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朝留学生:人才留下,学渣回家

2019-12-19李亦

高中时代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新罗大唐外国

李亦

“留学生”这词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唐朝时期。唐朝因其国土广大,经济发达,以及军事上取得的一系列胜利,科学技术文化领域上的先进,让周边各国既敬畏又仰慕。那时候中国皇帝被称为“天可汗”,奉行开放的国家政策,所以“万国来朝”,并且纷纷派遣人员来中国学习。而唐朝也拿出了大国气度,友好对待各国派来的留学生,因此在接收和管理留学生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

留学费用大部全包,留学生的幸福生活

唐朝的外国留学生,包括日本、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柬埔寨、安南、尼泊尔、缅甸、波斯、斯里兰卡等,史载“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诸国酋长,亦遣子弟入于国学之内……八千余人,济济洋洋焉,儒学之盛,古昔未之有也。” 这段记载里有四个字“诸国酋长”,也就是说,来的都是各种王子、高干子弟,非富即贵,落后国家的平头百姓,是没有机会来大唐留学的。

留学生来唐朝前首先要经过国内严格的筛选,而后必须经官方向唐朝礼部提出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前来,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随使节团一道前来的,所以向唐朝派遣留学生对于外国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外交礼仪。到了长安,外宾会受到唐朝“外交部”——鸿胪寺的热情迎接。

外国人在唐的大小事务,都由鸿胪寺负责。遣唐使团先献上国礼贡品,由鸿胪寺转呈皇帝,之后就是等着皇帝的召见,还会收到宴会邀请。使团的官方任务完成后,留学人员的求学之路才正式开启。

留学生学习的地方,叫做国子监。进入大唐最高学府的留学生,不仅食宿全免,不收学费,还发四季服装。朝廷对留学生跟大唐学子同等对待——没有额外的补助,也没有条件更好的单间。所以现代某些大学的“伴读”制度,在唐朝是不存在的。

留学人员也有一些自费项目。第一为“束修之礼”,也就是拜师礼。这是中国尊师重道的传统,也是大唐律法规定。所以这笔钱不能由国家负担,自然要自己拿出来意思意思。不过这笔费用很少,象征性收一点而已。礼品主要为绢丝布匹,留学生还可以送一些本国的特产以示敬意。第二为购书费用。唐朝时期的书籍采用雕版印刷方式制作,效率不比宋朝时期的活字印刷,因此唐朝印制书籍的成本是比较高的,价格也相对不菲,同时也为了表示对知识的尊重,故由学生自己负担。所以书籍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是非常珍贵的物品,买书自然成了其主要开支。第三为学生个人的日常交际费用。这些留学生除了要学好知识外,还要争取融入唐朝士人官僚的圈子,拓宽自己的视野,而这自然需要一定的费用。史书记载,新罗人李同到中国来留学,带来了纹银三百两,这是他留学九年的生活费用。

外国留学生虽然在唐朝受到优厚的待遇,但并不等于他们在唐朝能够享有特权。相反,他们在唐朝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唐朝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意思是,所有外国人,同一国家的人之间发生案件,以他们本国的法律来;不同国家的外国人犯案,均按照唐律来。而且“诸蕃使人所娶汉妇女为妾者,不得将还蕃”。意思是,要娶大唐的姑娘可以,只能入赘,恕不远嫁。

专门设置宾贡进士,但有名额限制

留学生毕竟与中国本土的科举生水平不一样,就像我们现在去外国留学必须先过外语关一样,唐朝时因为所有的教学语言都是汉语,来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也得先过汉语关,否则是无法完成学业的。有的外国留学生就因为没有学好唐朝普通话,而不能入学国子监,比如日本人橘逸势,就因为没有学好唐朝普通话不能入学,无奈只能自学成材(自己学习古琴)而青史留名。而即使成功入学,成绩太差也可能会被劝退回国。

国子监学习的内容有六个专业: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其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是设门坎的,门坎是家庭背景,要求学生家庭背景依次是三品、五品、七品以上,虽然这有些不公平,但唐朝是从讲究门阀制度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过来的,那个时候是“九品中正制”,没有一定的家庭背景是不可能做官的。而律学、书学、算学主要是一些专科技术,“理科专业”研究自然科学,没有门坎,成绩优秀的平民也可入学。

可别小看这六门课程,内容涵盖了经文到时事政治、经济、制度、军事、法律、盐政、漕运、历史、数学、文字学诸方面,留学生们回国后,对其国内的官场制度、学制、田制、税制、兵役、法律、学术思想、文学作品、礼制、医学、书法、音乐、工艺技术、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日本和韩国影响尤甚。日本学士院院长山田三良博士就说过: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是同一种子在另一地方生长起来的。

这么复杂的学问,外国留学生学起来,当然会有一些难度的。为了帮助外国人过关,唐朝廷专门设置了一项针对外国留学生的考试制度——宾贡进士。这是唐穆宗时候发明的。宾贡进士制度根据外国留学生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在考试难度、录取方式、录取比例上实行“优惠”政策,外国留学生除了一部分资质太差的以外,大部分都是可以通过考试的。

考试合格入朝為官,也可礼送回国效命

唐朝对于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采取了比较宽松的政策,既可以在唐朝为官,又可以礼送回国。当然,也有留学生因为唐朝皇帝认为是人才,采取留用唐朝不予回国的。

外国留学生在唐朝为官的人数众多,比如日本人粟田真人当了武周朝的“司膳卿”,藤原清河当了玄宗朝的“特进秘书监”,高阶远成当了德宗朝的“中大夫试太子中允”,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就是那个汉名叫晁衡的,与王维、李白等唐朝一流的诗人成为好朋友,一度想回国还遇到风暴没回去,结果在唐朝当了五十四年的官,成为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时期的“三朝元老”,活了七十三岁才在长安逝世,死后唐代宗还追赠他从二品潞州大都督的殊荣。

当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还是选择学成归国,为所在国家效力。日本人藤原不比等、粟田真人、伊吉博德从唐朝学成回国后,主持编定了日本法律《大宝律令》,吉备真备、大和长冈共同删定了日本法律《养老律令》,多治比县守、藤原葛野麻吕、朝野鹿取、菅原清公任等人学成归国后,都在日本政府担任了高官,影响了日本政局。日本高僧道昭和尚、最澄和尚、空海和尚等,都得益于在大唐的“留学僧”生活,回国后创建了日本的天台宗、真言宗,其中道诏和尚还是玄奘法师的得意弟子,将中国的法相宗传到日本,临回国玄奘法师还赠他舍利、经论和铛子等,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和阿倍仲麻侣比肩的新罗人崔致远是个大才子,他在新罗是个贵族,但来到唐朝后,由于久试不第,生活上遇到很大困难,乃至到了“席冷而窗风摆雪,笔干而砚水成冰”的地步,但他不怕困难,由奢入俭,终于依靠勤学苦读一举及第,先后担任唐朝的溧水县尉、都统巡官、承务郎、馆驿巡官等职务,以大唐三品官衔荣归新罗。崔致远回到新罗后,受到的待遇更为厚重,担任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职务,出守太山、富城二郡,死后被追谥“文昌侯”,成为新罗国的“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声望之隆,千古未有。

猜你喜欢

新罗大唐外国
新罗入唐僧汉文诗初探
访襄阳大唐影视城
从唐诗看唐朝与新罗友好交往
西安大唐不夜城灯光璀璨
遭遇大唐
从内政看统一新罗的衰败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
外国幽默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