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之财务预算评价

2019-12-24周莹

财会学习 2019年34期
关键词:财务预算评价体系高职院校

周莹

摘要:财务预算工作是整个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的构成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经费管理运行的重点环节,为了实现高职院校的正常平稳发展。本文主要是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同时对如何更好的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进行深入具体的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预算;评价体系

一、高职院校财务预算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短期,轻长期

部分高职院校在财务的预算管理过程中,过于重视短期的工作,忽略长期的发展规划安排,使得不同阶段的人员编制等各种编制工作的财务预算不能够很好的结合,预算的指示规划同高职院校的长期发展方向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制定的目标过于短期化,就是一种重视数目的增加反而轻视质量的心态。只重视短期的收益不能够获得长期的稳定,这就是传统的粗放式的预算管理程序,这种短期的预算管理行为,会极大地影响到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的可持续发展工作;所以,我们不提倡高职院校只重视短期的效益成本,更多的是要注重对长期效益的可持续化发展;反而要求提高相关政策执行力的行为,会导致结果恰恰相反,执行的越好,损失就越惨。

(二)重部门,轻整体

犹如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市场方向转变一样,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预算管理方式是从传统的单一型模式向着复合型的模式转变。但是也有部分的高职院校在尚未完全具备转型条件的前提下,贸然的进行财会预算上的转型,使得各个部门之间很难做到充分的协调准备工作。财会部门幻想着所有的部门都要围绕着其进行财会方面的转型,不能够精准的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这是一种缺乏主体观念的做法,不能够很好的实现财会预算上的转型升级。很难发挥财会预算在整个高职院校的发展中的作用[1]。

(三)重静态,轻动态

在预算管理的办法选择上,多数的高职院校预算管理部门很难实现思想上和预算管理方式上的转变,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高职院校中的预算管理,这种预算管理在相对应的执行过程中,基本上是保持稳定的状态,在运算之后,也很难同相对应的预算指标进行比对。这种静态的预算编制管理方式,能够和相对较稳定的高职院校相连接,但是对于发展规模较大,学生和教师数量较多的院校而言,其在运行的过程中就显得有些滞后,不能够真正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積极的找寻更加适合自身的,因时而变、因区域而变,加强动态化的管理,让预算更加的贴近实际,让预算管理人员能够准确的把握高职院校发展的实际状况,推动高职院校更加长远健康的发展。

(四)过分重视人员编制,弱化风险控制

这其中主要体现在:预算的保证单只是一纸空文,责任人员只是意思性的签下文字,就以为任何事情都已经解决。固化的思维、固化的行为方式早早的渗透,真正的观念和政策不能够很好的落实。不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的各种方案就会脱离市场主体,从而无法充分的应对各种发展环境。比如,某些高职院校除了教育领域外,在多个地方投入的资金相对而言较多,某些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正在不断的向上提升,但是预算管理没有真正的跟随高职院校的步伐,没有更好的应急预案,对某些环节没有及时的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整个预算工作偏离了既定的发展轨迹,大大阻碍了我国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发展。

(五)重客观,轻主观

少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进行预算指标的分派工作时,各个下属的学院之间开始奔走相告,你追我赶,积极的发动身边的一切人员,利用一切的优势去竞争名额,获取更多的预算。这也就使得预算指标在真正的派发之后,能否实现真实的运用,成为了一大问题,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拿到资金多的学院没有真正的利用好资金,而真正需要资金的学院仅仅得到了少量的资金[2]。

二、高职院校进行更好的财务预算评价具体实施办法

(一)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内部控制体系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体系,是高职院校为了实现良好的管理目标而提供的一种有序的稳定合理的制度保障。良好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能够保证高职院校正常有序的运转,能够让高职院校的财务报告更加可靠,并且能够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参与市场运行,加强整个高职院校在合理的运行过程中实现对风险的预估和防控,从而使得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以确保高职院校能够正常有序的运行发展。

