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林外史》变异士风研究

2019-12-18郝瑜李锦涛闫兴保

魅力中国 2019年7期
关键词:吴敬梓儒林外史士人

郝瑜 李锦涛 闫兴保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 成都 610213 )

引言

《儒林外史》“假托明代故事,除了楔子写元明易代时王冕的故事外,正文是从明宪宗成化末年写到神宗万历二十三年为止。其实,小说展示的是18世纪清代中叶的社会风俗画”。它作为一部杰出的儒林小说,历来受到批评家们的重视。鲁迅先生评价其为“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讥讽所向,尤在士林”,该书以士人为主要描写对象,向读者展示了清中叶士人的生存状态与历史命运,蕴含了深厚的思想文化价值。

一、《儒林外史》变异士风的类型

《儒林外史》变异士风的描写折射了清中叶士人逐步背离士人传统精神的社会现实。士人传统精神指的是传统士风,春秋时期,孔子率先提出并倡导“士志于道”的理念,主张“士”应追求真理,维护“道统”,这里的“道统”指的是儒家道德体系。其弟子曾参提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念。儒家学派对“士”人格精神的定义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了汉代“独尊儒术”之后,文人主要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儒家思想在文人心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对于儒家思想中倡导的士人文化精神,或者说士人基本人格的具体体现,学者周明初进行了总结,主要有以下二点:

(一)士是传统价值体系也即“道统”的维护者,“道统”是儒家的一整套思想文化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仁”为核心的仁、义、礼、智、信相统一的道德规范体系;

(二)士是道义的承担者,士要见利思义,重义轻利,要顶住利欲的诱惑,为了正义的事业,抛弃个人私利。

当然,以上总结的士人文化精神虽然仅仅是理想化的典型,但它对中国社会与有着积极的意义,对士人有着激励与鞭策的作用。在士文化精神的熏陶下,中国历代涌现了许多仁人志士,堪称士人楷模。同时,中国“士”的传统源远流长,它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变化,它会因时代与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发生“变异”或“断裂”,表现出迥异于前代的特点。

随着封建统治的日益腐朽,到了封建末期的清中叶,统治者为维护日益腐朽的统治更是强化了这一文化专制的政策,八股科举与大兴文字狱并用,笼络与慑服士人。在这种政治背景下,“士”传统产生了断裂,士风发生了变异。《儒林外史》通过热衷科举、道德沦丧、附庸风雅与孤陋寡闻等变异士人的细致描绘,反映了那个时代痴迷科举、寡廉鲜耻、沽名钓誉与空疏不学的士人风气。

二、《儒林外史》变异士风描写的形成原因

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形象反映,其产生离不开时代政治背景、社会文化思潮等因素的影响;文学作品又是创作者的主观产物,其创作也离不开作者自身的因素;同时,文学传统有着传承性,前代的创作或多或少会对后世的作品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儒林外史》中变异士风的描写也离不开时代背景、社会思潮、文学渊源与作者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八股取士制度的催生,明清之际“尚真反伪”与“崇实黜虚”思潮的启发,前代小说中变异士风的传承,以及吴敬梓生活阅历的影响等方面。可以说,《儒林外史》中出现变异士风的描写,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儒林外史》变异士风描写的思想价值

《儒林外史》变异士风的描写揭示了科举制度下士人的命运,体现了作者对士人命运及人情世态进行反思的创作意图。吴敬梓通过对变异士风的描写,传达给读者的是清中叶士人的生存方式与精神状态,批判了科举制度下士人追名逐利的心态、人格精神的异化与道德观念的下滑等社会现实。作者批判士人的沉沦与变异,一方面是控诉八股制度对士人的残害,抨击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另一方面是表达对深受科举毒害士人的同情,唤醒沉醉于科举中的士人,启发读者的对士人命运的思考。

四、结论

吴敬梓在清中叶复杂的社会现实中,以深邃的眼光观照清中叶士人的生存现状,从前代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从时代思潮中获取智慧,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与思想感情,用如椽巨笔生动地刻画了各类士人形象,让读者能够跨越时空,了解那个时代士人的普遍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士人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一个时代社会文化的丰富信息,是特定时代社会与历史的投影。吴敬梓和笔下的文人同处一个时代,科举是如何对一代士风产生影响,他深有体会。命运多舛的他能以理性的思考对待科考与功名,脱离了功名利禄的牢笼,能清醒地审视同时代士人的命运。

《儒林外史》通过热衷科举、道德沦丧、附庸风雅与孤陋寡闻士人的刻画,展示了痴迷科举、寡廉鲜耻、沽名钓誉与空疏不学的变异士风。这种变异士风描写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清代八股取士制度的催生、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启发、历代小说中变异士人形象的启迪与吴敬梓生活阅历的影响等因素。小说中对变异士风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反思士人生活与精神状态的创作意图,涵盖揭示士人人格精神的异化,批判士人追名逐利的心态与反思士人道德观念的下滑等方面,揭示了他们在科举制度下无法摆脱的悲惨命运与身心饱受摧残的社会现实。作者在揭露八股取士制度弊端的同时,呈现了被科举制度异化了的士人的生存现状和精神状态,表现了作者所处时代知识分子的危机。

吴敬梓在描写以上变异士风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无情的讽刺与激烈的批判,挖掘了造成士风变异的根源,抨击了所处时代士人在心态、道德与人格等方面的沉沦,启发了世人对社会现实与自身生存状态的反思,对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儒林外史》中变异士风的描写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文化价值,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吴敬梓儒林外史士人
吴敬梓“休说功名”
《儒林外史》的吃播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儒林外史》戏剧演出资料考辨——兼谈《儒林外史》创作中的明清互现
吴敬梓是个败家子?
单宝塔诗
明朝的区域来源、政权性格与“江浙士人”
君子制义与两汉士人的政治际遇
地域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吴敬梓“暖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