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大德《灵显真君庙记碑》考

2019-12-25张冲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9年12期
关键词:碑文

□张冲

一、《灵显真君庙记碑》概况

山东省淄博市博物馆藏有一方元代石质碑刻, 原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沣水镇北沣、范王、寨子三村的交界处,1982 年运至淄博市博物馆。 碑体通高173 厘米,宽75 厘米,厚25 厘米。 青石质,质地坚硬,碑额呈半圆形,碑体呈长方形,碑体碑额一体。 碑刻正背两面均刻有碑文。 正面碑额,题篆书“灵显真君庙记”六个字,两侧刻缠枝纹;碑体镌刻正楷碑文,铭文正楷竖写左行,共20 行,每行满格52 字,碑文两侧刻缠枝菊花纹,当为礼花菊,雕刻精湛,下端刻两组三叉戟状纹和葵花纹。 背面碑额,题篆书“社众立石之记”六个字;碑体镌刻社众花名册,共11 行。 碑刻虽历经沧桑,但字体镌刻精良,大部分字迹清晰,仅有部分字迹漫漶难识。 (图1)

碑文识读如下:

正面:

灵显真君庙记

洞真观住持□观朱道清撰并书丹箓额

石匠作头吉祥 赵赟同刊

尝闻古典之有云, 能与民兴利除害则祀之者,乃礼之所致也。 今般阳丰泉,有乡曰丰泉,有店曰丰水,居人繁凑,好古尚义,□□□□于乡□敬于神祇,兼有谓凶丧集赠之礼,此又可谓善之所致也。 原之此地昔为宁戚之乡, 南邻鲁境, 北枕齐郊, 今之生者虽俱在□寥寥百□□□后而□有慕于古人善行之风焉, 其所以立庙祀于灵显真君,□□一社之敬主故也。搜神记载, 真君乃隋炀帝时人, 姓赵名昱,尝为嘉州太守,莅政之时,因除遇郡左冷源二江内老蛟之害□通□□□□为此故呼为二浪神,二浪取二江之名也,从者七人入水斩蛟,呼为七圣,并有押直郭千,善射,乃为神所亲爱,此数尝不离于左右。 隋末世乱,得莫知其踪迹,后复有于灌江之上, 见神及从者骑白马、 引鹰犬、执弹弓青雾中,显现其过,故众异之而立庙焉,亦□之护于百姓,百姓有□忘者如此,唐太宗、玄宗各有封位,至宋真宗加封以□惠显灵崇宁真君, 自后崇奉之礼世世不绝。 庙貌之设方,方皆□也,初兹社之祀于真君者, 一将有以祈佑于灵次,亦恐为凶丧集赠有不致者,而得托神以罚之也,盖亦有年,特未立其庙耳。继有兴社信人南青,乃本土好建善者,见以岁时祭奠无地为缺, 愿施其己之祖业地一区立庙,永为敬奉香火之所。 社甲尚政等闻而欣然相领,集义于同会□,肯捐以己财而兴之,乃于大德元年之春,择木命工,逅相馈饷,创建正殿四楹,缭以周垣,不日而曰成之矣。 至其像塑,金碧□□具备,于是居人来□□灵,行者过而试目,皆知其为胜事也。 余住此店洞真之二年,仅与乡耆相知,尚政等以立石,属文于余,余复羡□淳风去世与古相远如斯,立社之,因敬神之意真,亦阐礼重义之一端也。 店去南一里许,有丰泉之涡源,近年□□枯彻无流, 真君有灵□□福集一方,财物丰阜,泉得复出流,而浇灌不息焉,乃铭之以辞曰:

山陵有时而成川,海水有时而成田。

神之去分亦有年,至今踪迹人争传。

当时斩蚊功力专,反复显相江口边,

致令远近奉精虔,祈神之灵保安全。

般阳郡东有沣泉,泉北居人成市廛。

鄽东有庙凌苍烟,相貌金碧俱奂然。

勒石为记岁月迁,社众各令名姓镌。

要奉香火常绵绵,神当福庇如云天。

大元大德十一年岁次丁未三月 日

正社官尚政,副社官张赟,副社官边进庙

户南青

背面:

