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有“人情味”的新闻人

2019-12-20曲原

记者摇篮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人情味

曲原

【摘 要】“人情味”作为一种情感力量,是媒体不可或缺的,是做好新闻报道的一剂良方。新闻报道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描绘民生百态,引导社会舆论,有了浓郁的“人情味”,新闻报道才会感动人、感染人。

【关键词】人情味   情感相通   捕捉细节

一、什么是新闻报道中的“人情味”

《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情味”的解释是“人通常具有的情感﹑意味等”。生活中,人们对人情味有着不同的理解,但都是围绕人与人、人与物的感情互动。因此,新闻报道中的人情味可以这样概括: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能够引发受众共鸣的要素,使人与人之间形成相互融通的人之常情。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感受,正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所以记者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人们情感的新闻挖掘出来,采制有浓郁人情味的新闻报道,通过“人情”这座“桥梁”,把党、政府和人民联系在一起,把新闻媒体和百姓联系起来。

二、如何在新闻报道中挖掘人情味

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事物和富有人情味的东西,无处不在、随处可见,只是需要我们怀有好奇心去寻觅、去发现。在新形势下,记者要以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为指导,倾听群众的声音,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聚焦改善民生,深入探索社会和生活,挖掘与人们的情感有关联的事实,“未成曲调先有情”,用富有人情味的新闻报道引导社会舆论,传递社会正能量。

从与人们情感相通的角度取材来表现人情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文如看山不喜平。在同一地区,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取材的方向不同、报道的角度不同,这样才能够写出多样化的新闻作品。比如,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搬迁》就是从人情味角度选材,以小见大,凸显改革的丰硕成果,内涵丰富深刻。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陈柏生说:“专访中,记者可以写采访对象的感情、思想、见解,写得情景交融,使人一路读来,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陈柏生的代表作《写在绢帕上的诗》,透过邓拓赠送给妻子丁一岚的两首写在绢帕上的诗,深情地讲述了他们互敬互爱、互勉互励,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结下了忠贞不渝的爱情,读来让人为之动容,深受人情味的感染。

注意捕捉细节来表现人情味——“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能够展现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是新闻报道真实性和感染力的源头活水。记者从采访对象看似不经意的一个举动、一句话中,发现、捕捉到富有人情味的细节,就能使报道更深刻、更生动。在通讯《三次医疗援疆的儿科医生》中,写了这样的一段细节:王大勇这次又要去乌苏开展医疗援疆,在临行前的两天里,他围着年迈的父亲打转转,与父亲有说不完的话。可是,父子俩谁也不提援疆的事儿。王大勇走时,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他给站在雨中送他的父亲,深深鞠了一躬,轻轻地叫了一声:“爸——”,泪水夺眶而出……通过写王大勇对亲人的依恋,更衬托出他无私奉献的情怀。这些有人情味的细节描写,打动人心,催人泪下。

细节是展现新闻人物亲和力的重要手段。在有些人眼中,英雄模范人物高不可攀,不食人间烟火。其实,英雄模范人物也是从生活中来,也有喜、怒、哀、乐,也有儿女情长。在新闻写作中恰当地加入一些有人情味的细节,不但不会损害英雄人物的形象,反而会把他们衬托得愈加丰满、更有亲和力,从而拉近受众与新闻人物的距离。

用拟人的手法写物濡染人情味色彩——我们所说的拟人化就是把人的特点、特性加于外界事物上,使其具有人格化。把物当作人来看待,赋予物以人的情感,使新闻报道充溢着人情味色彩。《营口日报》有一篇《一斑海豹被困电厂储水池 众人合力让小家伙回归大海》的报道,介绍了人们合力救助一只誤入华能鲅鱼圈电厂储水池的斑海豹并将其放归大海的经过。斑海豹被渔政执法人员从储水池中捞上来时,有这么一段描写:“斑海豹卧在地上,以为自己的末日到了,紧紧地闭上了眼睛,尾巴不停地拍打着。”相关专家对斑海豹进行体检后,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出海将其放归大海的时候,有两段这样的描写:

“斑海豹慢慢地游走,在水中沉了一下,很快又浮出水面,双鳍缓缓地划动,大眼睛睁得溜圆,好像在向护送它回归大海的人们表达谢意。”

“斑海豹慢慢转身,在水面上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高高地昂起头,再次向人们点头致意,然后一个转身朝水里一插,浪花一卷,向大海深处潜游而去。”

斑海豹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报道中所赋予斑海豹的情感,其实是人们情感的流露和宣泄。看了这几段的描写,就好像我们在送一位朋友远行,相互之间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而看过报道的人,如果日后恰巧发现一只被困的斑海豹,他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放归大海。我想,这正是有着浓郁人情味的新闻报道感染人、引导人的魅力所在。

在抒情中直接表达人情味——有情世界,需要有情记者,写出有温度的新闻。新闻报道中的抒情,要因事而发,缘情而生,把握好人情味尺度,做有“温度”的新闻工作者。2004年4月17日,河南省登封市14万名群众自发地走上街头送别任长霞,万人恸哭,挽幛如云。通讯《百姓心中的丰碑——追忆公安局长的楷模任长霞》应时而生,文章开篇是这样写的:“百姓的眼泪很金贵,也很慷慨,就看是对谁。她抹亮了嵩岳一片蓝天,还给了登封一方平安,百姓就把泪洒给她,把心掏给她,用口为她铸碑!”文章通篇感情真挚,这里的抒情也是含泪的呼唤,立即会使读者的感情掀起汹涌的波澜,让人为之动容。

以上有关人情味的剖析,主要是围绕消息和通讯展开的。那么,我们写评论时是不是也要有人情味?答案是肯定的。首先要搞清楚我们的评论是和人家摆事实、讲道理,而不是向人们发号施令。这就要运用写作技巧,动人以情、晓人以理,以促膝谈心方式,娓娓道来。即便是批评稿件,也要给当事人以一定的宽容和谅解。

三、结语

新闻报道“人情味”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受众的需求。新闻工作者要强化新闻专业精神,合理把握新闻报道“人情味”的尺度,使受众在一种温暖的情感中,互相关怀,互相帮助,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凝心聚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作者单位:营口新闻传媒中心)

猜你喜欢

人情味
充满人情味的雅量
不讲“人情味”的荷兰人
打造“有味道”的高中政治课堂
华住酒店集团:有“人情味”的IT微创新
试析初中生议论文中“人情味”的渗透
浓浓的人情味——记中华情老年公寓护理员郝在有
人情味与人情风
万花筒 人气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