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9-12-25章小青柴鸣雷夏晓青黄晓芳励韶珺朱加进李国方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度重度患儿

章小青 吴 琳 柴鸣雷 夏晓青 黄晓芳 王 斌 励韶珺 朱加进 李国方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儿科常见病,据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在1%~3%[1]。儿童OSAHS 并发症主要是生长发育落后、认知障碍、行为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等。学龄前儿童由于生理性淋巴组织增生,OSAHS 发病率更高,其并发症更多见。笔者通过比较不同严重程度的学龄前非肥胖OSAHS 患儿体质量、身高的差异,来研究该病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由于肥胖是OSAHS 的独立危险因素,故本次研究未将肥胖儿童列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9 月—2017 年3 月在杭州市中医院儿科经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m,PSG)确诊的学龄前儿童OSAHS 患儿244 例,年龄(4.82±1.08)岁,男141 例(57.8%),女103 例(42.2%)。另外随机选取同时段于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30 名纳入对照组,均无睡眠时打鼾伴夜间憋气、白天嗜睡史,年龄(4.92±0.86)岁,男17 名(56.7%),女13 名(43.3%)。

1.2 纳入及分组标准 符合2007 版乌鲁木齐《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疗指南草案》[2]标准。OSAHS 是指睡眠时口和鼻气流停止,但胸、腹式呼吸仍存在;低通气定义为口鼻气流信号峰值降低50%,并伴有4%以上血氧饱和度下降和(或)觉醒;呼吸事件的时间长度定义为≥2 个呼吸周期。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 次/h 和(或)呼吸暂停指数(AI)>1 次/h 为异常,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92%定义为低氧血症。满足以上两项指标即可诊断为OSAHS。其中:AI<1 次/h 且AHI<5 次/h 为无阻塞;LSaO2≥92%为不存在缺氧。根据OSAHS 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分为3 组,其中轻度OSAHS 组78 例,中度OSAHS 组116 例,重度OSAHS 组50 例。见表1。

表1 儿童OSAHS 病情程度判断依据

1.3 排除标准(1)肥胖者:体质指数(BMI)大于同年龄同性别BMI 的95 百分位[3];(2)合并颅面发育异常者;(3)有神经肌肉疾病者;(4)喂养不当致生长迟缓者;(5)有严重心肺疾病者;(6)有上呼吸道手术史者;(7)入院前1 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者。

1.4 仪器和方法 PSG 监测:使用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仪(EMBLA,英国),按国际通用标准导联连接,进行至少7h 的整夜睡眠监测,监测项目为:脑电图、眼动图、鼾声、口鼻气流、血氧饱和度、胸腹动、体位变动等指标,检查结果经计算机软件分析后由人工校正。

1.5 观察指标 检测各组患儿的体质量、身高,并计算BMI,统计AHI、LSaO2、LSaO2持续时间(DLSaO2)占监测睡眠时间百分比(DLSaO2%)和≥4%氧减指数(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4%ODI)。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正态分布数据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法,并用直线回归法建立回归方程;偏态分布资料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30 例,男17 例,女13例,年龄(5.50±0.85)岁;轻度组78 例,男45 例,女33例,年龄(5.48±0.91)岁;中度组116 例,男66 例,女50 例,年龄(5.22±0.89)岁;重度组50 例,男28 例,女22 例,年龄(5.17±0.99)岁。各组间性别构成、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有可比性。

2.2 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中重度组患儿体质量、身高均低于轻度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组与对照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患儿体质量、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 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健康受试者与三组OSAHS 儿童体质量、身高及体质指数比较()

表2 健康受试者与三组OSAHS 儿童体质量、身高及体质指数比较()

注:OSAHS: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BMI:体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轻度组比较,△P<0.05

2.3 OSAHS 患儿LSaO2、≥4%ODI、DLSO2%及AHI比较 LSaO2: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ODI:中度组、重度组均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而中度组与重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SO2%: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AHI:重度组高于轻度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严重程度OSAHS 患儿不同指标比较

