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算会计发展的展望

2019-12-19深圳市中兴长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19年10期
关键词:财务报告会计工作会计信息

深圳市中兴长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预算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核算和监督的经济管理活动。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及各类事业、行政单位,客体是财政性资金运动、单位预算资金的运动以及有关经营收支过程和结果。作为政府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途径,加强预算会计首先有利于强化监管职能,如中央政府可以利用集中委派、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收支二条线等方式,打破传统预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软约束,提高对预算执行细节的监督,强化预算控制能力,提高预算监督效果;其次,有利于预防贪腐行为,在系统的监督机制下,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行为逐渐实现透明化、公开化管理,进而更好地约束公务人员的经济行为,提高对贪腐行为的约束力,配合国家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最后,有利于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虽然是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但是政府的调控职能也是不可小觑的,在预算会计调解下,政府通过采购、投资等行为,协调资源配置,为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政府职能逐渐转变的背景下,我国预算会计改革也逐渐被提上日程,但是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却需要我们重点思考与分析。

一、预算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会计基础的局限

预算会计基础是确保政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有效管理的前提,在当前会计工作改革的背景下,权责发生制已经成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传统预算会计理念的限制,以及预算管理制度的阻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依然习惯于采取收付实现制,而这一制度只是对当期收入和支出进行记录,缺乏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收支结余等信息的全面记录,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全面性以及预算管理效果。

(二)预算会计财务报告不完善

财务会计报告是反映预算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但是从目前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会计工作中财务报告编写情况来看,其在信息阐述方面相对模糊,并且没有建立严格系统的报告编写体系。例如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作为报告使用者的身份都没有在报告中得到深刻的体现,这就使报告的外部监督难以为继;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对于报告的编制缺乏统一制式,造成预算会计信息沟通不畅;预算会计信息不全面,在政府债权、债务、资产等方面缺乏明确细节阐述,汇总式的报告内容降低了其使用价值。

(三)预算会计管理体系问题

会计工作起源于受托责任,因此,在预算会计中实现对受托责任的有效管理则成为改革的重要抓手。但是目前在我国预算会计的管理中,关于受托责任相对模糊引起的问题逐渐显现,例如传统会计体系对于受托责任考虑不够全面,造成预算执行过程中对公共服务的履行缺乏约束;由于政府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在使用责任管理中缺乏系统、严格的监督,影响了预算目标的实现等。

(四)预算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

法律法规是政府预算会计实施的基本保障,尤其是在当前法制化进程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构建一个健全的法制环境也成为预算会计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工作更多的还是停留于行政管理阶段,规范、统一的预算会计准则虽然已经初步成型,但是在落实与执行过程中却难以发挥效果,并为政府预算会计改革带来诸多困难。

二、预算会计发展的相关策略

(一)加强权责管理,奠定预算会计基础

在当前开放型经济环境下,尤其是信息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更加复杂多样,因此,在预算会计改革中,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实,并结合经济转型的发展需要,完善、巩固预算会计基础。在预算会计基础构建中,首先要立足国家预算,确保单位的预算会计工作能够全面反映内部财务经济活动内容,建立完善、系统、客观的会计信息体系,进而为经济活动的权责划分提供依据;其次,逐渐引进权责发生制,调整我国传统收付实现制存在的问题,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工作更好地融入到市场经济中来,例如在社会保障资金的收缴与使用中,社保局可以应用“年终结转”这一项目,对政府未来应承担的社会保障性费用的支出做出判断,以明确权责发生过程中各方的责任,并提高对社保资金的监督管理水平。这样的财务管理更加符合政府调控需要,因此,应该在汲取经验、总结教训的过程中逐步完善。

(二)细化财务报告,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在预算会计改革中,政府应明确财务报告在监督预算执行,呈现会计信息,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中的重要作用,从多角度完善财务报告内容,构建财务报告体系。在实践中,首先要明确财务报告使用者,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预算会计的信息价值逐渐被挖掘,因此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也不断扩大,从个人到集体,处于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与管理,会对财务报告产生新的诉求,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各部门的要求对报告内容进行优化,并确保预算会计信息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国民经济管理需要,履行使用者的委托责任,并为预算执行监督提供依据。其次,完善财务报告主体,适当调整预算会计工作中的行政隶属关系,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逐渐融入市场经济,并从企业管理中借鉴经验,完善会计核算体系,优化会计报告主体,提高财务报告的使用效率。最后,扩大财务报告的覆盖范围,如增加政府债务债权信息、社保资金管理信息、资产管理的委托信息等内容,以推动信息披露,促进政府信息公开。

(三)立足政府预算,完善会计管理体系

在预算会计改革中,相关部门应结合政府预算的特点,对受托责任、资金使用、资金动态管理等内容进行控制,确保预算会计信息能够符合预算管理的基本目标。首先,明确预算会计的受托责任,在新会计体系中渗透受托责任的理念,在公共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对预算会计目标进行科学定位,并根据民众的切实需要与国民经济的转型需求做出调整,提高预算目标的可行性,推动政府机构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责。其次,根据政府财政来源的特殊性,确定专款专用的基本原则,同时推动基金会计模式的构建,根据预算管理规划建立各项基金,一方面推动政府与市场经济的融合,另一方面利用明确的基金管理目标,提高预算会计实践效果。最后,建立动态化预算会计管理模式,即预算会计的记录不仅要涵盖当期预算结果和资金运动,还应该系统、全面、完整反映预算资金的使用过程,并结合政府宏观调控的前因后果,形成完整、全面、可靠的会计信息,以评价预算管理执行效果以及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四)完善法律法规,推动预算会计发展

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我国预算会计要想实现有序发展,最关键的就是要完善现行政府会计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政府会计改革的法律依据。在改革实践过程中,立法部门需要根据预算会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补充和完善现行的与之相关的法律规范,逐步形成《会计法》,《预算法》统驭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体系。此外,还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根据国际组织通常采用准则方式对预算会计与报告事项进行规范,在确保我国预算会计管理与国际结果的前提下,也应适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需要。这样才能完善预算会计法制环境,推进法治化进程。

三、结束语

总之,预算会计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预算会计管理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预算会计基础的局限、财务报告不规范、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了预算会计的有效开展。针对此,政府应加强对预算会计的改革,推动预算会计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引导政府职能转变,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财务报告会计工作会计信息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财务报告信息批露的思考
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分析
人工智能发展对会计工作的挑战与应对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发布2017袖珍指南
在校生勤工助学相应时间不计入会计工作年限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研究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控评价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