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大学一线外语教师测评素养发展的可选策略

2019-12-20陈艳清马骞

校园英语·上旬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

陈艳清 马骞

【摘要】考试与评价是教师日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成各语种、各层次语言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成为信息过剩、数字化迅猛发展之不可逆趋势。在海量的大数据中,大学一线的外语教员应如何理解评价素养及其对专业发展的启示,将是教师职业生涯不可不重视的议题。本文从理解美国提出的测评素养这一概念及内涵出发,以国内外有关的研究为基础,探讨大数据背景下普通外语教师的语言测评素养发展的可选策略,以期为广大一线外语教师以测评素养发展为重点的自身专业成长与发展提供有意义的方向指引。

【关键词】测评素养;一线外语教师;可选策略;专业成长

【作者简介】 陈艳清(1976-),女,云南财经大学国际语言与文化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跨文化交际;马骞(1979-),男,云南财经大学国际语言与文化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师专业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中国外语测评基金项目:大数据时代的外语教师测评素养研究(项目编号:ZGWYCPJJ2018116A)部分成果。

引言

2012年以来,大数据(big data)一词的使用越来越多,这是信息爆炸时代的产物,这是对海量数据及其重要性的代名词。基于海量的数据和分析来做决策,越来越被各行各业所重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因其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如网络日志、音视频、图片等)、价值密度较低等特征,给广大的教育者及受教育者既带来更多的工作、学习便利,也给各级各类教师带来更丰富的专业成长契机和内容。

有关研究表明,需要了解测评素养的人员其范围和数量正处于上升趋势,比如大学招生部门有关人员、政策制定者、政府部门、专门负责测试与评价的专业人士、普通教师,命题者,一线教员,学校行政人员,语言测评专职人员(Fulcher,2012;Giraldo, 2018)。既然分工不同的教育相關人士也应了解语言测评,那么为什么我们要重点关注一线大学教师的测评素养情况呢?

江进林(2018)对2006-2017年间外语测试实证研究述评指出,仅有少量研究关注教师群体的测评素养现状,测评素养的研究在中国也尚处于萌芽阶段,他搜集到的有关研究中仅有一篇是关于测评素养,关注点是在职中小学英语教师测评素养的发展途径。大学的外语教师虽不是考试的主要受用者,但各类考试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工作性质,所以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工作如何受各类考试要求或标准的影响。此外,在少量地对高校教师测评素养的研究中,寇平(2019)认为教师的评价素养会影响教与学效果,他对高校教师评价素养的量化研究发现“被调查的教师其评价素养的整体水平不高,教师的职前测试相关知识学习、在职科研与命题经历是影响教师评价素养的主要因素”。因此,对高校庞大的英语教师这个大群体的测评素养亟须重视。教授语言的教师如果对考试与评价有知识性的学习和理解,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测评素养,能更有效地通过考试与评价使自己成为学习者学习的助推者(Fulcher, 2012),在识得学习者对课程有关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到位的地方及其原因后,及时找到教与学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方便我们有针对性的指导学习。

一、测评素养的内涵及一线教师测评素养发展的可选策略

测评素养(assessment literacy),这是近年来应用语言学领域一个内涵较大,且仍在不断发展和日益受关注的构念(Giraldo, 2018)。最早由美国教师联合会AFT、美国国教育测量委员会NCME、美国教育协会NEA在Standards for teacher competence in educational assessment of students一文中提出,只是当时并未作为专门的测试学术语在使用(Fulcher 2012:3)。在国内的公开发表文献中,因其概念宽泛和中文用词与用意结合的特殊性,不同研究者在措辞上有细微差别。有的研究称之为(语言)评估素养(如林敦来、高淼,2011),有的用评核(杨惠中,2015),有的用语言评价素养(金艳,2018),有的称语言测评素养(江进林,2018),有的是“教师的评价素养”(寇平,2019),但其概念一般理解为:教师是否明白考试是测什么、怎么测、为什么测(林敦来、高淼,2011),以及如何从所考所试中窥到学生之已学得、当学得及学得程度。

