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应用

2019-12-20杨大磊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实验室人员实验

徐 蕾,邹 斌,杨大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图书馆,南京 210044)

0 引 言

高校实验室因其独特的科研教学职能已成为高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验室的安全成效主要是实现实验室安全预防,而不是事后处理。在事故发生之前,能够提前开启安全预警,可降低因反应不及时造成安全事故的概率,减少因为事故而造成的各项损失。调查显示,约55%的高校实验室没有安装科学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这说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过程还存在着严重的漏洞[1]。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基础实验研究和高科技创新研究的重要场所[2],高校实验室主要分为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三大类[3],随着各高校办学能力的提升,高校实验室科研实验与教学快速发展。但由于安全管理工作不完善,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已成为实验室健康发展的致命性因素。探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序的实验室安全工作管理体系,保障实验室正常科研教学工作的开展,确保师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科研教学操作,这已成为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4]。如何建立合理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已成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目标,其具体策划和实施遵循持续改进的原则[5]。

鉴于PDCA具有思维运转程序严谨、管理层次多样、管理方法简捷、管理效果彰显等特点,在各种管理活动中灵活运用能够取得更优的成效。应用该循环模式分析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优势与不足,对其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存在的问题做出具体分析和管理指导。基于符合实际安全管理的策划循环模式,将循环后总结得到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与现实实验室管理程序相匹配,通过制度化的管理手段,辅以实验室的安全教育活动,逐步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升为理论化、制度化管理[6]。

1 PDCA系统

PDCA是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于1930年构想的,195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戴明(W·Edwards Deming)博士在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总结得出的循环思维模式[7],又被称为质量环,后来经过探索应用于各类管理活动,均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PDCA系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得到充分证明[8]。

PDCA理念将管理活动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策划、实施、检查、处理。将各个阶段得出来的成效与策划中的成效相对比,将成功的经验纳入到下一循环过程,不成功的经验思考原因并寻求改正方法。该循环系统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上升过程。将上一个循环过程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将会留带到下一个循环中解决和处理,从而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不断提升[9](见图1)。

PDCA循环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含义为[10]:

图1 PDCA循环示意图

并且PDCA系统的4个阶段遵循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管理原则,体现着科学的认识理论和与时俱进的实践相统一。通过采用这样的一种方式使得管理的成效比原有方式更为显著。经过近几十年来的各种实践,PDCA质量管理方面所体现出的效果是巨大的。将这种管理思维运用在同类型管理上将会表现出优异的管理成效。

2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体制固化

近年来国内外高校愈加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但这些安全管理制度的安全隐患往往是千篇一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核心理论表现,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复杂性随着科研教学难度的增加而增加,全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形式化特征明显,实施较为宏观,无法涉及到具体操作中出现的遗漏问题。在学院,落实到具体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并没有健全,对于许多敏感的安全问题,院系级的实验室,往往没有能力去解决。而学校实验室的制度对安全工作重视度不够,应对实验室运行管理中出现的突发情况指导性不强,严重危害到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正常运转[11]。

部分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仍然停留在十几年前,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验的要求随之变化。这些固化的管理制度给实验室安全管理造成较大隐患,但在通常情况下却没有发现这些隐患。这些隐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及精确度和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开展。

2.2 实验设备更新保养不及时

随着高校科研教学和技术研发实验条件要求不断提高,相应对实验室设备的更新和维修频率要求也在逐渐增加,这使实验室设备的维护资金需求提高。同时,高校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也必须扩大,使其符合实际实验需求,达到降低非人为因素造成安全事故安全管理目标。

2.3 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

从当前国内实验室安全工作普遍存在没有专门的负责人员,安全管理工作由其他人员兼任已经成为造成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重要制度漏洞,安全管理工作从属于其他工作导致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责任不明确。由此导致的实验室意外安全事故,将无法追究到个人或相关部门的责任[12]。

2.4 基层管理者和使用者安全意识薄弱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缺乏严格的奖惩措施,绩效评定程序较为单一。参与运行的高校实验室人员一般是基层教师和学生,这类群体以教学科研为目的,很少重视实验设备的维护与更新,存在着侥幸心理。学生安全意识不强,不能安全操作和使用实验器材,在发现器材损坏后未能及时向安全管理人员反馈[13]。由此发生的安全事故给基层教师和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危害。综合分析多所高校发生的安全事故,大部分高校实验室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但由于操作者和基层管理者的安全意识薄弱,难以纠正在实验室使用过程中违规操作行为,导致设备损坏和经济损失。

2.5 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尚未形成

实验室安全管理教育的目标是增强实验室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规则意识,主要是从主体参与者的角度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管理方针的具体表现[14]。部分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没有从固有的模式中脱离出来,把实验室仅当作一个进行短暂工作学习的地方,总是以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果作为首要目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忽视了实验室操作安全的细节,由此引发的实验室安全事故。从历年的实验室事故分析不难看出,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不完善的局限性在科研教育发展越来越迅速的今天,逐渐凸显。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数量日益增加,而工程测量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正常进行的前提。传统的工程测量必须要花费很多时间、人力和物力,并且不能确保测量精准度。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高效率、高精准度等优点,将其在工程测量中应用,能够明显提升工程测量精准度。