社众立石之记

今具社众花名于后

五台梵像局□匠□□主典

正社官 尚政

正社务 范珪

本乡都监 南允 张荣 胡川

副社官 张赟 翟宣 石珪 彭信 李全

副社官 边进 李典 尚存 孙□

正社录 张川 吉祥 张□ 石稳□□ 孔福

副社举 石琮 范用 赵大 李德 王英 赵宝

陈聚

社司 张□善 崔成 尚贵 赵□ 范元 彭乂

张源 李德林 王立 李旺 张荣 石二 赵全

王友 张德 高平

二、碑文考释

此碑据碑额篆书命名为 《灵显真君庙记碑》,因碑文记载赵昱斩蛟除害一事,当地人俗称“斩蛟碑”。 《灵显真君庙记碑》碑文,由洞真观朱道清撰写,碑文大意说:般阳城北的丰泉乡丰水店,古时多水,辄致水灾,且深渊中藏蛟,时出伤人。 于是,人们联想到赵昱被诏封为二郎神的故事,借其威力以镇之。 赵昱系蜀地人,隋炀帝时任嘉州太守,为斩蛟除害,他亲自率领七名勇士,执戈闯入冷源二江之中,与蛟同归于尽。 后来,蜀中有人曾望见赵昱乘马于雾中、显相于云端,故立庙于灌江,称其为二浪(郎)神,并尊称灵显真君。 通过对碑文的分析,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关于丰泉乡丰水店

般阳,古县名,西汉景帝时置县,因地处般水之阳得名,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 年)改为般阳府路。 时丰泉乡丰水店即隶属般阳府路。 碑文记载:“此地昔为宁戚之乡, 南邻鲁境,北枕齐郊。 ”现在的范王村,旧称贩牛村、扣角村,因“宁戚贩牛拜相”的故事而得名。 据明嘉靖《淄川县志》记载:“(宁戚)不遇而贫,贩牛车下,扣角歌曰:‘南山矸,白石烂,中有鲤鱼长尺半,生不逢尧与舜禅,短褐单衣才至骭,后昏牧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桓公闻其歌而异之, 召而问焉:‘贤之举以为大夫? ’管仲曰:‘垦草入邑,辟土聚粟多众,尽地之利,臣不如宁戚,请立为大司田。 ’”[1]78

丰泉,又名泉河头,“源可三亩余,诸泉迸发如珠串”[2]。据1984 年编纂的《淄博文物志》记载,范王庄西南约十米处,有一个较大的水湾,水盛不竭,当为丰泉所在,而今天此地已踪影全无。

丰水,又称德会水,现称沣水。 明嘉靖《淄川县志》记载:“丰水,在县治东北三十五里丰泉乡。 ”[1]18清乾隆《淄川县志》记载:“德会水即今丰水也,源出县东北三十五里范王庄南。 ”[2]明嘉靖《淄川县志》记载,在北沣村有一座沣水桥,“县治东北三十里,金泰和四年建”[1]52(2007 年由于沣水学校扩建校门,桥已全部掩埋于地下)。 丰水物阜民丰,“丰水……流渠若带,灌溉民田。 旧有水矻,民甚利之。又有导为曲水,汇为鱼泽。远望之则蒹葭满目、烟树云迷,或比之小江南云”[1]18。“丰水牧唱”为“淄川八景”之一。明嘉靖年间,淄川县令陈时万《丰源牧歌》云:“麓饶丰润,江南宛不殊。雨倾红菡萏,晴映绿荑芜。紫犊吪绿水,黄童唱弄雏。 淄川遍丰水,那复患催租。 ”由此,丰水之富庶优美可见一斑。 虽然丰水店风景如画、美不胜收,但每当雨季暴雨成灾也是不争的事实,明嘉靖《淄川县志》记载:“金卫绍王大安二年六月,淫雨大饥。”“元武宗至大元年七月,大水。 ”[1]27因此,才有了当时人们为祈求消除水患、建庙祭祀灵显真君二郎神之事。