虽然语言评价素养是一个多层面、多维度的概念,外语教师应根据评价活动类型有所侧重的发展评价素养(金艳,2018)。首先,Xu&Brown (2016) 认为教师的测评素养应包括以下三方面:1.基本掌握教育评价知识,包括测什么、为什么测和怎么测三方面的基本原理;2.有一套内在的关于测、教、学之间的关联的知识、技能;3.对测评过程及其作为测评实施人的身份有自主意识。有的研究者认为,就测试而言,教师应明白知识和技术两个层面的东西。其一,测试基础知识方面,教师应理解信度及不利于信度的东西,试题的内容效度,公平性,封闭与开放式题目,其他替代性的测试手段(如档案袋、形成性评价、学生考试准备、英语学习者评价)的运用。其二,在技术层面上,教师应懂得一些相关的试后技术分析手段及操作,能使用技术对考试结果做相应的数据分析和解读(比如,会使用社科分析软件SPSS,能用Excel做描述性统计或者信度等基本操作,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服务自己的特定测评需求)(Giraldo, 2018:190)

那么高校的一线外语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测评素养及能力呢?对此,徐鹰等对大学英语教师语言评估素养的问卷调查研究建议,可以从加强教师在职的语言测试相关课程培训、增加教育测量学和心理测量学方面的内容、丰富教师评估培训的手段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语言评估素养(徐鹰等,2016:66)。这些建议可成为培训者和一线教师习得和提高自身测评素养的有效参考,不过针对数一几十万计的一线外语教师群体,还应有更多提高教师测评素养的可选策略。因此,一线教师测评素养的提升途径,可从教师个人兴趣和常执教的课程出发,将测评素养的提升纳入教师个人自我专业成长与发展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测评理论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具体而言,可参考以下四方面的策略或建议:

1.适时地阅读一些能较好地兼顾学术性和实用性的语言测评领域专著、教材或研究的前沿成果,既能丰富自己的测试知识基础,也对自己的课堂评价有实操性的指导。比如,由重庆大学测试专家辜向东及其学生引介的《聚焦测评》(Focus on Assessment,作者Eunice Eunhee Jan)。她们认为该书不仅提供了一些典型的课堂片段和互动活动,较好地结合了课堂测评实践,并附有一系列实用性较强的、可供不同用途参考的测评量表,这对教师提升自己的测评能力极为有利,也对教师的发展有指导意义(辜向东、钟瑜,2017)。再有,肖杨田(2019)推介的《以评促教》一书也可以选择性的研读某些章节,尤其是证据型测评、判断型测评在课堂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中的具体操作和应用实践,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和测评决策有较为直接的指导作用。教材自学,可参考邹申的《简明英语测试教程》(第3版)。该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较合适在职教研人员,其内容从基本的语言测试诸多环节,如考试的宏观、微观功能、考试总体设计,到单项语言能力、技能的测试、命题、施考、考试分析、考试信息反馈。不仅书后附有英汉对照测试术语表和测试公式表,而且原则和方法讲解清楚易懂,每章后面附带重点、难点知识点的强化练习、思考考题,所以较适合一线教师自学,以指导自己的命题实践。通过类似的阅读,有助于我们提供自身的测试知识和测试技能。

2.积极参加与教师评价素养相关的在职培训、实训。如工作坊、研修班、在线课程学习、自学等,有助于提升教师在课程相关的评价素养各个维度上的认知水评、测试知识及测试技能的实践能力。例如,2019年由上海交大牵头在昆明举办的首届全国大学英语“学、教、测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研讨会,在第三模块“外语测试的设计及应用”中,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心理测量和统计专家朱正才教授主講 “外语测试语言能力构念与外语教学”。他以丰富实例讲授了外语测试中语言能力构念的基本概念及其与外语教学的关系等方面内容,他的讲座对一线教师提供了很直观、生动的测试知识基础培训。上海交通大学张琳老师以“语言测试命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发言主题,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外语测试命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针对命题的基本要素、主要步骤、选材与编辑等方面内容,使用多个真题的命题过程作为案例,给予会教师学员进行了更具体、详细的实战分析、实操训练。通过这样的专题培训,教师们既增长了语言测试的一般性理论知识,又体验了命题与实践的结合,对教师的测评素养积累了宝贵的资粮。

3.积极拓展性地学习或跟进教育和心理测量方面的最新发展、最新动态,并注重命题和数据分析的实战操练。已有调查显示,我们外语教师的测试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教学过程中一些新型评价手段的利用和开发不够重视(彭康洲,2014)。新型评价手段的开发或者利用离不开我们的科技应用能力,一线教师应努力积极提高科技的使用能力。比如,与学校的教学科技手段的使用要求相同步,有意识地实时学习及合理使用现有较为普遍使用的(如写作测试有批改网、iwrite等)自动评分系统,思考其对学生写作动机、写作能力发展等产生的正面、负面影响。

