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大豆的需肥特点

2019-12-20高婷婷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34期
关键词:根瘤固氮叶面

高婷婷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及加工豆制品的原料,国内各地均有栽培,尤以黑龙江省产出的大豆最为著名。大豆是海伦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产出的大豆出油率高、蛋白质含量高。栽培过程中,根据其需肥特点进行合理施肥追肥、科学栽培管理,是提高产量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1、需肥特点

大豆为豆科作物,根部长有根瘤,喜肥,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据测定,每生产100kg大豆,需吸收氮(N)5.3~7.2Kg,磷(P2O5)1~1.8kg,钾(K2O)1.3~4.0kg。大豆生长所需的氮素并不完全需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其自身有固氮作用,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供生长发育的需要,固氮作用高峰集中于开花至鼓粒期,开花前和鼓粒后期固氮能力均较弱。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约占全部需求量的1/3,根瘤菌固氮提供的氮素约占全部需求量的2/3。生产中,要适时适量的施加氮肥,氮肥过多,对根瘤菌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固氮效果。要根据土壤具体情况,酌情施加氮肥。氮素缺乏的地块,建议早期施加适量氮肥,可促进幼苗迅速生长。大豆的营养临界期和最大吸收期是在花荚期,可追施叶面肥,来补充氮素。如此阶段脱肥,会严重影响大豆产量。

生育期不同,所需要的养分及数量也有所不同。苗期生长速度相对较慢,生长量少,植株小,所吸收的养分也相对较少。但不能因为生长量少,而忽视七对养分的需求。此时是为促进根系的发育生长,以及根瘤的形成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播种前,必须要施足基肥,种肥以速效性磷肥为主,配合少量微肥及氮肥,有利于根瘤菌的繁殖和根瘤的形成,增强固氮能力。肥力高的地块可不施氮肥,亩施普钙10~20 kg,开沟施于种子附近。将选好的种子用根瘤菌剂拌种,对促进根瘤菌的形成,提高根瘤数量,早固氮多固氮,增产效果显著。

施足基肥的前提下,苗期可不用追肥,当然还要看幼苗长势酌情掌握。进入开花结荚期,植株生长迅速且旺盛,因此需肥量也不断增多。此时必须要进行追肥,可亩追6~10 kg尿素,尤其是地力较差、肥力不足的地块,更要早施、多施;地力好的地块要少施或不施,避免出现植株徒长。鼓粒至成熟期是决定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期,此阶段植株根系吸肥能力下降,开始衰老,但叶片吸肥能力仍然很强,此期可进行叶面追肥,可亩追5.0~7.5kg尿素、1.0~1.5kg磷酸二氢钾兑水500kg。此阶段疏于管理,易

因缺肥而造成早衰减产。因此,要及时进行叶面追肥,从而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对促进鼓粒结实效果较好。叶面追肥宜在晴好天气的傍晚进行,要喷在叶片背面。从结荚开始7~10天喷1次,连喷2~3次。结合根外喷肥,在肥液中加入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2、缺肥症状及对策

大豆生长过程中,在吸收大量的氮、磷、的同时,还需要及时补充钙、镁、硫及少量的钼、硼、锰、铜等微量元素。生产中要及时补充微量元素。

氮素不足,真叶发黄,严重时植株黄化,叶脉失绿。叶小且薄易脱落,茎细长。可亩追10~20 kg尿素。

磷素不足,根瘤少,茎细长,叶厚且色深绿,严重时全叶发黄。可亩施过磷酸钙200~300kg或磷酸二铵5~8kg。

钾素不足,叶片黄化,叶缘失绿,并向叶心蔓延,叶薄且易脱落。根瘤少,植株瘦弱。可亩施氯化钾60~90 kg,也可叶面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

缺鈣时, 叶片黄化,并生有棕色病斑点。发展后叶缘下垂扭曲,叶小狭长。严重时顶芽枯死,豆粒成熟晚。可撒施适量的石灰,或用0.3%~0.5%硼酸与0.5%~1.0%的氯化钙溶液叶面喷施。

锌元素能够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抗寒性和耐盐碱性,使籽粒饱满,提高品质。缺锌时,下部叶片失绿,严重时有枯斑。叶色浅,叶片狭长扭曲。植株弱化,花期延后,秕粒多,豆粒晚熟。可每亩用0.1%的硫酸锌溶液50-60kg,叶面喷施。

镁是叶绿素中惟一的矿物质元素,对能量代谢和提高多种酶的活性所不能缺少的重要元素。缺镁时叶片小,叶脉间失绿,老叶发黄,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效率。可用1%~2%的硫酸镁喷2~3次,7~10天喷1次。

锰元素能够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氮素代谢、调节氧化还原状况、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缺锰时,叶片失绿,出现暗红色斑点。严重时叶片脱落,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减产减质,可叶面喷施50kg的0.5%硫酸锰。

大豆生长过程中,吸收的硼元素虽然不多,但却是不能缺少的重要元素之一,适量的硼能够促进产量。缺硼时顶芽停止生长,叶脉失绿,成株矮小,根瘤发育不良,不开花或开花后脱落多。可用0.2%的硼砂或0.1%的硼酸水溶液喷施。

铁元素也是大都生长过程中所离不开的微量元素,铁虽然不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但叶绿素的合成需要有铁的存在,铁是一种或多种酶的活化剂。缺铁时,叶柄、茎变黄,一般仅见主、支脉,叶尖为浅绿色。可用0.2%~0.5%的硫酸亚铁溶液,加0.2%左右的中性皂液或尿素等作湿润剂,喷施在失绿部分,7~8天喷1次,连喷2~3次。

硫元素能够增强固氮能力,提高大豆的含油量,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缺硫时,叶片、叶脉出现黄色大斑块,病叶易脱落,豆粒晚熟。可亩用0.25%的硫酸镁溶液100kg进行叶面喷施,叶面施肥要及时,否则会严重影响产量。

大豆对钼较为敏感,对钼元素的需要量比其它作物也相对多一些。钼能够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瘤固氮能力及植株的耐旱力,增强光合作用,增加蛋白质的含量,进而提高产量和质量。缺钼时,叶色及主脉、支脉色浅。严重时叶尖失绿,叶片扭曲,缺少钼肥,一般会造成5~20%的减产。可用0.1%~0.2%钼酸铵溶液进行叶面喷施,8天左右喷1次,喷1~2次。

总之,生产中要了解并熟知大豆的需肥特点,再根据这些特点加以科学施肥、合理追肥,才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提高肥效,实现节约、增收、增效的目的。

(作者单位:152300 黑龙江省海伦市农业广播电视大学海伦分校)

猜你喜欢

根瘤固氮叶面
喷施叶面阻隔剂对抑制小麦吸收镉的效果初报
土壤中的天然化肥厂
不同时间输液法输液对樱桃根癌病的防控效果研究
不同处理方法对樱桃根瘤病的防控效果
果树苗木根瘤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控技术
基于15N 示踪法的双根大豆系统氮素吸收和分配特性研究
叶面施钙对冬枣品质的影响
岭石叶面铁肥 缺铁黄化
杉木与固氮树种混交对土壤有机质及氮含量的影响
土壤中的天然化肥厂
——固氮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