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019-12-20王伟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34期
关键词:经济效益农产品农业

王伟

一、 农业结构调整的发展历程

发展过后留下的是轨迹,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农业结构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978~1985年:增加产量为主要目的。放弃“以粮为纲”的理念,采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战略。1985年,粮棉种植面积大范围缩小减少,力求解决售卖困难的问题,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方向的发展,首先实现数量目标的达成,再追求更高的品质,积极地为农产品寻销路,以高效益为农民创收,改善农村生活品质。

1985~1991年:加快非农产业的发展。尽快解决粮食、棉花及其他农产品库存积压问题,直接或间接的实施粮食与棉花生产抑制、农业支持削减的政策,并鼓励发展多种经营,促进食物品类多样化,力求实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1992~1997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农业发展数量与质量双要求,最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对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进行鼓励支持,对产品的重视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向高产优质方向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1997年至今:注重经济效益。有足够的供给保障是最基本的要求,进行农产品品质的全面升级;发挥地区特产优势,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在调整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过程中,整体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情况,力求实现城乡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二、 调整农业结构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商业经营模式不合理

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模式以小规模分散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其经营经费巨大,粮食产量依旧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方式相较于国外的大农场机械化模式相对落后,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还增加了时间的投入。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不利影响。同时,农业生产的分散性也降低了。文化也降低了管理的合理性。并且相关人员在制定农业发展规划设计时缺乏诚信。农业市场很难及时适应复杂多变的外在形势,正因如此,农业市场管理的竞争力被大大削弱,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巩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商业模式。

(二)资源环境承载过大压力

资源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尤其是在最近的几年时间里,新生儿的不断增加导致了人口和土地的矛盾问题,自然资源地理空间分布不均衡,利用率无法达到标准。随着日渐融入我们生活的现代科技与高楼林立,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城市化率不断提高,人口日渐增加,这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标志,但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能源和资源不断消耗,明显有下降的趋势。农业发展遇到了亟待解决的难题。这就导致了这些问题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很大的限制作用。

(三)供求结构错配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的最大困扰是供求结构错配的问题,国内一些农产品生产过剩,造成堆积,供大于求;而有一些农产品则严重的依赖于国外进口,导致价格上升,供不应求。因为有了科学技术的支持,粮食产量在原有的面积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高产出、低收入,给粮农带来了很大问题,所以急需调整农业结构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三、调整农业结构的环境背景

(一)有利政策

在农业领域,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次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改革的重要内容,并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其中农业方面加快了改革的實施步伐。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新常态经济下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积极选择,也是农业转型发展过程中若干问题的必然结果。

(二)农民自身需求

农业问题不仅仅是国家的重要基本问题,更是农民关乎自身性命的问题。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变,最重要的还是靠自身的努力。产量高,价格低的问题对农民的生活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响,迫于自身的生活压力,农民自身更加需要加快调整农业结构的步伐。

四、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一)供给侧改革对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应紧紧围绕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遵循淘汰产能、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的总体思路。创新求变,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治理,科学制定不同农产品的生产目标,形成不平等的供给结构。要适应和提高优质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推进农业经营模式创新。

(二)制定合理的发展规模

出于对环境的考虑,农业发展也要遵循生态系统的要求。摒弃以往大规模滥用资源一心谋发展的理念,在保护生态与节约用水的前提下,对生效效益与经济效益综合考虑,改变以往的粗放型农业形势,精细思考,制定合理的可靠的发展规模。逐一筛选淘汰去除过剩产能,建立当地特色鲜明的农林牧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体系。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详细的规划,以及做好应对风险的防备方案,更好的实现农村经济效益。

(三)农产品质量严格把控

要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农业发展,更加注重农产品加工业、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按照“精益求精、做大做强”的原则,培育一批高起点、高标准、强辐射的龙头企业。粮食、棉花等农产品的深加工,加快转型步伐与现代化进程,扩大产业链,创造更多价值与经济效益。发展国外市场方面,完成基本任务的同时,进行分析找到明确的市场定位,充分发挥农产品优质低价的效益,以促进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农业结构的优质调整,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增收。

(四)注重创新商业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也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带来了契机。积极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辟更广阔的商业渠道,改变以往单一的销售方式,挖掘更多新型的商业模式。为商品寻找最佳搭档,组合营销,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从产业链的角度拓展新型农业,将人文,科技,时尚等众多要素融入到农业结构调整中来,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沟通合作,互利共赢,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增收。

农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更是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在不断的进行调整,找到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有利经济结构,在这一过程中,不可忽视农业结构的改变。积极地推进调整农业结构,让农业经济效益不断地提高。

(作者单位:164299黑龙江省孙吴县农业农村经济指导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经济效益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