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议要像播下“种子”一样“开花结果”
—— 重点督办建议领衔代表一席谈

2019-12-24

人民之声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大湾办理中医药

文 晓 理

三个重点督办建议办理效果如何,领衔代表最有发言权。9月29日的省人大代表建议重点办理情况通报会上,重点督办建议领衔代表在肯定建议办理落实初获成效的同时,继续为完善建议落实献计献策。

“代表们所提建议很有战略眼光,都提到点子上,在督办过程中还全程跟进。我承诺,代表的建议内容和督办过程中所提的意见,我们会一直跟踪下去,不会因为今年被列为重点督办建议,就热乎一阵子,明年就冷下去了。明年我们落实办理建议的热度不减还增,会继续更用心、用力落实办理好建议。” 省人大代表们的精彩发言,让到会的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连连称是并作出继续办好重点督办建议的承诺。

为创业孵化基地制作网络导航

张大林代表是《关于优化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环境的建议》的领衔代表之一。他表示,在建议落实办理过程中,省发改委、人力资源厅多次和他交流沟通,及时向他通报一些新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在办理过程中各个步骤都抓得很好。“借此机会补充三点意见:有关部门应每年出台港澳台青年在粤创新创业情况的评估报告,类似蓝皮书一样,让大家对大湾区内青创孵化基地的总体发展情况有较为全面清晰认识。还要为分布在大湾区各地的孵化基地制作一个类似百度地图的导航指南,定期更新每一创业孵化基地的最新发展情况介绍,在内地,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推送,在港澳,用脸谱和推特等当地青年较常使用的新媒体推送,提高大家对“1+12+N”即大湾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规划布局的认识,强化宣传引导效果。有关部门每年组织一次粤港澳大湾区青创孵化基地的总结推广大会,由全省相关地市和香港、澳门的相关单位主办,重点面向青少年,内容包括孵化基地的发展经验、产业孵化的经验分享、孵化基地如何让青年人快速进入和成功创业等。”张大林说。

50多个支点要撑起一片“天地”

“我今年提出的建议也被融入到优化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环境建议中,有关部门组织的多次调研我都参加了,我对建议的办理情况总体比较满意。”“在政府的汇报材料中,我关注到目前已初具规模的可面向港澳青年提供服务的创新创业基地达50多个,已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应,但还很不够。我在调研中发现,50多个基地相互之间缺乏互动,不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我曾到珠海横琴岛一个创业基地调研,发现有一家研发无人驾驶潜艇的企业已经初步创业成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也了解到在东莞创业基地也有一家企业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但由于对国家这方面的政策动向不太了解,目前仍未顺利起步。如果有关部门为这50多个创业基地搭建了一个信息交流顺畅的互动平台,这50多个创业基地就像50多个结点,能织起一张网,撑起一片面,辐射影响整个大湾区,而不是像现在50多个基地都只是各个地方一个独立的点,各自为战。”吴玉菁代表为今后进一步落实好建议支招。

要鼓励年青人勇于尝试和创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举全省之力做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建设好大湾区,其中一个关键是是实现人、财、物和信息在三地之间的畅顺交流、互通有无。作为一名企业经营者,我发现,受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交流情况并不是非常畅顺。年青人有活力、有冲劲,有关部门要鼓励青年创业者在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上多做一些大胆尝试,给他们试错的机会。此外,创新创业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不希望今年这项工作是一个重点督办建议,相关职能部门都非常重视,到明年就不怎么重视了,把精力投入到办理别的建议当中,年轻人要创业成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做到的,需要的大量支持也不能只限于一年两年。”欧阳彦代表补充了两方面的意见。

代表“点评”重点督办建议落实情况(珊玮/摄)

期待一个优质的公益性平台

对于《关于建立互联网+订单农业公益性平台,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办理,李秋松认为今后有几点需要继续跟进做好:首先,希望平台能尽早建成投入使用,让农户早日摆脱生产经营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困境,为实现全省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保证生产与需求平衡,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保障。其次,有关职能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示范推广工作,如在建设初期,可先鼓励一批采购商进驻平台,发布订单,再筛选关键少数农户作应用示范,以点带面,展示平台优势,吸引广大农户和采购商加入到“互联网+订单”农业这一新型生产经营模式中。同时,指导农业农村基层主管部门积极参与到平台的建设推广中,充分发挥他们直接面对农户的优势。最后,相关承办单位要认真总结分析,做好跟踪检查,确保平台能按计划建成,并在平台建成后及时收集用户对平台使用情况的反馈,不断完善平台的功能,建成一个安全可靠、界面友好、流程简练、用户信赖的公益性平台,让农户和采购商都能够安心使用,更好地发挥平台促进我省农业农村生产经营发展的作用,使我省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体系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中西医如何才能旗鼓相当

“我今年提出的《关于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并加大对中医药文化传承学校扶持力度的建议》,是构成《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其中8个建议之一。”叶丽琳代表解释了她所提建议侧重于中医人才培养的缘由。“说到中医的传承与培养有这样一句谚语:秀才学(中)医,如笼中抓鸡。指的是有扎实古文基础的人,学习中医会很快上手。现在很多中医药大学招进来的学生,由于没有从小打好古文基础,学习中医变得非常吃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只学到中医表面皮毛的东西,没有能够悟出中医药的精髓,最终只学到所谓的‘中西合璧’。中医师有上、中、下三品之分,古文基础不扎实,学出的中医师只能是‘下医’,如果我们为病人看病的中医师大都是‘下医’,又怎能和那些读了医学硕士、博士经过高水平培养的西医‘上医’PK呢?长此以往,群众就会逐渐形成中医水平不行的误解,这说明我们的中医培养体系出现了问题。中医培养要探索一体化的培养方式。我们广雅教育集团的东江广雅学校从小学3年级开始到初中,就办了少年中医传承学习班,挑选一些有悟性的小孩,由包括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大师参与的专业团队培养,这些小孩从小对《汤头歌》《黄帝内经》就已朗朗上口,而且有不错的理解,他们未来的中医成就值得期待。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不能只限于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简单了解,而是需要有关部门对这种中医培养教育模式给予充分肯定,打造成为全省示范。还要通过对外的教育交流,把中医药文化的影响更好地辐射到国外。”

办理建议不能答复后就不再跟踪

同属归并到《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建议之一,叶丽琳代表的建议着重于人,何玉兰代表的建议重点在药。“中医治病,靠医(生)更靠药(效)。我省的中医药产业历史悠久,资源非常丰富,如何通过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把我省的中药生产企业拧成一股绳,抱团发展,需要生产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要发扬传统,发挥我省中药产业生产与资源优势,把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有关部门今后在资金和政策扶持上应给予更多的倾斜。作为一位连任五届省人大代表的‘老代表’,以前我经常发现承办单位存在重答复轻落实的现象,这种现象近年来有了不少改善。希望承办单位对建议答复内容能逐一认真落实,不能今年答复了,需要明后年甚至更长时间落实的事情在以后就没有下文了。作为代表,我会继续关注自己所提的建议有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期待我们建议中所提出的各种意见、观点、对策能够像撒出的种子一样开花结果。”何玉兰代表说出了一众领衔代表的心声。

猜你喜欢

大湾办理中医药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男方拒不配合,婴儿出生证明能办理吗?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切实增强办理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