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教学例谈

2019-12-23周德俊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广陵孟浩然黄鹤楼

周德俊

中华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是我们民族的语言精品。它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是我们民族的精髓。孩子们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丰富语言,陶冶情趣,还能近距离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历史。小学每一册教材中都安排了古诗词,古诗词中多则56个字,少则20个字,字数不多,看起来枯燥的语言中有景,景中有情,这样简短的内容,如何在小学40分钟的课堂上来安排教学才是最有效的?下面就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来谈谈古诗词的教学。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新课的导入能在一开始上课就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课堂上来,能让学生很快地入情入境,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导入的好坏是一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体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是李白的一首送别诗,在设计教学案的时候,从学生已学过的古诗入手,先让学生背古诗,引出诗人李白,再引出李白的一首《赠汪伦》,告诉学生这是一首送别诗,很自然地引出新学的古诗。这一过程由熟知的事物过渡到新知的事物,同时也告诉了学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也是送别诗。

二、释题

诗题是诗歌的“眼睛”,要理解古诗首先要释题。设计先个性读题,指名学生读,齐读诗题。问:你读出了什么?谁知道这里的广陵指的是哪里?你怎么知道的?之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是啊,我们理解古诗的意思就要看注释,借助注释来理解。谁送谁呢?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扬州去。然后感性读题,据说当时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名一别,即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年纪比李白大十二岁,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接着向学生讲他们相识相知的故事。由这个美妙的故事导出他们之间的情,体会他们当时的那种难舍难分,为后面的送别情的理解做铺垫。

三、以读悟情,以读入境

读能让学生更好的入情入境,在读中悟情,诗歌就是要多读。首先让学生自由读,提出要求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在此基础上指名读,单个儿地读能让老师很快地了解学生读的程度,再更进一步划节奏读,古诗是很有韵律美的,也很有节奏,我们读故事就要读出它的节奏美来。读之前让学生试着自己划节奏,划好后自己读一读,老师再指名读。最后全班同学有节奏地齐读。以读悟情,以读入境。让学生进入诗中意境,为情所动,随情而读!

四、感悟诗情,品读古诗

这一环节是这堂课的重点,不但要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还要让学生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这首诗一共有四句,前两句是叙事,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教学时抓住关键词理解,比如故人、西辞、烟花三月、孤帆、尽、唯见、天际等词语。西辞的理解是难点,可借助图解和通过情景再现来理解,让学生入情入境知道西辞就是面向西边的黃鹤楼和李白告别。在这一篇诗作里,诗人李白并没有把情感直接地表达出来,而是把这份情感巧妙地融进了一江春水,一叶孤帆中,无不处处蕴含着这位大诗人对孟浩然的依依不舍、难舍难分之情。这种情感学生怎么能理解呢?这就需要老师的“导”。在前面的教学设计里,已将李白与孟浩然的友情大致叙述了一番,让学生稍微了解了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如此的铺垫在学生心里必然会泛起层层涟漪。这时适时地抛砖引玉,一层层剥开诗作中蕴含的真情:从“这样的朋友将要远行,李白的心情怎样?”——“若是朋友要去的地方美丽无比,李白会伤心吗?”——“ 为什么诗人只看到了一只船呢?”连续的几个问题,并不是盲目的,它们引领着孩子们的思维,一步步走向诗人情感的最高峰——依依不舍、难舍难分。是啊,最后友人的小船也渐渐离开了李白的视线,只能看到奔流不息的长江东流而去。他无不感慨地再次吟诵了这首诗,并写下这脍炙人口的感人的诗篇。层层深入让孩子们从对古人的崇拜中,走进意境,走进诗句,感悟到诗人对朋友那种真挚之“情”。教师带着学生入情入境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诵读,读出老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来。

五、拓展

诗的教学本该结束了,但文本的结束并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欲望,他们仍然激动着,渴望着。趁此我设计了拓展阅读,也就是时隔一年后李白又为这次送别写下的一首《江下行》,学生读,再次品味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了两位诗人浓厚的友情。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我和孩子们的互动中活化了教学过程,通过解诗题──读中悟情──明诗意──悟诗情这样的教学过程,重新焕发了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较好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特点,把孩子从生涩难懂的诗文中解脱出来,让古诗教学既充满灵动飘逸、洒脱不羁,又洋溢书香之气,且蕴涵深情。

猜你喜欢

广陵孟浩然黄鹤楼
广陵潮:海上明月共潮生
“黄鹤楼”安全教育更上一层楼
在小五圩喝茶
难忘黄鹤楼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春晓
黄鹤楼
春晓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广陵”与“扬州”
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