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项目财务管理风险与防范

2019-12-19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19年10期
关键词:保函施工企业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外部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政治风险

企业在进入新的国别市场时,多会避开战争风险较大的国家和区域,却忽略所在国政府领导人更迭、派系斗争、种族矛盾等风险。有些国家发生政党或政治派别更迭时,政府施政方针不连续,继任者中断前任领导人推动的项目时有发生,导致项目资金回笼困难甚至中断。企业在参与EPC、BT和PPP项目时一定要充分评估这类风险,尽量参与在当期领导人任期内可以收回主要投资的项目,同时还要防范执政党轮替频繁国家存在的腐败问题。

企业在测算投资收益和资金回收期时要考虑上述风险,适当寻求参保降低此类风险,如在中国信用保险公司投保以保证大部分工程款的回收。

(二)法律法规风险

东南亚和非洲国家历史上多为欧洲殖民地,有的国家至今为英联邦国家,这些国家独立后,基本照搬了欧洲的法律法规,并且跟随原宗主国法律不断更新。有些国内企业在测算工程项目成本后匆忙投标,国内习以为常的做法在当地处处碰壁,造成经济损失。例如:(1)这些国家的劳工保护法对最低保障工资、带薪休假制度或薪金补偿、加班待遇有严格规定,中资企业在辞退当地劳工时极易发生各类维权事件;(2)有些国家对中方人员工作证办理有严格要求,把中方员工工作证办理数量与当地雇员数量挂钩等;(3)对施工企业的社会、环保责任要求苛刻,国内有些企业在东欧建筑市场中有过惨重教训;(4)税法规定企业有各类代扣代缴义务等。

企业开辟海外市场时,应充分了解与施工企业相关的法律,必要时聘请专业律师。作为国际工程施工承包商,应遵守当地的用工法规,履行企业的各项代扣代缴义务,避免可能出现的劳资纠纷,加强内部员工和当地雇工管理,展示企业的专业管理能力,项目投标时充分考虑社会责任和环保责任成本。

(三)汇率风险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主要进入的是非洲、中南美洲、东南亚新兴国家市场,这些国家抵御汇率风险能力比较弱,个别国家币值贬值速度超乎想象,企业参与回款周期长的项目有可能因当地币贬值造成大额汇兑损失。汇率风险是企业无法掌控和充分预测的,如何减少汇率风险是海外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结合部分企业实际操作经验,可以采取以下四项措施:

第一,因目前无法实现人民币结算,如果项目允许多币种结算收款,企业投标时应提交尽量多的可使用外币支付的材料、机械成本,提高外币支付比例,并确定合同结算外币支付汇率,化解汇率变动造成的成本风险。

第二,对于投资和垫资类项目来说,企业收款周期较长,汇率变动造成的汇兑损失风险较大。企业可以与银行合作,锁定远期外汇交割汇率,虽然增加一定的锁汇差费用,但能规避较大汇率风险。

第三,由于新兴国家工业基础薄弱,许多建筑材料需要进口,汇率风险被放大,施工企业应与业主商定合理的调价指数,将部分汇率变动风险转移给业主。

第四,企业可以分包部分工程并以当地币价格结算支付,转嫁汇率风险。

(四)政府财政支付风险

新兴国家财政能力有限,有些国家为大力发展基础建设,政府外债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项目实施后,因财政预算不足无法按期支付工程款,甚至有些世界银行项目款项被政府截留挪作他用。政府财政状况较差时还会倒逼政府财税政策变更,通过税赋政策将成本转嫁到企业。

企业参与当地建筑市场,尤其是参与EPC、BT等投资类项目时,应与各大跨国金融机构深入沟通,了解政府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充分评估政府财政支付风险。

企业在国外施工还有其他各类风险,例如企业不了解非政府业主的建筑用地性质,在建建筑物被政府定义为违建,导致支付风险等等。

二、内部风险和防范措施

(一)资金安全风险

众多国内施工企业走出去时,海外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因国外安全形势复杂,企业员工生命和财产损失时有发生。国外项目现金使用频繁,现金使用量过大,国内对海外施工项目监管困难,长期监管不力容易产主违法犯罪现象问题;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国外银行无法甄别支票上中国人签字笔迹造成假支票兑付、银行工作人员失误造成错扣款现象;还有的国外银行破产造成存款损失。