2.关于“灵显真君”赵昱

“灵显真君”,即二郎神赵昱。 关于赵昱,正史无传。 最早关于赵昱的记载,见于《龙城录》,传为唐代柳宗元所作。 《龙城录》记载:“赵昱,字仲明,与兄冕,俱隐青城山,从事道士李珏。隋末,炀帝知其贤,征召不起。督让益州太守臧剩,强起昱至京师。 炀帝縻以上爵,不就,独乞为蜀太守。帝从之,拜嘉州太守。时犍为潭中有老蛟为害日久,截没舟船,蜀江人患之。 昱莅政五月,有小吏告昱,会使人往青城山置药,渡江溺死者,没舟航七百艘。 昱大怒, 率甲士千人及州属男一万人, 夹江岸鼓噪,声振天地。 昱乃持刀没水,顷江水尽赤,石岩半崩,吼声如雷。 昱左手执蛟首,右手持刀,奋波而出。州人顶戴,事为神明。隋末大乱,潜以隐去,不知所终。 ”[3]碑记上的内容,与这一记载基本一致。

唐以后, 赵昱在人们心目中基本上成了神,是降魔镇妖、战洪斗雨的“水神”,是二郎神的化身。 宋元时期,道教发展迅速,赵昱作为道教代表人物得到了广泛宣传, 这不仅在宗教典籍《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和《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等元曲中有所体现,在各地方志中也有关于赵昱半人半神的记载。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清源妙道真君,姓赵,名昱,从道士李珏隐青城山……”[4]《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第一折记载:“吾神姓赵名昱,字从道……我亲身仗剑入水,斩其健蛟,左手提健蛟首级,右手仗剑出水,见七人拜降在地,此乃是眉山七圣。 吾神自斩了健蛟,收了眉山七圣,骑白马白日飞升。 灌江人民,就与吾神立庙。 ”[5]《四川通志》 卷七记载:“昱左手持剑,右手提蛟首,奋波而出,河水尽赤,蛟害遂除,唐太宗封为神勇将军,庙祀灌口,明皇幸蜀,进封赤城王……”[6]《灵显真君庙记》由道教洞真观朱道清撰写,并将其称为“真君”,这些都反映了“灵显真君”赵昱在元代道教崇拜中的重要地位。 此碑记述的就是其斩蛟龙、除水患、被加封祭祀的故事。

3.关于元代基层管理机构

元代,县以下的基层行政编制,农村为乡都制,城市为隅坊制,此外,还普遍设立一种旨在“劝农”的社[7]。乡设里正,都设主首,隅有隅正,坊有坊正,社长为发展农业而立。 《元典章》卷二十三《劝农立社事理》条,对立社的具体规定作了详细的记述:“诸县所属村疃,凡五十家立为一社, 不以是何诸色人等并行入社。 令社众推举年高通晓农事有兼丁者立为社长。 ”社,本是乡村民众敬神祭祖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 逐渐演变为村民进行娱乐和庆典活动的场所,承担着征办科差、劝农、教化、互助、治安的职能[8]。 碑文所载的“社甲”“正社官”“副社官”“正社务”“都监”“正社录”“副社举”的职务,除“都监”之外未曾在元代典籍中出现过。 笔者认为:“社甲”“正社官”,应该就是“社长”。 其他,诸如“社务”“社录”“社举”的职务,应该都是元大德年间山东地区(当时为腹里地区,属中书省)最基层的社设置的职务, 他们同社长共同管理着社内各项事务。

三、结语

元大德《灵显真君庙记碑》,反映了元代丰水地区时有水患, 当地村民为祈求消除水患于元大德元年(1297 年)建庙祭祀“灵显真君”赵昱,并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 年)由洞真观朱道清撰写碑记,刻石立于庙前。 此碑对于研究道教发展、元代基层管理机构、地方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碑文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黑田氏碑文研究
明代碑刻兴福院寺碑考究
从《永宁寺记》碑文语言文字体系中探究女真拟声语演唱语汇
《安养院记》中的人性善良
皇清诰封奉直大夫刘府君宜人祖姓孙太君“万古流芳”墓志碑
安庆万寿宫考辩
彝族碑文略论
彝族碑文略论
关于辽代翰鲁朵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