是苏区群众性戏剧运动日渐深入的主要产物,能够将苏区红色戏剧运动复杂的现代性面相折射出来。其将自然主义的舞台架构摆脱掉,逐渐走向自由开放的街头、广场,将戏剧和生活之间的边界逐渐打破,对于新闻事件与社会政治问题可以以一种现场表演的方式进行即时道、解说,激发大众积极参与表演,对舞台上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热情评论,深入思考和判断现实事件,进而会萌生改变现实的沖动,促使戏剧直接影响现实生活[1]。

一、活报剧在我国的发展

活报剧在我国是中央区境内红色戏剧运动蓬勃发展的重要结果,尽管在都市左翼戏剧舞台上实践过,且曾尝试引入过,然而在当时,国民党政权与都市文化市场一起压制左翼戏剧运动,对于无产阶级戏剧大众化更多的在理论所倡导的层面停留,由此不利于更好繁衍。然而,活报剧在我国的兴起与乡村苏维埃革命密切相关,所提供的历史土壤独特,且催生了我国第一次演出热潮。其在许多老红军记忆中是一种重要的苏区红色戏剧舞台演出形式,可以采用载歌载舞的形式反映时事、宣传传统节日。相关学者通过整理与统计苏区剧目,发现有剧名可考的大约有四十多种,因此为其在苏区兴起提供了一定的历史条件,可以将苏维埃革命动员过程中的“经”“权”之间的深层互动充分体现出来[2]。

1931年之后,活报剧才真正走进苏区戏剧舞台,由李伯钊等人从苏联引入,革命根据地战事在苏维埃革命初期十分紧张,缺乏演剧人才,再加上形式单一性、随意性明显,主要集中于小型话剧、传统民间戏曲演出等,这是一种新型演剧形式,并未真正走入苏区的舞台。

革命领导者为更好地应对日趋紧张的苏维埃革命动员任务,对于群众性戏剧运动进行积极发展,这是一种独特的大众演剧形式,被广大革命者进行积极推广、提倡。许多留苏派的革命领导与政工干部对活报剧进行过积极的宣传与教育。1932年,革命者组建了“工农剧社”,临时中央迁入苏区后留苏派直接领导建设了苏维埃政权,在发展苏区群众戏剧运动中更加重视“苏联经验”的移植、借鉴,由此实现了对工农剧社组织功能的进一步完善,通过工农剧社社员大会的召开和执行委员会的改选,再加上剧社章程的修订,将更为广泛的剧社组织网络建立起来,促使工农剧社成为社区戏剧演出强有力的组织者、推动者,在活报剧兴起中群众性运动的发展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1933年3月初,为快速发展群众性戏剧运动,改进革命宣传、鼓动工作,中央局与全总执行局对于苏联业务工人演剧运动经验的积极借鉴,“蓝衫团”与训练班得以成立[3]。

二、活报剧在艺术精神层面上的表现

在艺术精神层面,活报剧是一种新型的“时事剧”,通过舞台可以对最新革命时事进行及时、快速、准确的记录与报答,可更好地跨越艺术、生活之间的边界,成为一种现实的革命武器,更好地开展“革命实践”,将一种更为激进的现代艺术展示出来。活报剧在苏区可更好地记录重要革命节日、重大事件、宣传各种革命运动。

活报剧在苏区的演出不是单纯的舞台作品,而是时常结合游行示威、节日集会、政治宣讲,可更好地融入生活,向一场现实的政治行动转化,而经德国导演以一种“娱乐性戏剧”向政治实践发展,使其成为“教育性戏剧”的一种,由此极大地改变了戏剧艺术表现形式,为有效介入现实革命,其演出形式超越固有艺术法则,对戏剧舞台的有机神话进行瓦解,将“幻觉化”逐渐摆脱掉,侧重于对“叙事化”的追求。

活报剧的常见演出形式为集体性的广场歌舞表演,革命宣传组织者认为,在歌舞前后通过对白、独白、说白等形式,可以帮助群众深刻了解内容。若表演被分解成各种形态不同又相对独立的场景片段,则舞台所呈现的场景会更像苏区的军事、政治生活的“蒙太奇”,即苏俄宣传鼓动剧与欧洲左翼戏剧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于美学的重要追求。

三、结语

活报剧是宣传红军戏剧战线中最具战斗力的“轻骑兵”,“游击战”的方式较为灵活,可逐渐向乡村田间、广场、街头、战斗的前线阵地进行蔓延,为乡村广大群众与红军士兵提供最新的革命时事热点与政策路线,调动起工农大众参与革命的积极性,实现对革命战斗力的有效凝聚。

参考文献:

[1]成卓华.苏区红色活报剧《打土豪》的演变过程[J].戏剧文学,2019,(05):150-153.

[2]闻超然.浅析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戏剧活动[J].党史文苑,2017,(22):17-19.

[3]Jordana Cox. The Phantom Public, the Living Newspaper: Reanimating the Public in the Federal Theatre Project's 1935 (New York, 1936)[J]. Theatre urvey,2017,58(3).

猜你喜欢

苏区
湘赣苏区民生保障实践及其新时代启示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苏区红歌串烧
苏区创业致富人
苏区老乡
永春苏区的移风易俗
苏区旅游兴
陕甘边苏区的统战工作及其主要特色
从湘鄂西苏区的丧失看“左”倾路线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