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2019-12-18夏晓杰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性疾病后遗症盆腔炎

丁 宁,王 昕,夏晓杰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发生感染性疾病,包括输卵管卵巢脓肿、子宫内膜炎、盆腔腹膜炎、输卵管炎等[1],若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常易发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其中慢性盆腔痛是由于盆腔炎症迁延不愈后形成瘢痕粘连,使盆腔充血,而引起患者在劳累、性交后以及月经前后出现下腹部疼痛,常迁延至腰骶痛[2]。现代医学治疗病程长、见效慢、易复发,部分患者依从性差。针刺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畅气机,加快血运,从而缩短病程,见效迅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属中医学“妇人腹痛”范畴,主要病机为冲任虚衰、胞失所养、不荣则痛以及冲任阻滞、胞脉失畅、不通则痛,治宜以调畅冲任气血为主[3]。本研究通过对186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究针刺疗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5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女性患者1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3例。对照组年龄20~47岁,平均年龄(35.19±7.24)岁,病程3~12个月,平均病程(4.37±2.53)个月;治疗组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33.75±6.83)岁,病程2~13个月,平均病程(4.23±2.44)个月。两组患者各项基本临床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4]中对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诊断标准 :患者盆腔炎性疾病急性发作后的1~2个月内迁延不愈,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在月经前后、性交及劳累后加剧等慢性盆腔痛的临床表现。妇科检查时有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子宫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呈后倾后屈状,子宫一侧或两侧压痛明显,触诊有片状增厚感,子宫骶韧带可变硬、增粗,有触痛感。B超显像示盆腔有炎性包块或积液。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现代中医妇科治疗学》[5]中有关“妇人腹痛”的诊断标准,患者临床表现为 :小腹或少腹胀痛,痛而拒按,脘腹胀满,食欲欠佳,乳房或胸胁胀痛,易怒,情绪烦躁,时欲太息,舌紫暗或有紫点,脉弦涩。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妇人腹痛诊断标准;②患者既往有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病史;③年龄20~50岁;④患者有性生活史;⑤患者自愿参加试验,其直系亲属亦知情同意,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⑥依从性良好,对针刺无抵触心理。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中医、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②患者依从性差,试验期间无法配合治疗;③出现晕针表现;④严重肝肾功能损伤;⑤患者无性生活史;⑥VAS评分<3分。

1.5 治疗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86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93例患者,给予妇科千金片(株洲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 :国家准字Z43020027),口服6片/次,每日3次。治疗组给予针刺疗法,选用一次性无菌毫针(规格 :0.35 mm×40 mm;生产厂家 :苏州环球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穴位选取次髎、三阴交、中极、太冲、血海、地机、十七椎。具体操作 :以75%乙醇对医者双手及患者穴位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其中太冲、三阴交、血海、地机穴采用直刺法,进针深度为10~15 mm;中极、次髎、十七椎采用直刺法,进针深度为20~30 mm。当针下出现酸、麻、胀、蚁行感等经气,继而予以提插补法,行针3 min/穴,留针30 min,2次/天。患者非经期期间,每日针刺1次且按要求服用药物。经期期间,患者停用口服药物和针刺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进行3个月的治疗,观察疗效。

1.6 观察指标

1.6.1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对患者下腹部疼痛程度、妇科检查时腹部压痛、反跳痛、B超提示的炎性包块与积液等进行观察记录,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 :患者下腹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妇科检查及B超均提示患者炎性包块、积液等完全消散;有效 :下腹部疼痛有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及B超提示患者积液减少,包块缩小;无效 :下腹部疼痛无减轻,甚至加剧,妇科检查及B超提示无改善。记录结果并计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2 中医症状积分 对两组患者腰骶痛、下腹痛、带下量等中医症状进行评分[6],采取5级评分法,总分为5分,得分越高患者症状越明显,临床治疗效果越差,反之,得分越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越好。

