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玉米大斑病及防治建议

2019-12-20梁春志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34期
关键词:斑病病斑田间

梁春志

玉米大斑病是黑龙江省玉米的常发病害,又称叶斑病、条斑病、枯叶病、煤纹病等,玉米的一种严重病害,随着垦区大型农业机械和免耕技术的推广,使得田间越冬菌源数量增多,土壤含菌量增加,大斑病的發生逐年加重,发病轻的地块病株率一般在5%~10%,玉米可减产10~20%,发病较重地块病株率为30%左右,可使玉米叶片大面积变黄枯死,减产50~60%以上,甚至整片地绝收。玉米大斑病发展快、分布广、为害重、防治难。

一、玉米大斑病发病症状

玉米大斑病主要以叶片受害最重,其次受害较重的是玉米的叶鞘和苞叶,严重影响玉米光合作用。玉米生长前期很少发病,抽穗后严重,田间发病初期玉米植株下部叶片先出现水渍状淡褐色、青灰色斑点,逐步沿叶脉两端向上扩展,形成中央青灰色或淡褐色、边缘暗褐色的大斑,病斑呈长梭型或长纺锤形,宽约1cm,长约5~10cm,病斑大小不等,田间湿润度大时病斑表面产生大量灰黑色霉状物,有时雄花颖苞或花丝上也生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整个叶片变黄枯死。病害发生严重时,多数病斑连成大片,造成部分叶片变黄枯死或全株干枯死亡,全田一片枯黄,看着像“烤焦”了一样。单基因的抗病品种叶片有些表现为坏死斑,有些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

二、病原

玉米大斑病病原菌属半知菌类,丛梗孢目,暗色孢科。

三、发病条件

1、气候条件

中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利于大斑病流行。玉米大斑病发病适宜温度为20~28℃,相对湿度90%以上,病害发展迅速,如果玉米从拔节到出穗期逢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易发生大斑病大流行。而相对湿度小于60%,气温<15℃或>25℃的条件下,会抑制玉米大斑病病害的发展,降低流行强度。

2、品种抗病性

玉米品种对大斑病感病程度差异较大,而影响玉米大斑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恰恰是玉米品种的抗病性,大面积种植玉米感病品种是玉米大斑病发生流行的根本原因,相对湿度在90%以上、平均温度在18~22℃、有一定数量菌源的地区,大斑病易发生流行,温度和雨量决定了病害发病的轻重程度。一般高产品种、玉米杂交种易发生玉米大斑病。

3、耕作栽培措施

合理间套作或轮作田较连作地块发病轻,连作地块越冬菌源量多,初侵染、再侵染发生的早而多,发病较重易造成流行;地势高、通透性好地块发病轻,地势低湿的地块发病重;玉米晚播发病重,早播发病轻;密植地块田间湿度大,发病重;瘦瘠地比肥沃地病重;玉米孕穗、抽穗期氮肥不足发病较重。玉米田一旦大面积感染玉米大斑病,会造成玉米减产会造成玉米减产。

四、传播途径

玉米大斑病原菌以菌丝潜伏在玉米病残株体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田间地表和玉米秸垛病残株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来源,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菌丝或分生孢子随雨水传播到玉米叶片上后迅速扩展,条件适宜时经10-14天,孢子借气流可作长距离传播进行再侵染,同时引起玉米叶片局部组织萎蔫、坏死,形成枯死病斑。

五、玉米大斑病防治建议

防治玉米大斑病的有效措施应该做到病前防、病期治。病前防治应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以培育健壮玉米植株为中心,加强农业防治;玉米拔节至抽穗期是玉米大斑病的浸染时期,病期防治效果最好,此期不怕斑病重,就怕用药不对症,选择有效药剂可以保证防治效果,病叶率达20%时进行防治,如果灌浆期以后再进行药剂防治,此时危害已经形成,即使用药防治,也也不会有明显效果。

1、选种抗病品种

选好玉米品种,打好防病基础。玉米品种间抗病能力差异很大,要避免品种单一化,根据当地气候等条件,合理搭配与轮换使用玉米品种,选用农大3138、中玉5号、绥玉6号、丹玉13、中单2号等抗性强的玉米品种及兼抗品种(抗大小斑病),是控制玉米大斑病的主要措施

2、加强农业防治

(1)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重病田块应进行2年以上轮作,也可玉米、大豆间作,避免连作,秋季深翻、深耕土壤,清除田间病残株,消灭菌源,玉米地最好不施用秸杆肥。压埋病原或集中烧毁。

(2)适期早播,有效避开玉米大斑病病害发生高峰期,可明显减轻发病几率,防止越区种植,一旦播期推迟,及时选用偏早熟和适期品种。

(3)加强肥水管理:玉米实行宽、窄行种植,田间注意排灌,降低田间湿度,合理灌溉促使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低洼地注意田间排水;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及中微量元素硫酸硼镁锌硅等,重施喇叭口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玉米苗期6~8叶片要喷一次叶面肥,壮株防病,促进玉米生长,防止玉米后期早衰影响产量。

(4)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和田间管理工作,为降低田间相对湿度应摘除玉米植株底部2~3片叶,健壮的植株可提高抵抗玉米大斑病的能力;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落叶,将秸秆集中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将落叶和植株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耕灭茬。

3、药剂防治

对于丰产田玉米可在大斑病发病初期或心叶末期到抽雄期喷药防治,亩喷施70ml18.7%丙环?嘧菌脂或32%戊唑?嘧菌酯,防治玉米大斑病和茎基腐病的同时,还起到促进玉米植株健康的作用,一般于病情扩展前防治,田间病叶率20%,病株率达70%以上时,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或9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亩用药液50~75㎏,连续防治2~3次,每隔7~10天防一次,要选用高杆喷雾机或无人机对玉米全株均匀喷施药剂。以上推荐药剂都是防效较好的的药剂。

(作者单位:155806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友谊农场第六管理区)

猜你喜欢

斑病病斑田间
春日田间
茶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田间地头“惠”果农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