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有效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浅析

2019-12-19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财会学习 2019年10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绩效评价管理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事业单位也可以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支撑和维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政府的代言人,在社会中承担着管理公共事务、监督和服务社会的职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除了是影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以外,也维护着社会秩序,保证了社会的长治久安发展。本文主要是在内部控制的角度说明事业单位内控的重要性,相信一定会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之间的关系

在事业单位的工作中,内部控制的核心是为了更好得使事业单位服务于社会,确保财务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在事业单位内部使用的调节、规划、评价、控制的一些措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各级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为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标而进行的参与绩效计划设计、绩效沟通、绩效考核、绩效评价、绩效应用的过程[1]。绩效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所以要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做好是因为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而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和工作可以不断的优化资源配置,使事业单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标。内部控制工作的范围涉及事业单位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而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正是通过调节、规划、评价、控制等环节实现的。为了使得事业单位既能实现经济效益,也能实现社会效益,就一定要加大内部控制的力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机制体制,把控好事业单位工作的各个环节。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

可以说,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可分割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完成情况也是衡量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一旦绩效管理工作不理想,那么一定会促使管理人员进行反思,反思内部控制工作是否存在问题。再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思考和解决。因此,绩效管理工作的情况也可以促进内部控制工作不断地优化和完善。两者相互促进和发展。

二、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我国的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将会阻碍事业单位的发展。主要的问题如下:

(一)科学的绩效指标的缺乏

事业单位在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时,一定会事先制定对应的指标体系,科学的预算指标体系才能保证预算绩效工作的有效性。目前的很多事业单位的很多定性、定量指标,逻辑分析等方面都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实际上在工作中一定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目前看来,这个体系还有很大的完善和发展的工作。绩效评价的范围还不够全面,现在的评价主体很单一,仅仅是某各部门进行评价。这是因为项目的复杂性和部门的庞杂性导致绩效评价比较混乱,无法进行统一的、科学的、合理的评价[2]。

(二)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性不高,风险意识不强

在现实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中,工作人员仍然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意识,没有深刻的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工作的重要性。很多工作人员往往是为了评价而评价。绩效评价的威信度还不够,也没有充分地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低的风险性。总体来说管理人员没有对预算绩效给予足够的重视,工作人员也没有树立其相关的工作意识和风险意识,事业单位的部门也缺乏先进的管理观念,也没有相关的实践和经验,这就导致总体上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不高,从而阻碍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正确的思想意识是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和绩效管理工作的思想基础,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用它去更好的指导实践,从而在实际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创新,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

(三)基础不稳,制度不狠

制度的“狠”指的是“狠”到位,就是说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完善,评价和控制中的很多问题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我国的预算绩效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基础是相关完备的法律。目前我国的相关的绩效预算的法律制度是《预算法》,很多单位工作人员对预算法理解不够透彻,制订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相关的管理条款覆盖程度不深,这就造成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时候缺乏足够的制度保证。

(四)没有专业的独立的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

近些年来,时代的发展使得事业 单位的改革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各项规范制度层出不穷,一直没有形成专业的预算绩效管理的机构,同时,工作人员素质也无法保证,不重视继续教育。因此导致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无法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实现。

三、实现内部有效控制,提高绩效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设置相应的绩效管理机构,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在事业单位的内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专业的绩效管理机构,专门对单位内部的调节、评价、控制等方面进行管理。也可以成立相关的管理小组,选取合适的领导人员对绩效管理工作进行正确的管理和引导,通过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进行内部工作体系的建立健全。同时,可以对管理和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培养他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素质,不断的对社会出现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使得人员素质的发展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可以引入社会上的力量,例如借助新闻媒体和绩效管理专家进行评价,扩展评价的广度和深度,不断的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注入血液和力量。

(二)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的体制机制,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工作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和条件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增添新的内容,制定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细化的规定。例如,对明确违规行为、处罚条款、执法主体、改进绩效问责制度等进行规定[3]。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应该秉持着科学性、合理性的原则,建立起统一的绩效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通过专家的指导进行管理和评价,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绩效管理制度。

(三)要树立正确的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和风险意识

社会的要求和情况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内部控制工作是贯穿事业单位管理的始终的,一定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绩效管理的水平。还有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工作,监督工作时是绩效管理工作有效性的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做好了才能进行统一的内部控制。为了实现设定的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事业单位一定要基于内控视角,运用内控手段[4]。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一定要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等内控工作相关内容进行培训,强化风险意识,使得工作人员都充分的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在实际进行正确的绩效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切实地解决在绩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做好内控工作一定要建立健全相关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制度、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认识和风险意识,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好对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唯有如此,事业单位的活动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绩效评价管理工作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钱学森图书馆建馆四年注重社会效益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