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的功能和防护”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2019-12-22张晓蕾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晶状体调节动画

张晓蕾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5)

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1]。人体结构与功能是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结构多而复杂,其中的原理机制更是晦涩难懂,课程本身枯燥而乏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了学生严重的厌学情绪,教学效果不好。利用信息化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本文以护理专业人体结构与功能中“眼的功能和防护”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介绍如下。

1 教学分析

1.1 教材分析

本次课内容为“眼的功能和防护”,授课时数为两课时,所选教材为《人体结构与功能》,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高洪泉主编,该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次课在原有教学内容“眼的功能”的基础上整合了“眼的防护”,由于临床上眼的疾病常见多发,近视更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所以“眼的功能和防护”是护理专业学习的核心内容。

1.2 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2016级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经历过高考的磨炼,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喜欢参与性学习,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此外,他们生长在“互联网+”时代,喜欢借助信息工具与外界交流,这些都为我们在网络条件下开展小组合作式探究性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及临床护理岗位能力标准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领会视觉的形成过程;(2)准确描述晶状体调节的过程及近视的成因。能力目标:(1)能进行瞳孔近反射和辐辏反射的检查;(2)能进行近视矫正方法和预防措施的宣传。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1.4 教学重难点

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晶状体的调节、近视的成因及矫正,其中晶状体的调节较为抽象,又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2 教学策略

(1)利用课程网络学习平台、人机交互动画、Flash动画、3D动画、微课、信息化教室、学习任务单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混合式学习。

(2)借助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按“课前学生利用学习平台自主学习—课中任务驱动系统学习—课后学生巩固提升学习”实施教学。

(3)通过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成果汇报、师生总结、作业提交等组织形式实现教学过程系统优化。

3 教学过程

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笔者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后拓展3个阶段。

3.1 课前准备

通过课程网站发布课前学习任务,让学生登录网络学习平台,查看并完成课前任务。课前布置两个任务:(1)复习眼球的结构。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中眼球结构的人机交互动画自主复习眼球的结构,并通过眼球结构测一测的Flash填图小游戏自我检测复习效果。(2)网络探究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自主探究近视的成因、预防近视发生及度数加深的措施,并分别制作PPT以备课堂汇报。

3.2 课堂实施

课堂实施阶段以3个任务为主线展开教学。

任务1:探究视觉的形成。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光线由外界射入,投射到视网膜上依次要经过哪些结构?由于课前学生已自主复习了眼球的结构,结合图片,学生很容易总结出依次要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这4个结构,从而引出眼的折光系统这一概念。在这基础上进一步设疑,光线经过折光系统折射到视网膜上只是视觉形成的第一步,要产生视觉还要经过哪些环节呢?学生在线观看视觉形成过程的3D动画并自主探究视觉形成的过程。看完动画后,小组合作探究,每组派代表讲解,最后学生与教师一起得出结论。本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辅助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视觉形成过程的Flash填图小游戏检测学生对任务1的掌握情况。

任务2:探究眼的调节。首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看远物和看近物时,物像是否都能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学生通过观看Flash动画发现看近物时,物像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这时需经过眼的调节方能将物像聚焦在视网膜之上。进一步设置问题:那么眼的调节主要是靠谁来调节呢?学生通过观看Flash动画很容易发现眼的4个折光装置中只有晶状体是可变的,所以眼的调节主要靠晶状体来调节。此内容较为抽象,为本节的重难点,所以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引导,提高学生合作互助探究能力。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播放微课总结。接着为了检测学生对此重难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讨论如下问题:看近物和看远物哪一个更容易导致眼睛疲劳?为什么?每组派代表回答,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眼的调节除了晶状体的调节外还有瞳孔的调节和双眼球会聚,这两个调节在活体上利于观察,并与后续专业课程密切相关,所以本环节让学生对照视频边学边做,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任务3:探究近视的成因及矫正。首先小组代表汇报课前自主探究的近视的成因,很多学生提到近视是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引起的,那么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为什么会导致近视呢?接着利用3D动画展示近视形成的原因。进一步设置问题:一旦变成近视,该如何矫正呢?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讨论结果:矫正近视主要通过佩戴凹透镜和准分子激光手术两种方式。接着学生利用人机交互动画和视频自主探究这两种方式矫正近视的原理。由于这一部分为本次课的重点,所以利用动画和视频把抽象的原理变得直观形象,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寓教于乐。近视很麻烦,预防是关键,那么怎样预防近视呢?学生代表汇报课前自主探究的成果——近视的预防,教师加以点评和总结。

3个任务完成后,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在线测试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的掌握情况,测试结果也可为教师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

3.3 课后拓展

课后安排两个活动,一是走进小学,开展爱眼护眼的知识讲座;二是写爱眼护眼的宣传文章,选出优秀作品上传学院微信平台,并走进社区及街道,开展爱眼护眼知识的健康宣教活动,让更多的家庭、更多的人群受益。通过服务社会,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自身的职业价值。

猜你喜欢

晶状体调节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基于代谢调节的抗血管衰老新策略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做个动画给你看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我的动画梦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Google新专利把电子眼注入眼球近视眼福音
儿童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术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连续观察和临床分析
汽油机质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