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创造教育 发展学生潜能

2019-12-23田雪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子集直觉结论

田雪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体系——以生活教育为基础、以终身教育为纲的人民教育理论,其中,创造教育理论是其思想的精华。创造不仅是新的物质产品的发明,学生在语言、绘画、歌舞、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都是创造。《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到学生应树立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的实施创造教育,这是每一位中学数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摆在中学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下面结合具体案例来谈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创造潜能。

一、在数学教育中把数学学习与数学的发现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己来做结论,把学习数学和数学发现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那种只注意现成结论的传授,而不讲究生动过程的展示,教与学势必都将走入一条没有出路的死胡同。例如,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节教学中,学生学习了子集的概念以后,势必要学习如何求一个集合的子集和子集的个数问题,如果教师只是把现成的结论和方法告诉学生,可能并不需要多长时间,但是学生除了暂时记住了一个数学结论以外,不会有任何其他的收获,显然这样的做法是不明智。我们应该这样来进行该知识点的教学,先让学生列举单元素集、二元素集和三元素集的子集,在列举的过程中,一是让学生明确列举的方法,做到不重不漏,二是让学生通过特殊案例归纳一般情况下子集的个数与集合中元素个数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把数学学习和数学发现相结合,重要的结论让学生去发现,而不是教师给出,让学生去确认。把数学的学习和数学的发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展现数学思维的过程,这对于学生创造潜能的挖掘,无疑将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效应。

二、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现在有许多人认为,学生所学的都是早有定论的知识,是人类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我们只把它继承下去就行了,不必再问一二三,这种现象在数学教育中尤为突出。在数学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质疑,反权威的能力,鼓励学生怀疑现成结论,包括出自自己口中的东西,要耐心回答学生有时甚至是很幼雅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抓住一切机会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利用教材中有的不完善的地方,自己偶尔犯一些让学生一眼看不出的錯误,引导学生产生疑问。

三、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中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重要环节,我国数学家徐利治教授指出:数学中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往往来源于发散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具有变通性、流畅性和独创性三个主要特征。为了培养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在教学中要注意讲清知识的本质,使学生掌握精髓,克服思维不畅。如在数学教学中的一空多填、一式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多题一法、一题多变的训练都是为此目的。例如,2019年北京高考第7题:

已知点A,B,C不共线,则“与的夹角为锐角”是“”的  (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本题是一道非常好的向量题,背景简洁,容易理解,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能入手.只要学生理解向量与代数、三角和平面几何等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得到本题的答案并非难事.但是,在高考考场上,时间宝贵,如果学生能够把向量线性运算的几何意义与平面几何知识相结合,显然能够更快更准确的得到正确答案。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的思维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得到锻炼和发展,对于有新意、有创见的学生予以鼓励,激发学生的潜能。

四、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中学阶段,随着数学知识密度的加大,抽象性的增强,学生逻辑思维活动占据了主要地位,师生容易进入重逻辑思维,轻直觉思维训练的误区,这样学生的直觉思维的发展受到束缚,学生的创造潜能难以开发。因此,在中学数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就是显得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适当推迟做出结论的时机,给学生留下直觉思维的空间。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长期锲而不舍的努力。

创造教育基于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人的结构要求,在教学上重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在编写教材时不可能对每个知识点在广度和深度上作充分的展开。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时,要从有利于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角度考虑,充分挖掘教材中具有创造性的因素,并且特别重视隐性知识的挖掘。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这样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注意基础数学知识教学的同时,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让学生始终适应社会发展,在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进发出创造性的智慧火焰。

猜你喜欢

子集直觉结论
高一上学年期末综合演练
K5;5; p 的点可区别的 IE-全染色(p ?2 028)
巧用“直觉”解数学题
你的直觉靠谱么?
结论
集合的运算
昆虫料理,你敢吃吗?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