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椎硬膜内原发性孤立性纤维性瘤/血管周细胞瘤一例

2019-12-24张烁程敬亮张勇王潇

放射学实践 2019年12期
关键词:脊膜硬膜椎管

张烁, 程敬亮, 张勇, 王潇

病例资料患者,女,31岁,因“双下肢渐进性无力伴疼痛、麻木8月余”收入院。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出现双下肢无力伴疼痛麻木,逐渐加重,走路不能,7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行MRI检查示:约Th2~Th3水平椎管内髓外肿块,考虑为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可能)。在本院门诊以“胸椎椎管内神经鞘瘤”收入院,入院查体各系统无明显异常体征。MRI检查:于Th2~Th3椎体水平椎管内可见一肿块灶,呈稍短T1、混杂长或短T2信号,压脂像上呈混杂稍高信号,边界清,邻近脊髓稍增粗并受压向左侧移位(图1~3);增强扫描示:Th2~Th3水平椎管内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大小约0.8 cm×1.0 cm×2.2 cm(图4~6);DWI显示病灶扩散轻度受限(图7)。诊断结果:Th2~Th3椎体水平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考虑神经源性肿瘤或脊膜瘤。术中见Th2~Th3水平椎管内硬膜外脂肪消失,硬膜囊膨隆,脊髓搏动差,剪开硬脊膜,可见右侧髓外硬膜下有一大小约2.0 cm×1.5 cm×1.5 cm的褐色肿瘤,脊髓明显受压向左侧移位,肿瘤质韧,边界清楚,包膜完整,血供丰富,肿瘤基底起源于Th2~Th3水平处的硬脊膜。大体标本肉眼观:灰白、灰红组织,质软。镜下显示肿瘤细胞呈短梭形,细胞数量增多,大小较一致,胞质红染(嗜酸性),内见核分裂象,染色质细腻,细胞间质见“裂隙状”结构(图8)。免疫组化检查:S-100(-),SOX-10(-),EMA(-),PR(-),CD34(+),STAT6(+),Ki-67(5%~10%)。病理诊断:Th2~Th3水平椎管内占位为血管周细胞瘤(WHOⅡ级)。

讨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hemangiopericytoma,SFT/HPC)是起源于毛细血管细胞的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血管间充质肿瘤[1],最早由Stout和Murray[2]于1942年正式报道,2016版WHO肿瘤分类标准根据细胞特性、核分裂象等情况将其分为3级:Ⅰ级似SFT,多属良性,Ⅱ级和Ⅲ级与血管周细胞瘤表现一致,侵袭性明显增加,可发生远处转移[3,4]。椎管内原发SFT/HPC发病率极低,从1942年首例报道至今,案例报道大约仅80例[5]。有研究者将其分为3型和5个亚型:Ⅰ型为硬膜外肿瘤(Ⅰa为颅内,Ⅰb为颅外),Ⅱ型为硬膜内型(Ⅱa为髓外,Ⅱb为髓内),Ⅲ型为硬膜内肿瘤延伸至硬膜外和椎旁区域[6]。

图1 矢状面T1WI示Th2~Th3水平椎管内一团块状混杂稍高信号(箭),边界清晰。 图2 矢状面T2WI示病灶呈混杂高/低信号(箭)。 图3 矢状面T2压脂像示病灶呈混杂稍高信号。 图4 矢状面T1压脂像增强扫描示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图5 冠状面T1压脂像增强扫描示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箭)。 图6 横轴面T1压脂像增强扫描示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箭)。 图7 DWI示病灶明显扩散受限呈高信号(箭)。 图8 病理片镜下示肿瘤细胞呈短梭形、数量增多、大小一致,可见核分裂象,胞浆红染,细胞间质内见“裂隙状”结构(HE,×100)。

椎管内SFT/HPC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肿瘤大小及其与硬脑膜、软脑膜、神经根和脊髓位置关系。MRI肿瘤多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也可呈混杂信号,肿瘤血管丰富,可见血管流空影,且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本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四肢无力,伴放射性疼痛等脊髓压迫征象;MRI检查显示肿瘤呈混杂稍短T1、长/短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学检查细胞呈短梭形,细胞间质内见 “裂隙状”血管结构,符合其特有组织学表现。

鉴别诊断:①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根的神经母细胞瘤,常多发,多发生于脊髓外,常表现为神经根痛、脊髓受压等症状,多呈“哑铃状”,MRI表现多以等T1、等或稍长T2信号,边界清,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匀强化。②脊髓型脑膜瘤(脊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或硬脊膜的纤维细胞,好发于胸段,多呈圆形或类圆形,MRI表现多表现为等T1、等或长T2信号,以宽基底附着于硬脊膜上,多呈明显强化,可见“脊膜尾征”。③室管膜瘤。属于髓内占位性病变,常以脊髓功能受损为首发表现,多呈梭形、圆形,MRI表现多呈等或长T1、等或长T2信号,可见局部蛛网膜下隙变间隙变小,瘤体内可伴出血、坏死或囊变,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强化。MRI检查可清楚显示椎管内SFT/HPC的部位、形态、大小以及其解剖位置关系,但难以与神经鞘瘤、脊髓型脑膜瘤和室管膜瘤等准确区分,需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来最终确诊。SFT/HPC存在切除后复发或远处转移的风险,目前对于SFT/HPC的最佳治疗方法是完全性手术切除,对于难以完全切除或已伴有远处转移的高度恶性患者,可于术后辅助放射治疗。

猜你喜欢

脊膜硬膜椎管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黄韧带骨化患者硬脊膜骨化与椎管狭窄的关系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人枕下区肌硬膜桥及其连接形式的扫描电镜观察❋
产科患者硬脊膜穿刺后头痛防治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蒙医结合微创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分析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