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高中生家庭观现状的调查
——以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北校区为例

2019-12-25林怡轩公维贵

中国市场 2019年2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责任感高中生

林怡轩,公维贵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山东 临沂 276023 )

1 前 言

家庭作为血缘宗族的一种表现形式犹如烙印一般刻在每一个个体上。由于中国千百年来以家庭维系统治与管理体系的传统,国人对于家庭这一概念的理解异常深刻。在强调个体独立性的当代,21世纪的高中生们对于家庭的看法已然发生了改变。在相对民主、尊重个性、重视独立性的现代教育下,高中生拥有着更适应社会变化的头脑,历经千年的传统家庭观将发生较大变动似乎已成了必然。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传统宗法思想占据很大部分,封建时期思想仍有残余,而改革后的新风尚以及来自西方社会的不同思想也争取到了一席之地。传统与现代的家庭观念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同时也在不停地碰撞融合。

高中生需要为自己将来进入社会做好锻炼与调整,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家庭中。时代在变化,大环境中既需要和群体依存合作,同时又要摆脱依赖感,拥有独立性。以上种种,在家庭生活模式中都能找出缩影。培养完善的家庭观念,也是自己为适应国家这个宏观意义上的家庭的必不可少的训练。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需要有的集体意识、地位意识、自我意识等都可视为家庭观念的一种延伸,这些都使得对高中生家庭观念的调查与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2 调查与研究

2.1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现场调查法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临沂一中北校区普通高中学生进行,并选择不同性别的高中学生进行了对比调查。参与调查者共110人,其中男生55人,女生55人。调查采用不记名问卷的方式进行,累计发放、收回问卷110份,有效问卷101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率约为91.8%。

本问卷共15个项目,包括14个选择题和1个主观题(选答),涵盖家庭成员数量、对家庭的依赖程度、家庭成员交流密度、矛盾的产生与处理方法等方面。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笔者对参与调查的高中生填出的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2.2 调查结果分析

2.2.1 成员数量在四名及以上的家庭比例大于典型的三口之家

关于家庭成员数量,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群体中独生子女的数目低于拥有兄弟姐妹的学生数目。我国1980年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但在2015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由于我国特有的国情,除去2015年后的合法二胎,在高中生家庭中广泛存在二孩政策颁布之前出生的“超生”弟弟妹妹,甚至有可能包括高中生自己。调查中,在本选项选择“4名及以上”的被调查者在接下来关于依赖感、责任感的相关选项的选择相对成熟,选择责任心强和对于家庭依赖感处于可控范围内比例相对于家庭成员在三名及以下的被调查者要高出一些。

在调查中,表1数据显示女生中家庭成员超过三名的比例约为74%,超过男生的52%,经访谈部分学生可得知,有些家庭第一个孩子是女生后会再次选择生下第二个孩子,两个孩子均为女生后会尝试生下第三胎。但在第一个孩子是男生的家庭,计划生下第二胎的概率则稍低。一方面不排除家庭环境的需要或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养老及住房问题的必要保证;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传统宗族中“男尊女卑”情况的出现。

表1 家庭成员数量

2.2.2 女生对于家庭的依赖程度稍高于男生,高中生普遍存在家庭依赖感

关于对家庭的依赖程度,高中生在本项目的选择较为集中。选择“对家庭依赖感处于相对正常范围内”的数量明显多于其他两项。这与上一项目中有关家庭成员数量的选项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例如,在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高中生,往往会处于竞争性较高的家庭氛围中,这大概与我国自古以来长幼尊卑分明的传统有关。相对应地,这类被调查者的独立性也会大大增强。

关于家庭依赖感,选择“有,但是在正常范围内”的男生与女生比例相似。选择“几乎没有依赖感”的比例差距同样甚微,分别在12%与8%左右。但女生选择“过于依赖”的比例约为24%,远远超出男生的6%。性别不同所造成的家庭依赖感不同,原因可大致分为三类,由不同性别造成的不同生活环境、社会地位和生理差异。由于激素分泌的不同,女生在生理及心理方面往往成熟较早,处于青春期末期的高中男生相较于同时期的女生往往更加热血,具有更强的反叛心理和独立意识。另外,千百年来中国社会大环境对于男性和女性不同的要求及态度也导致了女性对独立地位与权利的追求渴望都略逊于男性,更倾向于依赖他人。尤其在家庭宗族的传统观念下,女性受血统、婚姻、家族门楣等诸多因素影响,多处于被保护的状态。在这种种的因素下,女高中生对家庭产生过度依赖感的概率会远高于同龄男性,也就不足为奇了。详见表2数据。

表2 对家庭的依赖程度

2.2.3 超过2/5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家庭责任感不强

在关于家庭责任感的认知与实践情况的调查中,约有60%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责任感强烈,并能将家庭与自己看作一个整体。另外40%则认为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没有责任感,其中有责任感却无法付诸实际行动的比重较大。