1.6.3 VAS评分标准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评判患者腹痛程度,患者依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作出标记,以反映患者的腹痛程度。总分10分,无痛记作0分,剧烈疼痛记作10分,1~3分提示轻度疼痛,4~6分提示中度疼痛,7~10分提示重度疼痛。

1.6.4 体征McCormack量表评分标准 采取McCormack量表[8],对患者体征进行评分。总分为36分,从子宫压痛、腹部压痛或反跳痛(分4个象限)、左或右附件区压痛、宫颈举摆痛等方面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为 :无疼痛即为0分;疼痛较轻,不伴有面部表情变化和肌紧张即为1分;疼痛伴面部表情及肌紧张即为2分;疼剧即为3分。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值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12%,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内症状积分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下腹痛、带下量多、腰骶痛等症状均有改善,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中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症状积分降低程度更明显,说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发现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VAS评分治疗前后对比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值=治疗前-治疗后。

2.4 两组治疗前后体征McCormack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McCormack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前后McCormack量表评分差值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McCormack量表评分对比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值=治疗前-治疗后。

3 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既往通常有急性盆腔炎病史[7-8]。常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或迁延至腰骶部疼痛,月经不调、白带量增多,有时伴有低热、疲乏等症状。其常见体征为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宫颈举摆痛[9-1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且止痛药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寻求更为安全有效的疗法是目前临床医师关注的工作重点。有多项研究[11-12]表明,针灸对盆腔炎性疾病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但目前将针刺用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方面的研究还较少。

在中医学中,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病名的记载,但根据历代医家文献的记录,可将其划分为“妇人腹痛”的范畴。通常将妇女在非经期、产后和妊娠期间出现少腹或小腹疼痛称为妇人腹痛,严重时亦会出现腰骶痛[13]。本病多属虚中夹实,病机多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治疗时应以通调冲任气血为主[14]。本次试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刺疗法,选取次髎、三阴交、中极、太冲、血海、地机、十七椎,以达到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32%,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12%,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针刺疗法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可通过刺激患者皮下穴位,促进血液运行,调畅气血,作用于全身气血,以达到“荣则不痛”“通则不痛”的作用。其中次髎穴为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穴位[15],正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云 :“次髎治腰脊痛,不得转摇,急引阴器,痛不可忍,腰已下至足不仁”,《针灸甲乙经》曰 :“腰痛怏怏不可以俯仰,腰以下至足不仁,入脊,腰背寒,次髎主之。”次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且膀胱经与肾经相表里,因此具有强腰、补益下焦的作用[16],且次髎与女性胞宫的位置大体相重,乃盆腔气血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气血的总开关。临床上常配伍三阴交,共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证。本研究结果提示,治疗组患者VAS评分和McCormack量表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提示针刺可以有效减轻慢性盆腔痛。中极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通于胞宫,常配伍三阴交、次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太冲属足厥阴肝经,为肝经原穴[17-18]。中医学认为,肝藏血,肝主怒,妇科疾病多与肝有关,因此可以通过针刺太冲疏通气血、调畅情志。血海属足太阴脾经,《金针梅花诗钞》血海条曰 :“缘何血海动波澜,统血无权血妄行”[19],血海为气血聚集之处,具有引血归经、补血养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针刺血海,可治疗血分诸病。地机亦属足太阴脾经,常配伍血海,调经止痛。十七椎为经外奇穴,主治腰骶痛、痛经、崩漏等疾病[20]。研究显示治疗组患者下腹痛、带下量、腰骶痛等中医症状积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通过针刺次髎、三阴交、中极、太冲、血海、地机、十七椎,在调节患者周身气血、疏通胞宫处血运的同时,亦能温阳调经,使患者气血调畅则痛消。本研究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疗方式的拓展,也是针刺疗法在临床上应用的重要进步,但针对本针刺疗法的最佳适用人群及应用时机等方面因素,有待进行大样本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针刺疗法具有理气活血、消瘀通脉之效,能显著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患者下腹疼痛及腰骶痛,减少带下量,对于慢性盆腔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性疾病后遗症盆腔炎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春天的“后遗症”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