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用立体协同育人机制在创新工科人才供给侧改革中的探析

2019-12-25梅运军张顺喜胡文云李芙蓉

山东化工 2019年23期
关键词:工科产学研学习者

梅运军,黄 岚,胡 纯,刘 骏,张顺喜,胡文云,李芙蓉

(武汉轻工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科技的发展正引领世界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新经济体、新行业层出不穷,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科技等相关新兴产业不断涌现。我国要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经济体中发出中国强音,人才队伍建设是基石,是关键。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育的摇篮,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质量要与当前国内外形势相适应,做好人才供给侧改革是必然之路。

面对新形势,中国政府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系列指导意见和颁布了系列文件。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针对为新经济、新业态培养创新人才之一的工科教育,教育部于2017年密集召开了关于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三次重要会议,形成了一批富有成效的成果。“复旦会议”围绕新形势下新工科建设的内涵等重要议题与会专家达成了十条共识;“天大行动”提出了新工科建设不同阶段的主体目标,并制定了助力目标实现的“七大”行动措施;“北京指南”成立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并组织召开了专家组首次工作会议,形成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指导性文件。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既是对新工科建设的战略引领,也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指明了改革方向,明确了改革思路。

1 产学研用立体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及内涵

各媒介对产学研用的解释很多,根据笔者的认知以为产学研用从合作的主体应理解为行业、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之间展开的深层次合作,促进技术开发、科学研究、人才培训等为目的的一种共同发展模式。在该模式中,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技术研发,产学研用最终指向生产实际、实践运用。

产学研用协作模式不是本世纪的产物,它形成于上世纪初期而盛于当下。上世纪初,美国学者首次提出了产学研合作模式,其初衷为了解决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学者引进了产学研教育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1950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文件中指出,要重视高等院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目前,我国在产学研用育人模式上已逐步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特征,有不少学者在该领域做了新的尝试和探索[1-5]。在新工科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教育部高教司在《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产学研用作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要真正实现产教研学深度融合,多方互利共赢。

现有产学研用立体协同育人模式体现了多方联动,合作主体不单是学校、企业双方,行业、企业甚至政府部门都在联动中分担不同的角色,其三者联动用图1表示,体现了以人才(学生)培养为中心的产学研用立体协同的育人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行业(或政府职能部门)从行业发展、国家需求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人才培养的目标给予战略指导;企业则分担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从人才的目标需求出发,企业作为生产经营者应对企业对人才的基本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同时在产学研用立体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企业又具体承担了人才培养的重任,如“双师型”导师部分由企业承担,企业还参与人才培养实践(实训)环节方面的任务;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地,负责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实施、组织协调等方面的重任。三者各司其责,共同发力,协调人才培养向善发展。

图1 产学研用立体协同人才培养

2 创新产学研用立体协同的人才培养层次

国内工科院校因地域的差异导致学科构架的差异以及学科建设、发展水平的差异,因此在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体系中应当体现工科人才培养层次的差异性。教育部在指导新工科建设的会议中也明确指出工科院校要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也就是工科发展的差异化及人才培养的层次要体现差异化。对于工科优势明显的高校,新工科建设旨在打造工程学科的升级版,为工程领域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人才,服务产业提档升级和国家重大产业计划;综合性高校促成应用理科向工科延伸,加强学科的深度融合,强化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综合素养;地方性高校应聚焦办学特色,发挥区域优势,实现产教研学深度融合,培养高素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在具体实施方面,多学科的工科优势院校,要发挥多学科优势及工科优势,瞄准国际前沿,引领国内行业的发展,契合国家战略和国家重大需求,在人才培养上要有前瞻性,打造未来产业人才,建立未来产业研究院,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在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及未来技术开展深度合作;对于工科某一方向具有优势的高校,应依托该工科优势方向,与行业龙头建立产学研工程技术中心,组建稳定的研发团队,形成实质性和持久性的研发实体,建立完善的合作制度和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3 在产学研用人才协同培养体系中引入OBE教育理念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称为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或目标导向的教育理念,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育人模式[6]。该教育理念以学生者学习产出为教学预期,在教学实施中采用“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代表了工程教育界目前的主流思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7-9]。新工科建设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其实施需要诸多理念和手段作为支撑,OBE理念很好地契合了新工科教育思想。OBE强调对学习者的学习预设,即学习目标,学习者毕业能力要求;OBE教育理念中目标预设和学习者毕业能力要求的设置并非毫无依据,而恰恰相反,这些重要依据的获得来源于前期对行业、企事业单位、毕业生等的多方调查,综合多渠道的信息而形成人才培养的目标预设和毕业生能力要求;如前所述,新工科建设中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同样依据行业、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和规划。两者致力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着重于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OBE理念不仅设置了学习者的目标要求,而且对目标达成途径和目标达成度给予了规范,形成了目标培养与课程矩阵完美结合。在人才培养质量中,OBE引入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行业评价、社会评价与校内评价相结合,从课堂内外学习情况及学习者能力、技能、素养等多维度进行全方位评价,形成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透明化,客观公正地反映了专业人才的质量状况。

4 加强教学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无论是国家政策层面对工科提出的建设性指导意见,还是高校通过多口径制定的培养方案,要使创新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还需要加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实施手段,提高理论教学质量。各专业的课堂教学要体现整体观,各门课程间有知识的重叠,有知识的融合,有知识的相互拓展延伸,教学者要严谨地规划教学内容,专业内部的教学内容尽量不重复。课程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不能完全依赖参考书,教学参考书只是教学的依据,教学者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对内容进行取舍和知识点拓展,将新的知识引入课堂,做到紧跟时代,接地气。从课堂教学实施上来说,目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层出不穷,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是出花招、出奇招,而是要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上下功夫,选择合适的、教师自身能驾驭、学生能接受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如微课、MOOC、翻转课堂、讨论课堂、混合课堂等);在课堂外通过合适途径让学生利用零星的时间进行片段化的学习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手段。

提升实践教学环节效果,突出工科人才实践创新能力。产学研用立体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给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顶岗实习等成为了可能。在良好实践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如何提升实践效果和突出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值得思考。笔者以为从实践方案设计、资源配置、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可做些探索。实践方案设计可以追溯到人才培养方案上,分散式实践(分散到学期)或集中式实践(“3+1”模式)哪种更有利,需要深入的调研,提出可行性的报告;实践内容严谨规划,适时调整。资源配置上建立以校领导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为各自的组织负责人,严格选拔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在职称评定与其他奖励方面给予双师型教师一定的优惠条件。实践环节的制度建设方面,加强以主要领导人为负责人的长效联系机制,加强实习效果考核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加强内控建设和奖惩制度的实施等。

5 结语

产学研用是国家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创新之路。国内高校应该发挥自身的多学科优势和优势工科,积极开展产学研用的学科发展之路和创新工科人才培养之路,形成产学研用良好氛围,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加强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并契合国家发展的战略部署。

猜你喜欢

工科产学研学习者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