一方面来讲,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是国家中最小的生产单位和生活单位。家庭成员具有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维系血缘关系等义务。同时,家庭作坊也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家庭作坊逐渐被社会化大生产所取代,经济发展任务由私转公。家庭经济生产能力的弱化或许也是新一代家庭成员责任感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专门的家庭政府机构的建立,家庭补助金等家庭福利政策全面覆盖,家庭成员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最低程度的保障。国家对家庭的介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面对全体公民的普惠性政策的发展,但同时也滋生了部分公民的“蛀虫”心理,过度依赖政府,个人责任感降低。

学者韩央迪指出,以上两点的推进与变化,其背后的脉络即是“家庭主义”“去家庭化”和“二者的平衡”的演进。“家庭主义”原是指一个国家在福利供给过程中,家庭作为主要责任者为其成员提供福利的价值观和实践原则。目前高中生普遍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此时正是国家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家庭福利政策发展的阶段,家庭政策的颁布逐渐走向正轨。例如儿童保育制度,各类保育机构大量出现;原有的各类集体组织相继瓦解,单位和公社也不再是市民和村民的主要归属。种种特定的社会环境造成了当代高中生面临家庭责任感所出现的“无从下手”“力不从心”等状况。

另外,男生中选择“责任感强”的选项大约占52%,低于女生的68%;“无责任感”男生约为12%,高于女生的6%。按照传统宗法制度来讲,家庭中的男性成员往往承担着家族延续和家庭管理与领导的责任重担,男性成员也因此多被视为家族的传承者而受到教育和训练。传统家庭中对于男性领导者的依赖程度之深刻导致同族中相较于女性,关于管理家族成员,男性的心理压力和责任感都更加沉重。从这种角度来说,高中生中,男生的家庭责任感应普遍受传统观念影响而强于女生,本次调查的结果却恰恰相反。

综合多角度分析,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上文中提到的家庭政策和特殊社会环境;二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与开放导致女生已经获得了与男生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三是由特殊的年龄阶段决定,生理和心理方面,男生的发育成熟期明显晚于同龄女生,也有一定可能导致在高中阶段这种现象的出现。详见表3。

表3 家庭责任感强度

3 总结与讨论

3.1 存在的问题

3.1.1 家庭责任感不高的覆盖面过大

在本次受调查的高中生中,怀有责任感并能付诸实际行动的人数约占60%,仍存在很多学生没有责任感或者无法实际行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时间推移,当代高中生进入社会并成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必然的趋势,这也就意味着责任感的提升与培养刻不容缓。对于体系清晰、目标明确的责任感教育我国仍处于落后位置。责任是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由事件主体对某些任务进行无条件的确认和服从,是个人在社会中鉴于角色的不同而被赋予必须要承担的任务。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在家庭中对责任感的缺失也会影响社会责任感。个人主义的冲击、家庭教育的不足、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都是责任感不高的主要原因。

3.1.2 不良家庭思想仍有残留

在本次受调查的高中生中,关于男尊女卑等传统宗族习俗仍有保留,在思想观念开放的今天,封建陋习的保留是对思想建设的一种制约和阻拦,自由平等受到限制,对于高中生的主观思想的形成也会有不利影响。

3.2 对策与建议

要想树立和谐、平等、理性的正确家庭观念,就需要各个家庭成员共同协调努力。把家庭视作一个整体,利用小范围的从众心理对高中生进行正面引导。从众心理的内部因素有一部分源于亲和与依赖动机,即属于一定团体的需要和依赖他人的需要。由上面的调查可得知,高中生普遍对家庭存在心理上的依赖感,因此容易在外界的从众力量影响下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例如,当家庭中任何一名成员出现心理或者生理问题时,大多数成员表现出明显的关心态度,其他人会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无法保持置身事外的态度,进而主动参与其中,和家庭氛围融为一体。

家庭中地位较高、阅历丰富的长辈要做到身教重于说教。秦涛在《论高等德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中说过,造成青少年教育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最赤裸裸的方式进行。处于当前年龄阶段的高中生正是个体意识觉醒的重要时机,本身是不愿意感觉到自己被长辈居高临下的教育。说教作为一种露骨的教育方式,自然而然会招致反感。家长是高中生最开始与社会接触的媒介,他们的一言一行不仅被自己的子女时刻关注也在无形中影响着自己的子女。如果家长可以在家庭中主动承担家庭责任,活跃家庭气氛,维系亲密关系,高中生也会在无意中模仿学习到积极的家庭观念。

学校可以担任高中生与家庭沟通协商的桥梁。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承担家庭关系的管理工作,对家庭环境恶化的学生进行及时的保护,对激烈到影响高中生身心的家庭矛盾进行协调,为高中生树立良好的家庭观念提供指导工作。并且学校可以设置有相关经验的心理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疏导,同时为提升其他任课老师心理辅导能力提供支持,组织相关培训课程。

总而言之,外部因素的调整是为了内因的改变,家庭观念的形成和改变,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个人。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开阔眼界,开放观念,进而培养属于自己的合理家庭观。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责任感高中生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老年人受家庭成员侵害维权体制改革新论
责任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