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督脉电检测风险评估干预服的研究*

2019-12-18姜兴鹏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电流值电学督脉

冉 茜,姜兴鹏

(1.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 2.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无创痛针灸应用技术推广中心,重庆 404120; 3.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重庆 404000)

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近年来,笔者团队致力于研究如何将经络“通内达外”作用、经络电学特性、针灸医生临床诊疗相结合,研制集人体健康检测监测、治疗保健、数据上传于一体的可穿戴中医针灸诊疗设备。

1 研制思路

1.1 从督脉按诊中得到的启发

笔者团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时,在其背部督脉(含华佗夹脊穴)可出现明显压痛点。笔者利用按诊方法诊察脏腑疾病、脊柱疾病、疼痛性疾病,总结出以下规律:医者拇指或中指指腹以均匀力度按压患者(体型偏胖者,手握空拳以尺侧叩击)脊柱及两侧,若患者出现明显疼痛或酸胀感即为阳性反应;根据所患疾病的不同,患者常在不同节段督脉出现阳性反应,比如哮喘等肺系疾病常在T1~4节段出现阳性反应,胃痛等脾胃疾病常在T10~12节段出现阳性反应;将阳性反应点与临床症状结合起来,可对疾病进行初步诊断。

1.2 督脉在临床诊病中的运用

从现代医学来看,督脉循行于人体背部正中线,解剖位置特殊,其体表投影为脊柱,深部与脊髓关系密切。解剖学认为,主司内脏感觉及运动神经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通过脊神经后支分布于背、腰、骶部的深肌层和皮肤,呈节段性分布,形成躯体内脏反射通路[1]。当内在脏腑功能失调时,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此反射通路被人体感知。从祖国医学来看,早在《内经》时期就有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傍三痏,立已。”形象反映了古人通过按诊脊柱确定病位的方法。通过查询文献,笔者也发现在针灸临床上,很多医者常以按压背部督脉出现的压痛点用于疾病辅助诊断[2-3]。

1.3 督脉在临床治疗中的运用

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在督脉施以针灸,可疏通经络、扶阳固本、温养脏腑。临床上有督脉治疗及保健的多种方式,如督脉铺灸、药泥灸、火龙灸、捏脊疗法等,笔者团队依此研制出温灸督脉养生保健服,获得多项专利,在推广运用中取得了确切疗效[4]。此外,督脉还具有分段主治的特点[5-6],以上中下三焦为分段依据,督脉上段(T1~7)主治上焦疾病,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颈、脑病变;中段(T8~12)主治中焦疾病,包括脾胃、肝胆疾患;下段(L1~5)主治下焦疾病,包括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1.4 经络电学特性在针灸诊断中的运用

早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中古义雄就提出皮肤具有“良导点”“良导络”现象及其与穴位、脏腑的关系[7]。大量实验研究证实,经络具有低电阻、高导电量的电学特性,这种电学特性随机体病理变化而发生相应改变[8-13]。如病理状态下,机体相关经络、穴位的电阻值增高,左右两侧同名穴位电阻值失衡等。由于经络具有“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的通内达外作用,当经络所联系脏腑发生病变时,必然会反应到相关经络。故以经络电学特性为指标,探讨机体病理变化规律是一种可行的、客观的、无创伤的检测方法。

综上,只要根据研究目的选用合适的经络及电学检测方法,严格控制研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是能将经络电学变化规律与机体病理状态联系起来的,据此施以适当干预,应用于养生保健及疾病康复领域,是能造福于民的。

2 研制方法

基于上述,笔者团队组建了以我校附属医院姜兴鹏主任中医师为带头人的团队,研制督脉电检测风险评估干预服。

第1部分,督脉电检测仪的研制。发明专利“督脉诊断治疗系统”(CN201610443151.3),实用新型专利“基于督脉诊断的诊疗头”(2016206053524)、“基于督脉诊断的诊疗系统”(2016206049196)。该检测仪以自粘式电极作为检测电极,可用于检测不同节段督脉(上、中、下三焦)的电流值。通过比较使用者自身不同节段的电流数值,评估其当前健康状态。目前,笔者围绕检测仪开展了相关临床研究。选取上中下三焦的1~2个代表疾病,采用检测仪进行电流值测定,探寻电流值变化的内在规律,再以现代医学手段进行相应检测以确诊,初步确定电流测定参数值(数据模型)。

第2部分,可穿戴督脉电检测风险评估干预服的研制。干预服为可穿戴紧身成衣样式,不仅具有检测功能,还具有治疗保健功能。干预服包括沿背部督脉布置的检测电极头、功能区域。其中,检测头含导电硅胶带,有多个电流检测器对应于不同节段督脉,使用者通过APP操控干预服可随时、居家检测不同节段督脉的电流值,通过专业软件分析电流值与人体健康状态的关系。功能区域可发出低频脉冲电流,且含石墨烯膜电热温灸功能,能根据使用者当前健康状况实现治疗保健。同时,干预服可利用无线网络,将检测的电流数据上传到大数据平台的健康管理中心,数据明显异常时自动报警,工作人员可及时联系用户了解情况,做出下一步个性化诊疗建议。见图1。