建设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体系的目的是降低由人为因素引起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建设包括进入具体实验室前的安全培训、实验器材的操作培训、实验废品的回收与处理、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培训等步骤为一体。从管理体制建设上减少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科研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 PDCA 实施于实验室管理

3.1 实验室安全文化内涵探索——策划阶段(Plan)

(1)实验室安全制度建设须符合实验操作的需要。实验室管理体制运行中探索寻找多种管理方法、建设完善符合不同实验室安全情况的制度、培养与时俱进的管理人才,在当前的实验室管理过程当中都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各种实验室研究类型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安全管理制度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人事和设备管理制度都应该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寻求一个合理的尺度,使实验室和安全管理工作达到互相促进。

一个良好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应该是人治与法治的结合,所以单纯依靠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定是远远不够的,实验参与人员的管理更加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最容易发生变化的是实验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紧随其后的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制度变化。由此来看,建设良好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秩序应该先从实验室安全管理者和实验的参与人员入手,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其次完善相应的制度和规定,使得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具备制度上的保障。

(2)调整实验室设备检修和更新周期。据历年的报道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实验室安全事故都是因为实验设备检修不及时,以及实验参与人员的不按规定操作导致。这也凸显我国高校实验室大部分的设备检修和更新周期已经与社会科研的发展脱节,在影响科研成果的同时危害实验参与人员的人身安全。

调整实验室设备检修的周期,更新和引进新的实验室技术设施。使得实验室科研条件能够满足当前及未来的高精确度科研的需要。

结合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际,调整完善当前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使得安全管理体系与教育部门相关政策衔接,与学校及有关职能部门规章制度相协调,调整应急措施并进行不定期安全评估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15]。

3.2 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实施阶段(Do)

(1)成立安全责任小组,确定主要人员。高校实验室必须成立由固定管理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的安全责任小组,固定成员组长为实验室负责人,组员分为实验室安全员、设备检修员和医务急救人员。实验室安全小组主要负责实验室日常设备维护、教学科研过程中的维护和突发情况的应对处理。流动人员由实验室基层教师和参加实验的学生组成,实验室基层教师和安全责任小组其他成员协调工作,确保实验室的科研教学工作正常运行。

(2)积极贯彻实验室认可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实验室安全活动中所有人员都应参加学习贯彻相关法律法规。使实验室操作人员充分了解各项规定,组织安全实验宣誓,并进行笔试,将这一程序纳入管理成效考核评价。这一阶段将被视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这项举措带来的安全管理成效将相当突出。

(3)定期培训实验室成员,增强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意识主要通过对新人员或实验参与人员进行实验室安全思想教育等活动,不定期组织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应急工作发展动态培训。安全培训应兼顾不同实验项目和设备器材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强调特殊器材操作的方法。

(4)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应逻辑清晰、计划周密、规范严肃、具有较强的可追溯性。安全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后,要将其理论化。建立后需进行一个试运行阶段,通过试运行发现管理程序中实际存在的遗漏、重复和矛盾等情况,然后寻求最优改进方法达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

3.3 检验实验室安全管理成效——检查阶段

(1)确保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基于实施后的安全管理体系,发现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讨论解决的办法,建设一个系统的科学有效的实验室安全防范体系。目标是使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在安全防范体系控制下得到减少,使安全事故发生次数、设备损失、人员伤害明显降低,实验室安全职责得到落实和明确。按照程序不定期进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知识的考核,将安全工作与良好表现相结合保证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在实验过程中,参与具体实验操作的教师和学生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贯彻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规定,积极的配合实验室工作的开展,增强安全实验意识。

(2)科学管理方式助推安全实验。通过总结PDCA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实践经验与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讨论研究,研究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比如:是否实现了全角度、全过程、全方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文化;是否实行安全目标绩效管理,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是否坚持“以人为本”的实验原则,在保证全员参与的同时,提高科研教学的效率,促进安全管理资源的合理调配。

3.4 改进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处理阶段

总结和探讨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将整个安全管理过程中表现出的成功经验加以肯定,提升制度化,便于以后的学习参考;对于在实际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不符的条例和制度,要勇于寻找原因,积极探索,寻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和改进方案。

在实际管理操作中,及时针对安全管理方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在一个长期且持续的管理机制下不断总结经验,针对每一次循环中出现的不同问题,灵活调整与实际操作相矛盾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目的是使存在的实验室安全隐患能够被快速、有效地发现并解决。

4 结 语

综上所述,将PDCA系统与实验室安全管理相结合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成效。在各类具有特殊性的实验室安全活动操作过程中,时刻遵循安全的操作程序,有助于营造科学合理的、安全的实验环境。

PDCA并不是万能的,具体的操作在于人的管理思维方法。只有协调好所有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人员,时时刻刻谨记安全操作,将有利于稳步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基于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在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向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高素质科研人才,提供更多先进的科研成果。

猜你喜欢

实验室人员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