高职院校的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要以构建全范围的风险业务章程结构为主要起点,以业务章程目录为主线,在结合自身具体情况(风险业务进行整理和对可预测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之上,确定各个部门在当前阶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为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对应的防治方法。

第一,搭建全范围的风险业务章程。通过综合整理高职院校各个业务工作中的内容,形成高职院校各项业务的总章程目录,并在此基础上,安排制定好第二级、三级、四级等各项子章程,从而为高职院校进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运营提供参考,为各个层级的部门提供相关的指导,对高职院校进一步优化防范流程、对风险进行辨识与风险控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3]。

第二,风险业务流程的整理工作。在进行整理工作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规范去整合,突出重点,补齐短板,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每一项计划,风险职能部门制定有序的参考方案,为高职院校的每一个学院部门派发具体的分享业务流程,使各学院部门能够形成稳定有序的流程解决办法。风险流程制定部门,对每个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综合的评估分析,对风险进行分类,明确各部门负责控制的风险类型,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方案。通过对系统全面的风险业务流程进行整理,从而为系统构建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依据。

(二)监督检查体系的构建

1.通过对财会审计资源的综合利用,共享监督检查成果

注重对高职院校内部监督体系的建设,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对风险的综合防控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发现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及时调整方案。加大高职院校对内部或外部的制度建设,让高职院校风险监控成果在各部门的权限范围之内,实现及时的共享,更能够充分的利用高职院校宏观监督体系推动高职院校对资源的合理管控,以此为高职院校全面风险管理进行服务。

2.高职院校不断的整改和实时跟踪检查

在各部门自行检查、所属院系以及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的基础之上,高校层面强化内部检查监督,明确不同各级学院成员所应预防的风险领域,对存在较大问题的风险领域,组织相关的检查监督工作,这其中包括制度的建设和制定、部门的职能规划、单位内部风险控制、信用管理、法律适用、合同问题等等。对于检查监督所发现的各项问题,及时的进行综合评估预算,确保高职院校制定的防控方案能够适用于相关的领域,增强高职院校的适应性。

3.风险管理和绩效考核相关联

高职院校制定风险管理考核办法,将风险管理的考核规范添加到绩效考核之内,同高职院校的年终考核相挂钩,这有利于高职院校加强对风险管理以及预防的重视度,提升风险管理控制的综合能力,提升高职院校在应对风险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5]。

(三)财务审查的办法

财务在进行相关方面问题审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进行目标的确定,对于调查的人员做好工作上的分配,对于调查中所利用到的时间、区域、调查内容以及调查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都需要在前期做好相应充足的准备工作,为更好的進行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一定的调查研究结束之后,对于相关的调查工作人员要及时的进行工作上的汇报总结,通过召开相关的工作会议,及时创新完善相关的标准,确定下一步的计划以及工作的重点内容。根据审查之前的会议记录,严格的筛查相关的技术人员,将调查得出的结论做好书面的存档整理工作[4]。

高职院校制定有序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对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加强高职院校面对风险问题的应对能力,主动的把握风险,积极的控制风险,调动各部门之间的积极性,实现风险管理体系和高职院校文化体系相融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针对当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依旧存在较多的不足,不能够很好的实现财务预算管理的评价工作。因此,本文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简单描述,从监督检查体系针对性的构建、内部风险体系的构建以及做好财务审查上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以此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的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高职院校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高度的重视各项基本问题的同时,更多的关注财务预算,以此保证高职院校财会工作正常平稳的运转。

参考文献:

[1]秦晋.浅议高校财务预算评价体系的完善[J].当代经济,2010 (6):122-123.

[2]徐蕾.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与应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改进模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 (9):33-36.

[3]郁春兰.基于绩效评价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研究[J].知识经济,2017 (10):33-34.

[4]季金梅.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4 (23):230-230.

[5]张娟.基于战略导向型高校全面财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 (6):62-63.

猜你喜欢

财务预算评价体系高职院校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新形势下建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当前时期下企业财务预算的重要性与对策研究
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办法探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