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12-19张磊李海平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张磊 李海平

摘 要: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市场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层面的需求,尤其在双创背景下,人才是否具备较高的创新素养,直接决定了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摇篮,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具备较高的双创素养,不仅影响学生在市场竞争中的位置,也决定着我国技能人才的普遍水平,最终对于我国社会转型升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培养能够引领我国社会发展的前沿性人才,高职院校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职责,通过多种培养途径提高人才的双创水平,其中借助胜任力体系是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方向。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胜任力模型,在本质上是指满足职位需求的多种优异条件和认知能力的总称。胜任力模型在我国企业用人实践中被广泛使用,尤其在企业招聘和人才培训时,都以该模型作为人员选拔的基准。为了帮助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广泛推广双创战略,为了提升社会的整体创新能力,不仅要求政府给予创新创业的学生一定的支持,还要求教育体系跟随时代的发展进行变革。高职院校也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不仅要增强理论能力,还要提升他们的创新实践技能。因此以胜任力模型为依据,强化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已经成为时代的选择。

一、高职院校注重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意义分析

(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核心科技的掌控数量和质量层面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当今时代的竞争就是核心科技的竞争,而核心科技的质量又取决于人才的素养,因此,强化学生的双创能力符合时代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增强他们的双创思维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增强社会竞争力,还能够在社会急剧变化过程中站稳脚跟。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强化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重视双创思维,敢于创业和创新,还要强化学生的个人技能,突破传统教育的发展瓶颈,激发学生双创热情。

(二)帮助学生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技能人才,倘若只能胜任当前工作,则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空间会受到很大的阻碍。此外,当代市场对学生提出了综合素养的需求,不仅要求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还应当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在面对纷繁变化的市场发展中,能够为企业发展选择正确的道路。因此,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高职院校也要立足于市场需求,突破传统模拟教育的壁垒,把学生带入实战领域,通过与市场对接,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双创项目孵化,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在高职院校双创培养体系中胜任力模型的结构分析

(一)创新思维层面

学生具备创新思维是在思想领域对于学生胜任力表现的反馈。一个有较强胜任力水平的学生应当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首先,关系能力。高职学生在创业领域能否成功,核心要素之一变成是否具备足够的人脉。这些人脉虽然并不能在当下转换为创业资源,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良好的人脉关系能够增强学生创业团队的凝聚力,并且以较大的吸引力不断吸引外部资源。因此,学生一旦具备良好的合作素养,便能够和合作机构形成良性互动。因此为了强化学生的人脉资源,高职学校在对学生培养时也要进行人脉关系的创新思维教育,让学生凭借个人魅力获得较高的创业机会和资源帮助。因此,关系能力必须要作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改革的核心培养方向之一。

其次,概念能力。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群众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吃饱穿暖,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尤其是消费者在进行商品购买时,商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和商品模式,在进入市场之初可能无法立即激发消费需求。但是学生倘若具备较高的概念能力,能够从纷繁的信息中不断地分析评估,并且结合市场接受程度不断调整创新策略,最终达到吸引消费者消费的目的。这也是决定创新能否符合市场需求的核心能力。

最后,战略能力。要求经过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备较高的视野和思想。学生必须要跳出传统教育的思维惯性,能够立足于市场实践需求,从宏观角度对于产业发展做出正确的评判。创新意味着新的事物产生或者对旧事物的打破,这要求学生必须有较高的超前思维,这便是战略思维的体现。没有战略能力的学生只能立足于眼前,其推出的创业项目必定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社会日新月异过程中极易被淘汰。相反,学生能够有较强的战略能力便能有较高的视野,其推出的创业项目往往能够在市场发展中存活下来。

(二)胜任力的表现分析

第一,学生如果能借助多种手段抓住开发新市场的机會,学生就具有较强的机会能力。创业在开始之初一定是阻碍重重,尤其是面对资源的制约,在有限的资源下抓住有利的机会才能够实现腾飞。学生如果能在业务量增加时把握机会,市场便会对学生的创业项目产生良好的反馈,这为创业团队经营的扩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双创教育时,必须要重视机会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资源中充分把握住机会,尤其是要抓住潜在市场。

