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关于演绎教学法的探究

2019-12-20王磊

好日子(下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智叟愚公语文课程

王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我在实际的授课中,发现了一些语文教学中的弊端。例如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文言文中教学,朗读教学日渐消失,几乎全都是集体朗诵,再也不讲究诗词音律的审美体验,甚少能深刻感受诗词韵味。吟诵这种经典而最具古典文化特色的形式日渐式微。枯燥的课堂,极大的打消着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消磨着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下面我以实际教学中《愚公移山》的朗读指导的片段为例,谈一谈演绎教学法。

案例描述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对本课较为了解。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那么如何让现代人跨越千年,去体会古人的想法呢?此时教师适当的运用演绎的方法,好处十分明显。

片段一:

师: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生:太行王屋二山……出入之迂也。

师:想一想,如果你家门前就有这两座大山,上学的时候,可能你要提前两三个小时就要起床,稍微晚出发一点儿就会迟到;周末的时候想约上三五好友一起游戏,甚至于打电话的手机信号都会被影响。那么你面对这样的两座大山你会怎么做呢?

生:大山真是太可恶了,我也会像愚公一样,把这碍事的大山搬走!

师:老师仿佛看见了愚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啊!

片段二:

在将愚公之妻和智叟的话对比着讲解完之后,师提出一个问题:

师:当愚公正在辛苦的移山,这时旁边一个讨厌的老头,不忙帮也就罢了,还在不停的聒噪(教师做出挖山搬石头的動作),如果你是愚公,你会一直听下去么?

生:齐说不会。

师:那么愚公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生: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师:指导朗读,同样注意角色的代入感。提示学生,每个人此时都是愚公。

当你在反驳一个人的时候,你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注意平调以及重音,“固”、“彻”、“孀妻弱子”读的重一些,表现愚公对智叟的失望。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顶针,短句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重音来读,节奏要快,但需要注意的是:节奏快也要有停顿,有气势不等于大声喊。“无穷匮也”节奏要适当放慢,字也慢读并拉长音,读出子孙繁衍之感。

当人的力量无限大时,再高的山也变得渺小,所以,“而山不加增”就读得速度渐减,“何苦而不平”要读得铿锵有力,字重读。

师:听到这样铿锵有力的驳斥,智叟会是什么表情呢?

生:他啊,可能还会不甘心的张开嘴,但是他最终还是“亡以应”了。

生:太痛快了,这个聒噪的老头终于闭嘴啦!

……

从理论的角度出发,演绎是由一般原理到具体事物的推理过程;而从事物变换角度来思考,演绎则是对事物的呈现;演绎法运用于教学中,即是通过表演的形式把一系列的语言文字符号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具体到语文学科之中,语文演绎教学法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借助其他教学手段再现语言文字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更是将情景演绎教学法与实际教学法有效结合的一种教学手段。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基于实际的授课,针对演绎教学法,我觉得其有如下优势:

一、角色转换,拓展学生思路

一篇古文未学习前,可能因他晦涩的语言,会让他如阳春白雪般触不可及,可能因年代的久远,会让我们对文中的人物存在了解的鸿沟。教师完全可以指引学生创设情境,将自己假设成文中的主人公,或者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和古文中的人物相同的际遇时,自己会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拓展学生思路,大胆的去想、去实践,与文中人物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如此,一篇古文仿佛实现了由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的转变!

二、场景演绎,调动学生积极性

传统的语文课堂,老师处于一个教授者的位置,给老师贴的标签往往都是类似“严肃呆板”、“不苟言笑”等的词汇。但是现在的课堂,越来越不允许老师以这种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了,要想成功的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老师还要不走寻常路,学会“演”。当然,这个“演”不是贬义词,是指教师对文中的情节,或者由文而衍生出来的场景进行演绎,调动起自己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再现当时的场景。老师都“动”起来的课堂,还愁调动不起学生么?当然,要是能让学生也演起来,那就再好不过啦。

三、剧情再现,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一慕慕剧情的精彩演绎,一个个案例的透彻分析,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与文本的距离,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同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课不仅仅需要着眼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更要与社会与时代接轨,加快教学课堂创新教学能力的脚步。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以及文学储备,转化成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猜你喜欢

智叟愚公语文课程
最北冻土带上的“愚公”
愚公和智叟新传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愚公新传
愚公移山
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
《愚公移山》实录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