图1 督脉电检测风险评估干预服的设计思路

3 电流测定过程中影响因素的解决

通过前期临床观察,发现了两点问题。首先是在电学特性检测过程中,检测值易受电极大小、电极施加压力、皮肤状况(干、湿,角质层厚度和完整性)、皮肤清洁程度、房间温度与湿度等多种因素影响,致使测量结果不稳定且重复性较差。此外,并不是所有的经络、穴位都能敏感反应人体健康状态,而是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即人体不同的生理、病理变化反应于不同的经络、穴位上。

针对第1个问题,笔者在前期临床观察中对操作者均进行了规范化培训,确保在每次检测时,检测电极板的放置位置、大小及压力一致;而其他体外因素影响的检测数据,若增大则均按比例都增大,若减小也均按比例都减小。所检测的电流数据变化规律,来源于使用者自身督脉上、中、下3段电流值之间的差值,这种自身比较,可屏蔽不同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

根据中医、针灸理论,将督脉分为上、中、下3段,分别对应人体上、中、下三焦,不同节段督脉可诊断、调节相应脏腑疾病及功能,其诊治规律具有很强的节段性。故笔者团队选取督脉作为干预服的检测、干预区域,把检测电极板、功能带按节段分布在紧身内衣上,用户穿上衣服就能进行健康监测、保健治疗。以此解决上述第2个问题。

4 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某,男,18岁,学生。2016年12月5日因上腹部疼痛到华西医院急诊科就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胆囊结石。经微创手术、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后于2017年1月23日出院。2017年1月24日患者至我院求诊,自诉神疲乏力、上腹部轻微疼痛、纳差,总胆红素656.5 μmol/L。分别于就诊当日、1周后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利用督脉电检测仪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了电流检测。检测电极放置方式为 :上焦检测电极置于T1、T7平面,中焦置于T8、T12平面,下焦置于L1、S1平面。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督脉诊断仪检测结果

患者的胰腺炎、胆石症、黄疸均属于中焦疾病,第1次治疗前的中焦电流数值均低于上焦和下焦,符合经络电学特性与疾病的对应关系(电流值越低,提示检测部位电阻越高)。选取T5~T7、T8~T12督脉相应穴位、华佗夹脊穴治疗后,埋线部位的检测值明显增大。第2次治疗时,患者自诉精神明显好转,饮食恢复,症状减轻。治疗前检测值显示上、中、下三焦的数据基本一致,说明检测仪能比较准确的反映人体健康状态,与患者自诉的病情好转相符。治疗后的检测值显示上焦电流值增大,中焦无显示,下焦变化不大。经查验发现中焦值超过了仪器检测的最高设置值999 μA,故没有显示。这个结果说明检测仪能较准确反映电流变化,但是其可能受某些影响因素干扰,所测电流值变化较大,需要进一步做大样本分析。

5 应用展望

督脉电检测风险评估干预服适用于健康检测、家庭医疗保健,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成熟产品推广后可实现以下3个方面的功能[14]。

5.1 通过中医针灸式体检,实现“三早”

利用干预服,使用者可随时、居家进行健康检测监测,通过中医针灸式体检,评估当前健康状况,便于及时发现“疾病微征”,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的,将以医院为中心的被动诊疗模式变为以家庭为中心的主动诊疗模式,在缓解医疗资源不足的同时,也能降低医疗费用。

5.2 承担家庭医生职责,实现健康管理

工作人员分析干预服上传至健康管理中心的数据,可针对使用者提出个性化诊疗建议并安排医院接诊,将使用者和医疗机构联系起来,实现分诊和导诊。同时,健康管理中心收集的大数据,可反应某地区、某类人群健康状况,为疾病防控提供支持。

5.3 利用经络电学特性,实现无创痛诊疗

中医针灸博大精深,疗效显著,但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传统针灸存在不足之处,例如针刺这种侵袭性操作带来的疼痛使部分患者望而却步。督脉电检测风险评估干预服的设计原理来源于经络低电阻、高导电量的电学特性,通过对经络电流数据的检测,知外揣内;再利用脉冲电流、石墨烯电热温灸功能,调节机体,整个评估、治疗保健过程均在人体体表进行,实现了无创痛。

猜你喜欢

电流值电学督脉
脑-肾-督脉轴理论初探及临床应用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制冷剂与润滑油混合物对空调器泄漏电流影响分析及研究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对一个电学故障题的思考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二)——自主招生怎么考电学和磁学
变压器差动斜率保护计算方法
最方便的健身
光伏发电系统谐波监测与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