第二,学生有较强的诚信意识。中国是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却从未间断的国家,究其根源就在于中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底蕴,在众多优秀文化中,诚信意识一直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中之重,因为讲诚信而使得众多商派获得成功的例子举不胜数。高职院校的创业学生在素养和能力层面与传统的大型企业相比具有较大的劣势,但是高职学生能够秉持较高的信任度,对于承诺的事项及时回馈和兑现对高职学校创业团队来说意义非凡。倘若给予的承诺超出自己兑现的水平和范围,这有可能陷入信任危机,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承诺能力培养时,必须要做到因人而异。

第三,学生有较强的情绪控制力。创业过程必定不会一帆风顺,有可能面临的机会不断的升级,学生满怀热情推出的项目,可能在市场反馈中没有得到既定目标,因此学生由于控制能力不佳会导致自身失控,这时感性认知会战胜理性认知,有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因此有较强双创能力的学生必须有较强的情绪控制水平,尤其是面对高风险项目时,无论面对顺境和逆境,学生都能秉持一颗理性的思维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并且结合分析结果和市场发展重新做出战略调整,这样才能确保创业的成功,也能够在巨大的创业压力下坚持下来。

三、高职院校借助胜任力模型强化学生双创水平的培养途径分析

(一)强化学生创新意识

胜任力模型要求学生在创新意识层面必须有较强的关系、概念和战略素养。这些胜任力都必须要在教育中进行重点突出,最优的培养方式便是当高职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同时也同步接受创新思维教育。为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有效评估,告知学校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和互相评价的方式进行学生能力的评分,对于学生是否具备较好的人际关系进行总结,倘若学生获得的他人评分较高,则意味着学生有较强的沟通水平,这对于创业成功来说意义非凡。专业课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时,要对学生概念能力进行评价,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个性化的补充教育。为了对学生战略思维进行科学和全面的评判,高中学校要借助SYB课堂,尤其是重视创业老师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创新意识不断得强化,也能确保学生有较强的胜任力。

(二)增强学生的双创能力

创新思维只是意味着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基础,但是如果只停留在思想层面,学生仍然无法将自己的思维转化为现实,因此,高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双创培养时,不仅要提升学生的思维意识,还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教育体系中必须要借助市场数据让学生对市场发展进行自主判断,并且结合判断进行选择模拟,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实践教育中提高学生把握机会的水平。当代的高职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这对于创业团队和谐发展来说具有较大的威胁,因此学校必须要注重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彼此取长补短。学校可以把有相同创新意识的学生组合成创业小组,在创业演练过程中不断彼此磨合,最终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此外,在教育过程中还要让学生树立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能够对市场做出力所能及的承诺,确保有较强的诚信素养。

四、结语

在高职院校中,增强学生的双创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也不可拔苗助长,必须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让学生增强胜任力,为学生在未来市场创业中奠定扎实的思想和技能基础。在学生的教育初级阶段,必须要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教育中期则又要提升学生的创业水平,在学校教育阶段的后期,则要强化学生的胜任力,确保高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双创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忠慧,刘俊栋,郝子悦,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宠物护理与美容专业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7(4):280-281.

[2] 田朝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证研究: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7):69-73.

[3] 李春怡,卢惠萍.“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智庫时代,2018(43):193-194.

[4] 杨琳.“互联网+”背景下河北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0(6):67-69.

[5] 谢晟祎,周雄,蔡思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构建: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福建轻纺,2019(8):37-40.

[6] 王永祥,朱志坚,林培鹏.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体系探索与构建: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18):272-274.

[7] 焦爱新,徐小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2):14-17.

[8] 李怡,曾新洲.“双创”背景下湖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8(11):176-177.

猜你喜欢

胜任力模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胜任力模型在煤炭销售企业人才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素质结构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