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生长,花自芬芳
——基于人教版“24.1.3圆心角、弧、弦”的教学思考

2019-12-25重庆市璧山中学

中学数学杂志 2019年24期
关键词:圆心角本课例题

重庆市璧山中学 王 伟

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 黄秀旺

生长课堂就是要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学生对数学的“热恋”,简单地说,对已学知识有一种“依恋”,对未知有一种“暗恋”.要实现学习者对数学自然生长,就需要在知识呈现、方法寻找、结论探索、例题引申和课堂小结上合情演绎.

最近,笔者执教人教版“24.1.3圆心角、弧、弦”一课.何谓生长课堂?生长在何处?笔者结合课前思考、课中实施和课后启迪,行之成文,与读者分享.

一、课前思考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在思考:今天教什么?怎样调动学生?然后换位思考:我们今天应该学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打算怎么学?由此,由“教什么、怎么教”转化为“学什么、怎么学”,把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这样的拷问下,对本课进行细化考量:

(1)学生怎么才能想到将“圆心角、弧、弦”等不同属性的图形揉捏在一起?

(2)学生怎么能想到利用旋转方法去探究“圆心角、弧、弦”的关系?

(3)学生对“圆心角、弧、弦”的关系这一结论有多大提升的空间?

(4)学生如何才能将教材例题与教辅习题有效契合?

(5)课堂小结如何做到让学生有更多期许?

……

经过这样长时间考虑,课堂设计逐渐清晰,先将课堂实施呈现如下.

二、课中实施

1.今天你认为应该学习什么内容?

在这样的问题拷问下,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师:圆美吗?美在哪里?

生1:美,美在具有对称性,而且有无数条对称轴;还美在旋转任意角度都不变,具有旋转不变性.

师:对于圆的对称性,我们重点研究了什么?

生2:弦,学习了垂径定理.

师:那你认为今天应该研究什么?

生3:弧.

师:什么是弧呢?

生4: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如弧AB(如图1).

师:如果我们定下了弧的两个端点,弧就确定了吗?确定一条弧关键是定出什么?

生5:如果定下了弧的两个端点,那么这条弧就确定了.

师:很好,如果一条弧AB的两个端点确定了,那么还有哪些元素也确定了呢?

生6:弦AB和∠AOB.

师:请你上台画一画.(如图2)

师:∠AOB有何特点?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生7:顶点在圆心,叫圆心角.

师: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研究什么内容呢?

生8:圆心角、弧、弦的关系.(点题,如图2)

图1

图2

板书,如图3所示:

图3

点评:为什么要学习圆心角、弧、弦的关系,不是教师强加的,而是自然而然的生成,学生更愿意接受,课堂气氛探究味渐浓,板书优美,富有启发性.

2.你打算如何学习?

师:等弧就是弧能够重合的两条弧,有哪些方式可以实现重合?

生9:翻折、平移和旋转.

师:你打算用哪种方式研究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呢?

生9:旋转.

动画演示(如图4).

图4

3.你对结论有什么认知?

师: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生9: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弧也相等.

师:大家对这个结论有异议吗?

生10:要加上“在同圆或等圆中”,因为等弧只存在于同圆或等圆中.

师:刚才只是我们的猜想,接下要做什么?

生11:证明.

师:如何证明呢?

师:大家对这个结论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13: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弦所对的弧相等,所对圆心角也相等.

生14:有点问题哟,一条弦对两条弧,优弧和劣弧,我认为应该描述为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弦所对的优弧(或劣弧)相等,所对圆心角也相等.

师:同学们敢于发现问题,值得表扬,还有新的结论吗?

生15: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圆心角也相等.

师:你们能不能综合起来呢?

生16:在同圆或等圆中,弧、弦、圆心角,如果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其余两组量也分别相等.

点评:找到什么方法或途径探究圆心角、弧、弦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巧妙利用圆之美,得到旋转不变性,前后呼应,自成一体,可谓妙哉!

4.你对这个例题还可以提出哪些新的问题?

师:研究了圆心角、弧、弦的关系,接下我们该做什么?

众生:练习

师:那好,请大家翻开课本第88页.

练习1:如图5,AB、CD是⊙O的两条弦.

图5

(1)如果AB=CD,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弧AB=弧CD,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AOB=∠COD,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练习.

师:这里出现了OE⊥AB,OF⊥CD,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段,你能给它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吗?

生17:弦心距.

练习2:在⊙O中,如果AB=CD,OE⊥AB于点E,OF⊥CD于点F,OE与OF相等吗?为什么?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9:在⊙O中,如果OE=OF,OE⊥AB于点E,OF⊥CD于点F,AB与CD相等吗?为什么?

师:你对今天学习的圆心角、弧、弦的关系,有什么补充呢?