2.4 生长发育指标与OSAHS 严重程度指标相关性分析 体质量、身高与LSaO2呈正相关(r=0.146、0.196,P<0.05),而与AHI、≥4%ODI、DLSaO2%不相关(P>0.05)。使用直线回归法,分别得出体质量、身高与LSaO2的回归方程:体质量(kg)=0.057×LSaO2+14.789,(r=0.203,P=0.001);身高(m)=0.002×LSaO2+0.956,(r=0.157,P=0.013)。因此,LSaO2是唯一同时影响OSAHS 患儿体质量、身高的因素。

3 讨论

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是导致儿童上气道狭窄最重要的因素[4]。受炎症的影响,扁桃体和腺样体增生活跃,可能重叠影响气流通过鼻咽部,由于上气道狭窄引起通气不良和异常呼吸运动,诱发睡眠中的低氧血症和CO2潴留,导致OSAHS 患儿生长发育落后。学龄前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学龄前儿童常伴有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增生活跃,所以这一时期的儿童易好发OSAHS。OSAHS 对儿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身高、体质量是比较容易被家长发现的问题。曾勇等[5]研究发现,OSAHS 儿童身高、体质量均较正常儿童明显下降,且随OSAHS 的改善,患儿身高、体质量可追赶至与正常儿童相仿;侯瑾等[6]研究发现,儿童OSAHS 的治愈可促进儿童的生长,推测OSAHS 可能会引起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本研究对所有入选患儿进行PSG 监测,以明确儿童OSAHS 的诊断,同时比较了PSG 监测结果与其生长发育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OSAHS病情的加重,患儿体质量、身高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中重度组患儿体质量、身高均低于轻度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之前的文献报道相符[7]。但是轻度组与对照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患儿体质量、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结果不符,原因可能存在于:(1)轻度OSAHS 患儿缺氧程度较轻,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2)重度OSAHS 患儿病例数远小于中度组,且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患儿来源比较单一,可能存在抽样偏倚。因此,如采取多中心研究、纳入更多不同严重程度的患儿,将可能得到更理想的结果。BMI 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本研究纳入患者时排除了肥胖儿童有关。同时本研究还发现,OSAHS 患儿体质量、身高与LSaO2呈线性相关,而与AHI、≥4%ODI、DLSaO2%不相关;究其原因,患儿体质量、身高及LSaO2均呈正态分布,而AHI、≥4%ODI、DLSaO2%均呈非正态分布。本研究使用直线回归法得出体质量、身高与LSaO2间的回归方程,提示在学龄前非肥胖儿童中,LSaO2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更大,LSaO2越低,儿童体质量、身高受影响越明显。

儿童OSAHS 引起生长发育迟缓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轴。Olmo 等[8]研究了儿童OSAHS 患者中脑组织氧浓度的变化,发现其与动脉氧饱和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OSAHS 最终导致脑组织缺氧,进而使睡眠片段化,破坏正常睡眠结构,使慢波睡眠减少。而生长激素(GH)主要在慢波睡眠期分泌,最终导致GH 分泌减少。周敬静等[9]研究发现,OSAHS 患儿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显著低于对照组,其水平与LSaO2密切相关。动物试验也发现,间歇缺氧的幼年大鼠IGF-1 及IGFBP-3表达较正常大鼠低[10]。这些共同导致OSAHS 患儿生长发育落后。而缺氧改善后,GH、IGF-1 水平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国内多项研究发现,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前后GH、IGF-1 水平,发现术后GH、IGF-1 水平明显升高,患儿的生长发育也随之改善[5-6,11]。儿童OSAHS 引起生长发育迟缓的确切原因及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中度重度患儿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小米手表
宫斗剧重度中毒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
2014年度创业家:重度垂直式崛起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