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泥浆护壁混凝土灌注桩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原因及处理

2019-12-19王海涛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质量问题处理

王海涛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桥涵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对质量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给出了详细的处理方案,处理方案紧密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是比较实用的一项研究成果。

关键词:质量问题;原因;处理

随着国家基本建设的不断发展,路桥工程建设作为基础建设的主力军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建设工程的质量控制也越来越被相关部门严密控制,对于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桥涵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基础工程,钻孔桩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所以我们必须提高认识,避免出现质量问题,但是目前我国有关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的理论及实践经验较少,因此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质量的控制便成了现在工程技术人员需要研究探讨的一门重要课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以来的施工经验并参照相关资料,对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易出现的质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结了以下几个常见的质量问題,供同行们参考。

一、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一)孔壁坍塌

在钻孔过程中或者是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如果发现孔内的泥浆不断出现气泡或者是泥浆液面突然下降,这说明钻孔桩可能出现塌孔。

(二)孔底沉渣过大

在泥浆护壁钻孔过程中,泥浆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孔壁不坍塌,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是通过正反循环施工把孔内的钻渣排出孔,流入泥浆池,沉淀后再重新流入孔内。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携带钻渣,泥浆需要有一定的比重。如果比重不够,携带钻渣能力不强,最后导致孔底的沉渣过大,这样使得桩长不够,也容易出现问题。

(三)断桩

在泥浆护壁钻孔桩施工过程中,可以说比较大的质量事故就是断桩,所谓断桩是指灌注完成后的桩身某一截面完全无连续性或出现局部夹泥,局部不凝固等部分无连续性。

二、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措施

我们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按规范施工,严格控制施工工序,力争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中,所以在实际的施工组织设计时候,我们应该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应急处理预案,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从多年的实际施工经验来看,出现上述质量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孔壁坍塌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泥浆主要作用是支撑孔壁,从而防止孔壁坍塌,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携带钻渣排出孔。因为泥浆有支撑孔壁的作用,所以在泥浆制作过程中,应该保证泥浆质量,泥浆一般可选用塑性指数大于25,粒径小于0.074mm 的黏粒含量大于50%的黏性土制浆。当缺少上述性能的黏性土时,可用性能略差的黏性土,并掺入30%的塑性指数大于25 的黏性土。当采用性能较差的黏性土调制的泥浆其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可在泥浆中掺入Na2CO3 (俗称碱粉或纯碱)、氢氧化钠(NaOH)或膨润土粉末,以提高泥浆性能指标。一般碳酸钠的掺入量约为孔中泥浆土量的0.1%~0.4%。制备孔内泥浆的相对密度大于1(一般为1.1~1.5之间)。

一般的泥浆相对密度在1.1~1.5范围之内,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易出现塌孔现象,所以我们应该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测量泥浆比重,保证比重在标准范围内。另外在钻孔、换钻杆过程中以及下钢筋笼时候,尽量保证钻杆和钢筋笼不要刮碰孔壁,这样也能够很好地避免出现塌孔。

(二)孔底沉渣过大

孔底沉渣过大主要原因是清孔不彻底,我们应该在钻孔结束之后,及时进行第一次清孔,保证孔内沉渣在合格范围内,一般的端承桩沉渣要求≦50mm,摩擦桩沉桩要求≦300mm,然后在下完钢筋笼,浇筑混凝土之前再进行第二次清孔验收,保证沉渣符合规范要求。

(三)断桩

灌注桩的断桩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拔管过程中计算错误,使得泥浆回流至导管,导致断桩。(2)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首罐混凝土量不够,没有封闭底部管口,导致泥浆回流从而引起断桩。(3)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出现塌孔,使得混凝土灌注桩出现淤泥夹层。从而出现断桩。

针对以上几个原因,首先,我们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候,要严格控制施工工序的工程质量,保证每一道工序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从而保证不留隐患。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规范操作,尽量避免刮碰孔壁。其次,保证泥浆比重在合格范围内,从而对孔壁有较好的支撑作用,防止塌孔。最后,安排有经验认真负责的施工技术员全程负责现场技术工作,对于混凝土的灌注高度要每罐完成后都要进行及时测量。认真复核埋管深度,保证在拔管过程中,混凝土埋深2~6米范围内,同时做好记录。如果出现了断桩现象,要及时进行处理。如果是塌孔引起的,要及时停止浇筑混凝土,重新进行复钻,保证工序合格后再进行浇筑混凝土。如果是计算错误导致导管拔漏引起的断桩,应该及时把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然后在管内安放小型的水泵进行抽泥浆作业,尽可能的抽出管里的全部泥浆,然后再继续进行灌孔。

总之,灌注水下混凝土是成桩的关键工序,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挥,连续施工,对每道工序要认真进行检查,防止出现质量事故,如果出现质量事故要及时制定处置方案,防止发生更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王永强.桥梁钻孔灌注桩质量缺陷分析及预防处治[J].科学之友(B版),2009(10):52-54.

猜你喜欢

质量问题处理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常见问题预防及改进措施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