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甫《望岳》诗探微

2019-12-24刘美丽

北方文学 2019年35期
关键词:民本思想望岳杜甫

刘美丽

摘要:杜甫的三首《望岳》诗,属于山水诗,如果我们把三首诗放在一块进行分析,会发现,这三首诗分别代表了诗人青年、壮年及终年三个时期的心路历程,本文联系李白的同题之作,及诗人三个不同时期的其他诗篇,窥探出杜甫终其一生的民本思想。

关键词:杜甫;望岳诗;民本思想

杜甫的《望岳》诗在《杜诗详注》(仇兆鳌)中出现达三次,是诗人分别于开元二十四年,约736年,25岁时游历东岳泰山,于乾元元年,约758年,47岁时游历西岳华山,及大历四年,约769年,58岁时游历南岳衡山时所作。

近人黄生曰:“衡、华、岱、皆有望岳之作,岱以小天下立意,华以问真源立意,衡以俢祀典立意,旨趣各别。”[1]黄生之言指出子美不同时期对三岳的深刻观察和立意。

青年时期的杜甫,长期的壮游,使其饱览祖国的壮丽山川,充实了其生活,也扩大了其心胸和视野,于齐赵之间的游历,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流露出诗人对一切事业(包括创作在内)的雄心和壮志。“望岱宗”之诗,原诗如下:[2]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眥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诗有诗人对岱宗的远望之色: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有对岱宗的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有岱宗之细望之景:荡胸生曾云,决眥入归鸟;也同时有极望之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上六实叙,下二虚摹。岱宗如何,意中遥想之词。其中“荡胸”之句和决眥之句,王嗣奭《杜臆》中云:“既壮襟怀之浩荡,又壮眼界之空阔,公身在岳麓,而神游岳顶,所云‘一览众山小者,已冥搜而得之,非必再登绝顶也”。[3]子美青年时期的这首《望岳》诗“气骨峥嵘,体势雄浑,能直架齐梁以上”。关于登泰山之诗,太白也曾写有《游泰山》共六首,作于天宝元年四月,约742年,太白此时42岁,“春夏间居东鲁,旋携妻子入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4]此时,太白诗中的隐居、求仙、学道之心甚浓,比如:第一首中“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稽首再拜上,自愧非仙才”,[5]第二首中“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6]第三首中“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7]第四首中“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8]第五首中“终当遇安期,于此链玉液”,[9]第六首中“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10]诗中虽处处都有诗人得自由超脱,但他也曾言“隐不绝俗”,也洞穿其隐居以求仕之心,而杜甫《望岳》诗中却时刻流露出建功立业得抱负和情怀。

二人的诗作比:一为清空飘逸,一为抑扬回荡。二人也一为终南求道,一为入世建业,一为心怀入仕,一为心系九州。

约乾元元年戊戌,诗人任左拾遗,后因房琯罢相一事,六月出为华州司功,“望华山”诗为往华州时,中途所历华山所作。全诗如下:[11]

西岳危棱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仗,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简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此时,杜甫仕途受挫,诗人寓于诗中,也蒙上一层仕途艰险之情,我认为,此时华山得险怪陆离也暗含了诗人的心情,如前四句“西岳危棱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安得仙人九节仗,拄到玉女洗头盆。”突出了一个“望”字,奇崛的华山,诸峰的险怪,“安得”二句更用神话传说寓其险拔,紧接上联的是“车箱入谷无归路,简栝通关有一门”,承上启下之言,末两句“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指出探寻真源之心,白帝乃少昊,治西岳。真源,在梁·刘孝仪诗中,有“降道访真源”之句,真源实有求道之意。李白也有一首登西岳诗歌,可与此对比,这就是太白于天宝三载甲申,约744年,44岁作的一首《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12]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劈两山,洪波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備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

玉浆傥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此诗写得大气磅礴,华山得峥嵘,黄河与之辉映,溶西岳无尽的灵气,供命翰林的三年,使天真的诗人李白初步认识到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现实政治的黑暗,天宝三载春,李白离开长安后,再度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这首诗即是其游历间所作。诗人仕而受挫,即使有玉浆傥惠,即使可以骑二茅龙,但胸中的郁闷也想随丹丘一起骑茅龙直上九重。而杜甫的《望岳》诗中欲寻“真源”,我认为这种访求却有更多的民本思想寓于其中,诗人的惆怅,不免有仕途的忧患,又同时寄寓了我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惨重的忧心,诗人作于同时的诗如《哀江头》、《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等诗,无一不在诉说诗人的忧国忧民。

约大历四年春,诗人自潭州至衡州,有第三首《望岳》诗━━“望南岳衡山”诗,全诗如下:[13]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狩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纲,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

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

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俢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此时58岁的杜甫在安史之乱后,蜀中乱离之际,离开蜀地,“而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诉沿湘流游衡山,寓君耒阳”,[14](《十四家诗钞》朱自清,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此“望南岳”诗中,诗人之意仍寄于郡主,期望神冥府主能够保佑国家昌盛、人民健康,虽已经过将近终生德离患之苦,诗人仍把忠君放于首位,把国家命运寄托于此。诗从祀岳之典,帝舜南巡之事起,“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谈至自己的经历,“洎吾隘世纲,行迈越潇湘”,再到诗尾“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总是暗露出诗人的一种期望,一种对国家幸福命运的祈祷,身虽异地,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乱离中诗人忠君之情也深谙其中。此诗似稍复杂,然而肃甚,正如钟惺所言:“岱宗乔岳,若著山水清妙语及景状奇壮语,便是一丘一壑,文人登临眼孔。须胸中典故,笔下雍容,有郊坛登歌气象,始为相称”。[15]

这三首《望岳》诗,虽然后两首不如前一首那样有名,但却有其可圈可点之笔,同时,三首《望岳》诗也正好是诗人于三个时期的诗歌,如果把这三首诗联系起来,就可以发现,这恰恰是诗人一生的三个心路历程的映照:青牛时期的胸怀抱负,壮年时期的忧国忧民,直至终年仍不改变的忠君爱国情怀。联系诗人早年、壮年,直至终年的不同时期其他的诗篇,比如早年壮游,35岁到44岁十载长安的困守时期的诗歌,如:《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壮年的诗歌,如:《述怀》、《哀江头》、《春望》,“三吏”“三别”等,以及48到终年的十一年漂泊生活所作的诗歌,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遭田父泥饮》等,以及诗人最后时刻的诗句“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16]我们不难发现,诗人无时无刻不饱含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这三首《望岳》诗属于山水诗,在内容上,却比一般的山水诗人写得更加饱满,自具特色,诗人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之情也正是其人民性之一,有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更加肯定了诗人热爱人民之心。

参考文献:

[1][2][3][11][13][15]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9.1986.3.4.485.1983.1985.

[4]詹锳注.李白诗文系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25.

[5][6][7][8][9][10][12]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華书局,1999.922.923.924.924.925.926.381.

[14]朱自清著.十四家诗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91.

[16]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98.

猜你喜欢

民本思想望岳杜甫
望岳
杜甫改诗
望岳
杜甫与五柳鱼
浅析彭德怀庐山上书事件体现出的民本思想
杜甫的维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