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形势下高职院校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初探

2019-12-22王轶楠沈国安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卫生医学

王轶楠,赫 欣,沈国安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提出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们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新组建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这些政策的出台及新机构的组建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医学模式以及大健康行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我校结合2015年修订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和社会及行业调研,申办了预防医学专业并已招生。如何结合当前的创新创业形势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1 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背景分析

1.1 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现状

目前与预防医学专科专业相关的专业有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类中的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管理、卫生监督、卫生信息管理,健康管理与促进类中的健康管理、医学营养等专业,在这些专业中只有预防医学专业是可以考取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的。目前全国有十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了预防医学专业,但是专科预防医学的课程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大多数专科预防医学的课程设置是在本科预防医学专业的基础上压缩学时删减而来的,尚没有全国统一规划的预防医学专科教材,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内容也在逐步修订完善中。

1.2 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生源分析

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相对来说入学考试分数较低,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知识面狭窄,学习目标不明确,传统纸质书本知识学习接受能力差,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对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接受能力差,对手机、电脑的依赖性强。针对“95后”及“00后”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采用多种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三明治”教学法等)。同时在课程考核评价过程中,加大平时课堂考核力度,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职业道德、专业素养、人文沟通能力的考核。

1.3 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教师状况分析

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中青年教师大多是高校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工作,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较高,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Wjlx2017132);2017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7SJJGLX596);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医学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XM-18);2017年河南省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7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7-JGXM-2)但是普遍缺乏疾控中心、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机构的实践工作经验,特别是对基层公共卫生机构了解不够深入。另外,中青年教师普遍是非师范专业毕业,控制课堂能力较差,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新近设置预防医学专业,普遍对预防医学专业教师师资培训力度不够。针对这些问题,高校教师除加强自身学习之外,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强教师的对外学术交流学习,加强教师行业、企业交流学习,同时可聘请校外行业专家开展教学活动,了解专业前沿的知识、技能及最新研究进展。加强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科学合理地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1]。

1.4 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社会需求分析

预防医学专业为国控专业,目前承担培养任务的主要是本科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多属于学术性人才,虽然招生院校众多,但毕业生去向主要是市级以上疾控中心、妇幼和健康教育机构等。更为关键的是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及研究生很少愿意进入县级以下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尽管目前有少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具有招收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专科资格,由于他们不具备报考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资格,导致学生无法在公共卫生专业技术领域谋取发展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导致基层卫生机构即使有编制内岗位,也很难招收到预防医学专业报考对象。河南是人口大省,现行的医疗卫生体系仍然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与质量需求,推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需要大量实用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以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河南省目前有3所本科院校招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2014年各层次预防医学及相关专业招生人数576人(其中本科生280人),培养的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河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据预测,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16亿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将占到11.8%;城镇人口比例将增加至54%;住院人次数将达到1.89亿。综合上述因素,同时考虑卫生人力供给情况,测算得出我国2020年卫生人力资源需求量将达到1 255万人,其中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应急救治、采供血等专业人员)的需求量将达到118万人。当前我国公共卫生人才不仅数量不足,其中还大都是非专业人员。统计显示,我国每万人口仅有1.4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相当于美国的1/5,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培养的需求空间很大。

2 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建设大都以本科院校预防医学专业为主。本科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主要在市级以上疾控中心、妇幼和健康教育机构工作。其课程设置主要以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为主。这种课程设置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对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不相符的。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应遵循最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基本要求,主要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县级及以下公共卫生机构培养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充分结合专家意见、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的用人岗位需求、大健康产业市场需求以及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内容,我们将课程设置为4个方面:必修课、实践教育课、公共选修课、拓展专业模块。

2.1 必修课

2.1.1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涵盖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三大领域的基本内容,高职医学院校通过通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具有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终生学习、科学思维、敢于实践创新、沟通交流和社会适应等综合能力。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主要从事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因此在具体考核方面,不必拘泥于传统的考试方式,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比如举行演讲比赛、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形式,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2.1.2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主要结合后期专业课程学习需求及岗位技能需求,结合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进行安排,主要开设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药理学、生物化学、诊断学、临床医学概论、卫生化学、传染病学、中医学、毒理学基础、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学、医学心理学等。

2.1.3 专业课 专业课程设置以预防医学专业岗位能力需求为核心,专科课程设置在传统“三大卫生”及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学、社会医学、健康管理学等,使得专业课程更加贴合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培养需求。

2.2 实践教育课

实践教育课主要包括国防教育及军训、社会实践、临床见习、毕业实习。实践教育课是每一位学生都必须要进行的一类课程,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公共选修课

为强化素质教育,扩大知识面,进一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更好地适应模式的转变,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设公共选修课。

2.4 拓展专业模块

设置医学营养、卫生信息管理、健康管理等拓展方向,根据目前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岗位及市场需求、结合大学生就业创业需要而设置。通过这些模块的设置,大学生在选取课程时可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及未来的工作规划进行多元化选择。在拓展专业模块,我校创新创业办公室通过与北京启航志远、北森教育、子谦国际等联合开展专业教师创业师资培训,通过柔性引进人才政策引进校外创新创业师资,修订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依托专业实训基地、实验室等切实将创新创业融入预防医学专业教育。

总之,高职院校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结合基本卫生政策纲要和创新创业形势,逐步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预防医学专业教育,使其更契合当前大健康产业需求,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和完善,为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培养更专业、更合格的基层公共卫生人才。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卫生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智取红领巾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卫生歌
讲卫生
医学、生命科学类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