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诈骗犯罪主观目的的司法认定
——以S省Y市为例

2019-12-18赵莉芝

魅力中国 2019年5期
关键词:犯罪行为财物行为人

赵莉芝

(宜宾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

网络诈骗犯罪,就是指行为人通过互联网技术的便利达到欺骗的目的,从而获取不当得利的行为,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使对方受到欺骗做出不利于自己的行为。网络诈骗犯罪,是指犯罪行为人借助网络,利用数字化技术工具,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网络诈骗犯罪并非我国刑法规范意义上的一类罪名,而是依据犯罪学研究的特点进行归类划分的犯罪类型。网络诈骗犯罪不是刑法概念,而是一种犯罪学概念或者社会学概念,是指利用网络实施诈骗活动的各类犯罪的总称,包括了诈骗犯罪、集资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等一系列犯罪。

在认定网络诈骗犯罪主观目的的司法认定上,需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就成为本文研究的重要方面。就诈骗罪而言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一是双方是否存在某种财产关系从而发生财产纠纷;二是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诈骗手段;三是行为人不具有某种能力或资格使得与被害人的加以难以实现或者难以符合法律规定。在这三方面就可以从客观事实中去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例如通过上面的案例来进行分析。

1.在犯罪行为人进行诈骗犯罪之前,犯罪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不存在任何的财产财物关系,双方都属于不认识的状态,这也就从开始就杜绝了犯罪行为人对被害人事实网络诈骗犯罪不具有合法性的可能,初步判定出犯罪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本案中双方都属于互不认识的状态,所以双方没有财产关系,也就不存在财物纠纷,消除了犯罪行为人犯罪手段的合法前提。

2.本案中犯罪行为人通过“伪网站”对被害人事实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进而骗取被害人的信任,使得被害人对犯罪行为人建立某种信任从而达到犯罪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行为的前提条件,此时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而这种错误认识都是基于犯罪行为热的行为建立起来的。进一步表明了犯罪行为人实施诈骗行为的故意,对于认定非法占有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3.本案中,犯罪行为人通过“伪网站”,利用被害人买国彩的行为骗取被害人从而进一步实施诈骗行为,但是犯罪行为人根本就不具有买卖国彩的资格,是通过其他非法手段获取的一种假的网页链接,这是实施诈骗行为的前提所在,也可以判断犯罪行为人为了事实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就有直接故意的可能。然后犯罪行为人利用其实施了诈骗行为,通过诈骗行为骗取被害人的财物为自己所有。证明犯罪行为人是具有故意的主观目的,从而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

一、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理论知识作为实践的经验总结,在司法实践中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理论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就是排除意思与利用意思的有机结合。所以可以通过对具体案件的具体分析,在网络诈骗犯罪主观目的的认定中,需要判断犯罪行为人是否具有排除意思与利用意思。通过理论知识判断案件中的具体情况是否符合理论要求。例如本案中,通过案件事实(骗取行为人以及取得行为人的财务)可以判断犯罪行为人具有排除意思和利用意思。但是就案件的认定来说,还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完善。

二、在实践中完善理论

在认定犯罪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时,就需要通过犯罪行为人实施的具体客观事实行为,结合各类犯罪事实,运用严谨的逻辑论证来排除其他的可能,从而达到相应的、完整的证明程度从而得出犯罪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坚决杜绝客观归罪现象与主观归罪之现象的出现。在具体判断非法占有目的的有无时应当依据行为人的行为特征、其自身的条件、社会生活状态及环境等其他已存在的并对判断案件事实具有影响的客观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行为人占有或者准备占有他人财物行为的分析,首先可以确认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可能性。当被确认为已经实施或者准备实施非法控制或支配他人财物行为时,仅仅只能表现出其心理状态符合了非法占有目的的前提,具有了形成非法占有目的的可能性,但却并不会必然的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主要是行为人心理上对让财物完全脱离权利人的有效控制是否具有明确的追求,因为这才是构成非法占有目的的决定性条件。只有行为人已经实施使财物完全脱离权利人有效控制的行为,并且因其意志以内的原因已经造成权利人对财物失去控制的结果,这时的非法占有目的才完全得到确认。在证明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时,也要适当地适用刑事推定制度。

三、认定主观目的须考虑的主要方面

在认定主观目的方面,非法占有目的可以通过本身含义加以推断,但却难以确定行为人的主观目的,此时就需要其他客观的表现方式来证明被告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一是双方是否存在某种财产关系从而发生财产纠纷;二是行为人是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诈骗手段;三是行为人不具有某种能力或资格。在这三方面就可以从客观事实中去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所以在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时,应当紧密结合犯罪的客观事实,用事实来证明其有罪,而非一些空谈的理论,做到有理有据,事实清楚。

猜你喜欢

犯罪行为财物行为人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自杀案件如何定罪
诈骗罪中行为人取得财产的特殊情形
利用“短信嗅探”技术实施网络侵财犯罪行为的定性研究
论过失犯中注意义务的判断标准
涉税财物价格认定探索
敲诈勒索罪
涉税财物价格认定的山东探索
贪污罪的心理诱因之探究
要爱护俱乐部的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