生20:在同圆或等圆中,弧、弦、圆心角、弦心距,如果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其余两组量也分别相等.

师:看到OE=OF,OE⊥AB于点E,OF⊥CD于点F,你还会联想到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生:(齐)角平分线,我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1)如图6,在⊙O中,弦AB和CD相交于圆外一点P,OP平分∠APD,求证:AB=CD;

图6

图7

(2)如图7,在⊙O中,弦AB和CD相交于圆内一点P,AB=CD,求证:OP平分∠APD.

……

点评:对教材例题的合理开发,体现了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学生提出问题,前后联系,打开了学习的视野,点赞!

5.你对本课还有什么新的期待?

生21:我想知道弧的长度的计算和弧的弯曲程度(弧的度数).

生22:我发现弧确定了,弦、圆心角也确定了,但这条弧所对的顶点在圆上的角有很多个(圆周角),可以研究一下吗?

……

点评:这节课结束了,学生意犹未尽,整节课学生处于高度集中的探究中,知识呈现、知识探究、能力提升合理展示.

三、课后启迪

数学课堂生长无处不在,应该是自然的,自然得就像每一个知识点的呈现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约会,而不是“偶遇”;每一种方法的寻找都是必然,而不是偶然;每一次结论的获得都是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每一个例题的相遇都是玩味,而不是“魔魇”;每一次小结都有无限的期待,而不是终结.

通过本课执教和专家点评,笔者有如下启迪.

1.生长研究对象

生长课堂首先是课堂研究对象的生长,才能主动走进学生心灵.我们可以这样设问:“今天应该学什么?怎么想到的?”例如对于本课,可以有一系列问题:“垂线定理重点研究弦的问题,那么今天应该研究什么?”“当弧的两个端点确定了,哪些元素也随之确定?”“你认为今天应该学习什么?”这样让学生主动发现,深情呼唤本节课研究的内容,让学生感觉到不是偶然,而是数学知识发展的必然.

为此,教师站在整个中学数学知识系统的高度,分析已学知识与本课的联系,合情铺垫研究内容的基础,通过类比和比较,研究出对象,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合理演绎,更有对未知的期许.

2.生长研究方法

有了研究的对象,接下就是研究探究的方法,这是一节课的重、难点.我们可以这样设问:“打算怎么学?”为此,对于本课,可设计如下问题:“等弧就是弧能够重合的两条弧,有哪些方式可以实现重合?”“你打算用哪种方式研究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呢?”类比和对比已学的相关知识,诱导学生找到探究问题的途径,并梳理出本课探究的路径,将零散的知识串联成线,课堂学习便能顺利进行,这是生长课堂的核心.

3.生长获得结论

在探究的路径中初步获取结论,这并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新的学习的起点.一方面,对结论本身需要补充和完善,我们常常可以举例说明,如生9“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弧也相等”;另一方面则是对结论的发展,如“在同圆或等圆中,弧、弦、圆心角、弦心距,如果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其余两组量也分别相等”.

如果说举反例是对现实结论前景的研判,发展则是对未来的期待……这是生长课堂的力量.

4.生长教材例题

教材例题都是编写者精心设计的,虽然静态呈现,但教师常常可以赋予动态的设计,为此不妨这样设问:“你还能设计出什么问题?”例如,“看到OE=OF,OE⊥AB于点E,OF⊥CD于点F,你还会联想到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鼓励学生回顾已学知识,通过例题变式和整合,不断创新,徜徉在自己设计的问题中,那数学题不再是“魔魇”,而是“玩”数学了,实现了课堂与作业无缝整合,教材与教辅有机契合,真正实现“一花一世界,一题一课堂”.

5.生长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不是简单的回忆知识,好的小结更应该激发学生对今后学习的期待.例如:“我想知道弧长度的计算和弧的弯曲程度(弧的度数).”“我发现弧确定了,弦、圆心角也确定了,但这条弧所对的顶点在圆上的角有很多个(圆周角),它们有什么性质,可以研究一下吗?”

这便是在学习中期待,在期待中学习……

数学课堂处处皆生长,生长课堂的魅力在于“不请自来”,因为在这里既有知识呈现的探究,更有知识自身的发展;既有方法的寻找,更有思维的生长;既有例题静态的遇见,更有动态的发散;既有现实的需求,更有对未来的期待.当然生长必须是自然的,合情合理的演绎,触发学生自主发现与探究,自然生长,花自芬芳.对教师来说,既要有数学情怀,站在数学内部发展的高度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把控好前后知识的联系,又要有学生情怀,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准确设计好问题,铺设好学生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与数学知识的相逢变得那么自然、那么美好.F

猜你喜欢

圆心角本课例题
圆周角和圆心角关系演示教具
各种各样的扇形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圆心角”度数:弧长计算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