另外,也应适当学习、学会使用某些常用的社科数据分析软件,如SPSS, Excel等,并尝试根据数据分析学生考试结果,做学情研判,并借此深入思考自己平时的课堂测评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4.主动且经常反思自己的测试实践,包括对考试的社会影响和教学后效有一定的思考。具体而言,我们在测试实践中,首先应考量、询问自己某测试的目的、目标、测试内容、题型及评分标准,思考测试结果(即分数)的含义,合理使用测试的结果。其次,应考虑何时检测,检测的结果怎么用,以及什么试不用考,如何有效地传达考试结果。 另外,习惯性地经常思考和反思哪些材料可作为学生学习进展和成效的、可用于评价学习者的证据(如:平时作业)、课堂参与(如讨论、小组学习任务)、章节小测验,期中、期末考、与某指定课程相关的其他在线课程学习证书(如:中国大学慕课,unipus慕课,可汗学院等)。

5.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关系到学生毕业和就业有必要通过的大型英语考试的测试大纲、标准和要求的新规定、新变化。例如,作为首个面向中国学习者的英语能力标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2018)的颁布实施,为各类外语考试提供了科学的能力指标体系和准确的能力标尺。一线教师若能对量表中的各个等级及其对应的能力特征描述仔细研读和领会,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测试的设计中,在课堂评价性、非评价性测评过程中,在把能力总表的各个等级吃透的基础上,尤其是能力总表中与大学阶段学习者英语能力应达到的第五、六级及以上的能力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测评活动、方案设计,那么以测评促教促学的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如此,我们教师便于参照量表的具体能力描述,合理制定学生的课程英语能力培养目标,也便于我们改进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不仅应树立和养成自我学习和更新测试理论知识、技能的意识,主动学习理论,主动了解与学生学习或者就业相关的重大高风险测试的新标准、新变化,并积极参加与测试有关的在职进修、研修,甚至摸索、尝试去做一点测试实践的小研究,这样才能将测试更有效地用来服务自身的课程教学与专业进步。不过,正如有关研究者说的一样,教师测评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过程(Scarino, 2017:27),是伴随我们执教生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只有成为培养自己测评素养的驾驶员,才能把居于课堂的评测当成学习之地,不断积累测评经验。虽然现有研究缺少有效的实证研究将外语教师的语言测评素养纳入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实践中(彭康洲,2014),教师测评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应当成为外语教师知识基础及其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服务于不断变化的教学对象和教育变革。如果广大的一线教师能逐渐在自己的学、教、测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评价素养意识,不断寻求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将提高自身的评价素养融入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真正地向着有效教学、有效测试、有效发展的大路上走去。

参考文献:

[1]Fulcher, Glenn. Assessment literacy for the language classroom[J]. 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2, 9(2):113-132.

[2]Giraldo, F. Language assessment literacy: 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teachers. Profile: Issues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2018, 20(1), 179-195. https://doi.org/10.15446/profile.v20n1.62089

[3]江进林.我国外语测试实证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外语类主要期刊的统计分析(2016-2017)[J].外语界,2018(2),40-48.

[4]林敦来,高淼.教师评估素养:理论与实践[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4),29-37.

[5]杨惠中.有效测试、有效教学、有效使用[J].外国语,2015(1),2-26.

[6]金艳.外语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理论框架和路径探索[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8(2),65-72.

[7]寇平.高校外语教师评价素养调查[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9 (1),93-98.

[8] Xu, Y., & Brown, G. T. Teacher assessment literacy in practice: A reconceptualization[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16, (1), 149-162.

[9]徐鹰,韩苏,陈蕓.大学英语教师语言评估素养调查报告[J].中国外语教育,2016,9(4):60-69.

[10]辜向东,钟瑜.提升外语测评素养推进外语测评事业发展—《聚焦测评》评介[J].外语教学,2017(1),77-79.

[11]肖杨田.外语教师测评素养引路之作:《以评促教》述评[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9(3),55-59.

[12]彭康洲.外语教师外语测试素养研究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师教育的启示[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4(4),21-26.

[13]Scarino, Angela. Developing assessment literacy of teachers of languages: A conceptual and interpretive challenge [J]. Papers in Language Testing and Assessment,(2017), 6(1),18-40.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
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
浅谈初中语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三部曲”
聚焦心智模式,追求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借信息化管理模式,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叙事研究与阅读反思
青年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