要化解资金安全风险,需要针对各国经济发展和市场运作情况,制定特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制度建设上防范资金安全风险,加强财务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教育和培训:(1)在自身管理上下功夫,做好企业驻地安全防护,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避免大额提取现金和大额库存,财务人员应妥善保管银行支票并密切关注银行资金动态,对不同额度款项采取网上银行和银行支票相结合的方式支付;(2)针对银行存款安全风险,企业在选择当地开户银行时,选取有实力、政府持股的银行,有区别的分散存款,不能为追求高额存款利息集中在单一银行存放资金,防范因银行机构破产造成的资金损失风险;(3)国内机构尽可能运用网络手段高密度监控资金动向,增加财务检查频次。

(二)人员风险

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发展,需要聘用或选派称职的管理人员。对财务人员来说,要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具有识别国外财务报表和当地税法认知能力是基本要求,只有在了解税法知识后才能与税务局等国外监察机构沟通,对被监察的各具体经济事项加以判断和回应,避免信息传达错误带来的检查风险和经济损失。

由于各个国别的财税制度不尽相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以选择第三方税务咨询师培训员工,加强与其他中资企业的业务交流,汲取其他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学习并掌握当地财税知识。

(三)项目资金支付风险

建筑企业在海外施工后期经常存在资金困难现象,当地供货商担心企业撤离回国,采取密集催款或法律诉讼方式逼迫企业付款,造成项目运转资金严重短缺。施工企业一方面面临业主扣留质保金、工程款付款不及时困境,一方面要应对外部催债压力。有些企业因此造成市场信誉恶化、市场开发难度增大问题。

企业应选取有实力的供应商和分包商分担资金压力,提前规划资金流,签订有效的缓付合同或协议并严格遵守,保证信誉。同时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采取银行保理等手段,确保资金链安全。

(四)保函风险

一般来说,海外施工企业的项目投标保函和履约保函是无法规避的。企业应在项目投标前分析保函风险点,降低财务费用和被索赔风险。

若业主要求我方必须开具银行保函,转开和转递保函一般费时较长,开标时间发生变化无法及时开立新保函,且银行转开方式费用较高。企业应尽可能优先在当地银行取得授信,无法取得授信时,应与银行商谈尽量降低保函押金比例,降低资金占用成本。

转开或转递保函应注意该项目是否符合该国政策,有的施工企业转开保函时因项目名称包含“沥青”(美国主导的全球反洗钱联盟禁止的关键词)词汇无法开出保函。财务人员要对保函开具格式和内容把关,提示风险点。

(五)外汇管制和国际汇款风险

部分国家存在外汇管制,企业应充分了解所在国外汇管理办法,确保付款的合法性。另外,国际社会对部分国家经济制裁,与被制裁国家有关的汇款无法汇出,企业财务人员应参与各类采购合同评审,防止因汇款导致与供应商产生纠纷。

三、税务风险

目前多数施工企业在实施海外项目时遇到的最大风险是税务风险,税务风险与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都有关系。每个国家税收管理办法不尽相同,掌握项目所在国的税种、税率、计算方法、征税方法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和理解的过程,要避免由于对税务工作不重视造成企业利润不足以弥补税金和罚款。

施工企业海外税务管理工作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财务人员在税务咨询师指导下快速掌握所在国税收政策和申报途径,了解各项代扣代缴义务并严格执行,避免违反税收政策产生的罚金损失。

第二,避免项目“免税”陷阱。许多国家以世界银行、地区发展银行贷款项目免税吸引中方施工企业投标,实际上这项“免税”优惠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实惠,因为业主并不支付项目所免的税金。实际施工中,免税范围并不包括项目所有成本项目,非免税清单列示的成本项目无法得到免税资格。实际采购时,企业要针对每笔交易到税务局办理程序繁琐的免税文件备案,撤销免税备案过程同样繁琐,资料流转过程中易造成经济损失。与高额的人力、管理成本相比,大部分企业一般会放弃办理零星采购免税备案申请,放弃这部分税金优惠,造成采购成本大于投标成本。项目施工时应尽可能集中预提采购计划,项目投标测算也应考虑税金损失成本。

第三,对当地税法不认可的成本费用做好台账登记,合理规划中方人员薪酬,建立“内、外账”制度,规划好现金流,准确掌握项目税务成本。

第四,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例如出口退税,个税、所得税抵免等政策,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企业经营风险越来越大。这要求我们加强海外财务管理,适应新的环境,充分预测风险并找出化解风险方案,保证企业经营成果。

猜你喜欢

保函施工企业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企业
企业
企业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把握银行独立保函的相对性
可转让保函风险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