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沿江地区6个绿豆品种的比较试验

2019-12-24缪亚梅王学军汪凯华顾春燕葛红赵娜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节数主茎绿豆

缪亚梅,王学军,汪凯华,顾春燕,葛红,赵娜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如皋 226541)

绿豆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菜豆族豇豆属。绿豆是一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作物。由于其生长周期短,播种时间弹性较大,经济效益好,深受农户的喜爱[1]。绿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是人们理想的医食同源营养保健食品[2]。绿豆可以通过其根部共生的根瘤菌进行固氮作用,从而有利于改善土壤的肥力和质地[3]。绿豆作为主要的食用豆类之一,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以及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4]。

近十多年来,我国绿豆生产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再恢复增长的趋势,从2006年的54.702万hm2增至2011年的78.095万hm2,然后降至2014年的54.010万hm2,2015年和2016年则分别比上一年增长4.7%和8.8%。中国绿豆产量2014年之后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2016年达89.26万t,比上一年增长26.6%,但仅是2002年的75%[5]。

江苏沿江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随着绿豆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上迫切需要矮生直立、收获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的绿豆品种。我们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河北省农业科学院引进6个绿豆新品种(品系),通过品种比较试验,拟筛选出适合江苏沿江地区及相同生态区种植的矮生直立绿豆品种,为生产上提供品种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的6个矮生直立绿豆品种(品系)代号为L1、L2、L3、L4、L5、L6,其中前5个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选育,L6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

1.2 处理设计

试验以品种为处理,采取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11.52 m2,行长2.4 m,行宽4.8 m。采用点播方式,行距60 cm,穴距20 cm。试验施45% 的氮磷钾复合肥1 688 kg·hm-2作基肥,出苗4~5叶期定苗,每穴留苗2株。其他栽培和管理措施同大田生产。整个生育期各小区的浇水、除草及病虫防治等田间管理均一致。

1.3 调查与统计

成熟时对中间行连续10株植株进行定点调查和测定,分2次收获。室内考查,各农艺性状参照程须珍等[6]绿豆资源描述标准进行考种和记载,取平均值,采用 DPS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7]。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性状的方差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生育期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变化范围86~89 d,L4最早熟,和其他品种均呈极显著差异;L5最迟,和L2、L4、L6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其余4个品种生育期差异不显著。株高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平均57.7~108.1 cm,其中,L5最高,L2最矮,L5、L2和其他品种均呈极显著差异,其他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平均分枝数各品种1.6~2.3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各品种主茎节数差异较大,变幅在8.8~14.9节;L5节数最多,为14.9节;L1其次,为12.0节;L4节数最少,为8.8节;L5与其他品种显著差异,与L2、L4极显著差异。各品种单株荚数差异较大,为20.1~ 34.9个,L2最多,达到34.9个,L5最少,为20.1个,L4单株荚数也较少,为26.6个;L2和L4、L5存在极显著差异,和其他品种间差异不显著;L5和其他所有品种均有显著差异。单株荚长差异不太大,平均荚长在9.2~ 10.3 cm,L2最长,为10.3 cm,L1 其次,为10.2 cm,L3最短,为9.2 cm;L2和L1差异不显著,和L3差异极显著,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各品种单荚粒数相差较大,平均为9.4~11.1粒,其中,L6最多,为11.1粒,L5其次,L4最少,为9.4粒;L6与L5、L2差异不显著,和其他3品种差异极显著。各品种百粒重为5.55 ~ 6.66 g,其中L4 最高,为6.66 g,L1其次,为6.29 g,L6最低,为5.55 g;L4和L6分别与其他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各品种单株产量差异较大,在9.53~16.56 g,其中,L2最高,为16.56 g,L1其次,为16.12 g,L5 最低,为9.56 g;L5和其他品种差异极显著,其余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小区产量与单株产量趋势一致,L2最高,为3.006 kg,L1其次,为2.740 kg,L2与L1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L5最低,为1.869 kg,L5 和其他品种差异极显著。综合分析,品种L2表现最好,中熟、直立、株高较矮、籽粒中等、抗性强、产量高,适合机械化收获。

表1 6个绿豆品种农艺性状表现

注:同列数据后无相同的大、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其差异达极显著、显著水平。

2.2 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是品种性状遗传动态的基本表现,能够反映某一性状在一定生态环境下的差异程度。参试6个绿豆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顺序为株高(20.8%)>主茎节数(18.3%)>单株荚数(18.2%)>单株产量(17.9%)>小区产量(15.2%)>有效分枝(13.5%)>单荚粒数(6.6%)>百粒重(5.9%)>荚长(5.7%)>生育期(1.2%),不同性状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越大,说明通过育种手段选择的潜力越大,各性状中,株高、单株荚数选择的潜力较大;而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低,荚长的变异系数也较小,表明通过育种手段选育理想目标性状的难度较大。

2.3 各性状的相关系数

相关分析能够反映出作物不同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参试的6个绿豆品种各性状之间的相关程度和相关方向不尽一致。表2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38;与单荚长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27;而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94;与主茎节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96。单株荚数与荚长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62,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71。百粒重与单株粒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87。生育期与主茎节数、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5和0.840。株高与主茎节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6。小区产量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46,说明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基本一致。个体产量是群体产量的基础,群体要想获得高产,个体必须高产。因此,在育种上,选择高产绿豆品种,应以单株荚数作为首要目标性状进行选择,还要兼顾选择株高不要太高,选择荚较长,生育期和百粒重适中的材料。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得出的绿豆各性状相关系数和变异系数是基于参试的6个品种的研究结果,与前人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本试验中,单株荚数变异系数较大,荚长、生育期变异系数较小,单株荚数与单株产量相关系数较大,这与方路斌等[8]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单株荚数,作为产量主要构成因子,与单株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在高产育种目标上,可以作为主要性状选择。

表2 6 个绿豆品种主要性状的相关系数

注:*、**分别表示其相关系数在 0.05、0.01水平上显著。

通过本试验得出的各绿豆品种性状及产量,可筛选出适合江苏沿江地区种植的矮生直立绿豆品种(品系)。试验中 L2 表现最好,中熟、直立、株高较矮、籽粒中等、抗性强、产量高,适合生产上种植。

猜你喜欢

节数主茎绿豆
不同来源小麦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金荞麦收集系株型相关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甘蓝型油菜双主茎YD 4899的选育及表型性状比较分析
小绿豆变身记
绿豆成长记
种植密度对烟草主茎中化学成分运输与储存的影响
清热解毒绿豆香
齐白石为什么“画错虾”?
绿豆发芽了
齐白石画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