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收入与价格,谁是乳制品消费缓慢增长的主因?

2019-12-24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零售价格奶业消费量

对于消费者,购买商品不是价格越低越好,对于商家,出售商品也并非价格越高越好。现今,乳制品终端零售价格逐年走高,高端乳制品也不断涌现,但在收入增长对城乡居民乳制品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减弱的情况下,如何让牛乳真正成为普通大众的生活必需品,才是提振消费的正途。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以下简称联席会议)。联席会议主要职责包括统筹协调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加强消费形势监测分析、提出扩消费政策建议等。联席会议由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宣传部、农业农村部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26 家单位组成,旨在从更多领域发力,形成联合促消费局面。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其中国内消费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987亿元,同比增长9.0%,增长率为2000年以来最低;2019年1—6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09.7亿元,同比增长8.4%,大致可以判断,如果政府不加以干预,预计2019年的增长率可能会再创新低。

与国内整体消费形势相似,近年来我国乳制品消费增长也明显放缓。根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9—2028)》数据,2018年全国乳制品消费总量(折合生鲜乳)4735万t,同比增长3.5%;人均乳制品食用消费量(含乳饮料、冰激淋、蛋糕等食品中乳制品间接消费量,折合生鲜乳)30.83kg,同比增长4.3%。二者的同比增长率均低于近10年的年均增长率,2015年以来我国乳制品人均消费量一直在低位徘徊。

收入和价格是影响乳制品消费提升的2个关键因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同比增长7.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比上年增长8.2%,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均为近20年的低位。

收入增长对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的拉动已经不明显。基于近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乳制品消费量数据,测算发现,2000—2018年我国城镇居民乳制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仅为0.0779,远远低于农村居民0.7288的水平。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其乳制品消费量仅增长0.0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其乳制品消费量可增长0.73%。也就是说,收入仍是制约农村居民乳制品消费的主要因素,未来随着收入增长,农村居民的乳制品消费量增长比城镇居民更有提升空间。

零售价格持续高涨成为制约乳制品消费的关键因素。根据中国价格信息网监测数据,2019年1—6月,全国监测城市鲜乳平均零售价格为10.70元/kg,是2000年同期的2.77倍,比欧美国家终端零售价格每公斤高出3~4元;全国监测城市三段幼儿配方牛乳粉平均零售价格为211元/kg,是欧美国家终端零售价格的1.5~2.0倍。零售价格持续增长制约了我国乳制品消费量的增加,根据测算,考虑收入因素,2000—2018年农村居民乳制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3535,城镇居民乳制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2880,即乳制品价格每增长1%,农村居民乳制品消费量减少0.35%,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量减少0.29%。

一个国家奶业的发展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市场需求的刺激,二是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国奶业起步迟,基础薄弱,以谷物主食为主的传统饮食习惯一直制约着乳制品市场的发展,乳制品人均消费量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增长速度缓慢。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价位的乳制品发展之路并不是我国奶业可持续发展之路。长远看,“以消费促产业升级,以产业升级带动消费”是中国奶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鲜乳零售价格与生鲜乳收购价格比接近3∶1,美国鲜乳价格与生鲜乳价格比大约为2.14∶1,英国为2.23∶1。乳制品不是奢侈品,如果我们不能解决国内终端零售的高奶价问题,不能让乳制品成为普通大众可以消费起的生活必需品,“让每个孩子喝上一杯奶的梦想”可能真的只能是个梦想。

猜你喜欢

零售价格奶业消费量
2022年7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2022年8月30个省市区化肥零售价格监测表
2022年8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山西印发《山西省“十四五”奶业发展规划》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2016年11月马来西亚天胶产量及消费量情况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全球棉花产需预测继续下调
第六届(2015)中国奶业大会暨中国奶业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