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路径

2019-12-19柴蓓蓓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通识课程体系院校

柴蓓蓓

摘 要:双创理念,即“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提出,对转型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思想,以期创新创业成为各行业繁荣发展的新驱动力。地方高职院校,本着创新创业这一双向教育目标,应地方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新职业岗位设置,及时地对本院校的专业课程进行了革新构建。新行业、新业态、新产业的不断呈现,为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革新构建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不断审视其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革新构建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对策构建有效路径,实现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水平迈向新的高度。

关键词: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路径

一、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平台

首先,要充分利用现代校园信息网和宣传平台,把当下我国最新创新创业政策、制度、规划及创新创业最新成果等及时地进行更新、发布和公布,并设立创新创业在线讨论专栏和咨询区,鼓励学生对创新创业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从而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较早地对创新创业有一定清晰地认知和定位,并较早地树立起创新创业意识。其次,通识课程是培养学生创业基本知识和创业思维能力的课程,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都可以通过这一课程得以逐渐培养发展。要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使通识课程成为全体学生必修课程之一,保证通识课程在全体学生入学学习阶段就设置。在通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把比较成熟的创新创业理念、创新创业策略、创新创业典例等,以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形式由学生去深化剖析和掌握,同时,也要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标准,全面考察和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促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通识课程。

二、创新创业专门教育平台

首先,要把创新创业专门教育纳入到院校常规性工作规划中,各个部门、各个院系、各个专业注重把创新创业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和重要位置,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和服务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疏忽或流于形式。并设置专门的部门对创新创新教育进行统一指导、专门管理,对于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学生,部门要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予大力扶持,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创业、爱上创新和勇于创造。其次,在课程上要加大对跨学科的专修课程的开设比重,并统筹协调好一切院校硬件和软件教学条件,确保这些跨学科的专修课程有效开展。在跨学科的专修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素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讲授引导。特别是在这些专修课程的理论阐释中,要把这些理论转化成果的经典案例、最新研究成果发展、本行业未来趋势等引入进去,也可以结合本院校的特色专业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兴趣爱好等把创新创业思维、理念、规划、管理等有条不紊地传递给学生,进而完成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

三、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

首先,要把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纳入到院校常规性教学计划中,在每一个学年内每一个课程都有相对应的实践课程活动,且实践课程活动的开展有一系列严格的教学程序,在实践课程活动完毕以后,还要把实践课程活动与对应的理论活动合并进行综合性评价,并把这一评价结果与教师的业绩和学生的学业成就考评结合起来,促使全体师生真切重视实践课程教学的开展。其次,要借助于院校的力量,联合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社会团体、公司企业和个人进行联合办学,针对当下最新创新创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借助他们的力量开设有针对且又有前瞻性的创新创业专门平台或课程,邀请一些在“风险投资”“商务谈判与营销”“资本运作”“企业经营管理”等领域的专家走进课堂,深入学生中,与学生一起分享其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体验和感受,及早地帮助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学生认清发展方向,促使他们注重精进自我综合专业素养。此外,还可以利用院校的办学条件,对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模拟基地,选派专门的教师给予长期跟踪指导,促使学生较早地去体验创新创业的艰辛,并能够从中不断提升自己我创新创业实践技能。

四、结语

地方高职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堂体系构建,是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标准的现实性要求,也是地方高职院校锐意教学革新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更是高职生渴望全面成才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个体性诉求。只要地方高职院校以创业创新为基准适时调整课程体系与经济结构相匹配,通过平台发展普及教育的能力,就能够凸显高职院校应有的教学特色和教学目标,就能够提高其办学质量和水平,就能够培育发展高素质创新性技能人才。

参考文獻

[1] 郑妮.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以安徽新华学院为例[J].南方农机,2017,48(24):35-36.

[2] 寇有志.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1):4.

[3] 谭晋钰.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践化与层次化构建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1):69-71.

[4] 张显悦,郗婷婷.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47-149.

猜你喜欢

通识课程体系院校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