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风六穴”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9-12-18张梁楠谷力彬杨丽丽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风团风邪荨麻疹

张梁楠,谷力彬,杨丽丽

(1.乐亭县医院,河北 乐亭 063600;2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指病程持续6周以上,以皮肤、粘膜、血管发生炎性充血与组织内水肿为病理特征,以风团、瘙痒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皮肤病[1]。目前约70%~85%的CU患者原因不明,西药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主要包括抗组胺类药物、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药物、糖皮质激素药物。但是停药后易复发[2]。慢性荨麻疹患者长期反复发作的皮肤瘙痒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防治复发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点[3]。中医学认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风邪外袭、营卫失调有关,其治疗方法有针刺及口服中草药,在改善皮肤瘙痒、风团症状、防止疾病复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4]。“治风六穴”是十四经脉中带“风”字的6个腧穴,其治风效果尤为突出[5]。本研究通过慢性荨麻疹临床症状改善、血清免疫炎性因子的变化来评价针刺“治风六穴”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乐亭县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2017年8月—2018年12月,共入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共有88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治疗组脱落1例, 对照组脱落1例。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皮肤性病学》[6]中荨麻疹诊断标准 :患者皮肤起形态不一的风团、皮肤瘙痒,每周发作次数≥2次,病程≥6周。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②年龄20~60岁;③患者2周内未接受针刺、中草药、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治疗;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急性荨麻疹;②合并湿疹、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者;③合并精神病、血液病及肿瘤者;④妊娠及哺乳期患者。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①未按照规定服药及针刺者;②治疗结束后未回访者;③治疗过程中出现晕针及药物过敏反应者。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予“治风六穴”阳中隐阴法针刺。选穴 :风池、风门、风府、秉风、翳风、风市。操作 :穴位常规消毒,选用华佗牌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0.25 mm×40 mm)针刺。令患者自然地鼻吸口呼,随其呼气用单指押手法,将针进至天部,候其气至,即将针急插至人部,右手拇指向前连续捻9次,待患者有酸胀等感觉时,用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急插慢提3次,患者如有热感,即将针稍停片刻,候热感消失;然后令患者改为口吸鼻呼,医生改用舒张押手法,将针缓慢地插至地部,拇指向后连续捻6次,待患者有酸麻等感觉时,即将针急提至人部,再由人部向地部有感应的部位慢插急提3次,若凉感产生则稍停片刻,再将针提至天部,稍停片刻,将针拔出,缓慢揉按针穴。依次按照风池、风门、风府、秉风、翳风、风市顺序进行。每日1次,每周5次。

对照组给予口服氯雷他定片(拜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410,10 mg×6 s/盒)10 mg口服,1次/天。两组共治疗6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1.1 症状积分评价 风团症状评分包括风团数量、风团大小、风团发生次数、风团持续时间4项,每项根据病情轻重分别记0分、1分、2分、3分。瘙痒症状评分根据病情轻重分别记0分、1分、2分、3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4周记录。

3.1.2 血清免疫炎性因子测定 采用夹心抗体ELISA法检测患者的血清IL-4、IgE和IFN-γ(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各测定1次)。IL-4试剂盒(南京卡米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IFN-γ试剂盒(深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IgE试剂盒(上海江莱科技有限公司)。

3.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荨麻疹》[7]进行疗效评定。治愈 :症状总积分减少率≥90%;显效 :症状总积分减少率为60%~89%;好转 :症状总积分减少率为30%~59%;无效或恶化 :症状总积分减少率<30%。

3.2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3.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自身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2 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炎性因子测定比较 两组患者在血清IL-4、IFN-γ、IgE水平方面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4和Ig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IL-4、IFN-γ、IgE 的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18%、75.0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4 安全性评价及复发情况 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在整个研究期间维持稳定。对照组共发生不良事件1例,为恶心、纳差。观察组共发生不良事件1例,为头晕。不影响临床治疗,停药后恢复。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观察组44例有2例复发,对照组有10例复发,治疗组复发率为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7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CU属中医学“瘾疹”范畴[8],目前认为其基本病机为风邪外袭、营卫失调,故治疗以祛风散邪、调和营卫为主。《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曰 :“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风邪外袭,营阴内郁化热,日久成毒,隋代《诸病源候论》曰 :“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

“治风六穴”为风门、风池、秉风、风府、风市、翳风。李胜等[9]对六风穴进行了释名,并总结了六风穴的特异性、共性及临床应用。现代研究显示治风六穴为祛风之要穴,不但可以祛除内风,也可以祛除外风,在治疗外风引起的荨麻疹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10]。风门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为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风疾。现代文献研究中风门被引用46次治疗慢性荨麻疹,占治疗荨麻疹所选腧穴的百分比为13.41[11]。风池出自《灵枢·热病》,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具有温阳气、祛风邪的功效,可以治疗荨麻疹。现代研究显示治疗荨麻疹的针刺治疗,选用风池穴为主穴治疗荨麻疹,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12]。秉风隶属手太阳小肠经,手三阳与足少阳经交会穴,可吸附水湿、冷降小肠经阴浊,本穴物质为天宗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上行至此后,因吸热胀散而化为风气,风气循小肠经而运行,如被执掌指使一般,故名。风府出自《素问·气府论》,别名本穴、鬼穴,属督脉,具有祛风通络的功效,可以治疗由风邪导致的一系列疾病。现代研究对风府穴采用自血穴位注射脱敏疗法治疗荨麻疹,可以明显改善风团疹及皮肤瘙痒症状,明显优于药物组,且无依赖性[13]。风市为足少阳胆经的腧穴,具有运化水湿的功效。荨麻疹虽然主要病机为风邪外袭、营卫失调,但是日久可以夹湿,针刺此穴可以预防挟湿,可以缩短荨麻疹病程。现代研究显示风市穴火针联合针刺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及风团疹消失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不易复发[14]。翳风出自《针灸甲乙经》,为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具有温阳益气祛风之功效。现代研究显示针刺翳风穴可以明显缓解慢性荨麻疹患者的风团症状及皮肤瘙痒症状[15]。针刺“治风六穴”可以使风邪外出,营卫失调自复,所谓“邪去则正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法源自《金针赋》的“治病八法”“飞经走气”四法,杨继洲在《针灸大成·针有深浅策》设专篇讲述阳中隐阴、阴中隐阳法,采用阳中隐阴法针刺可以发挥六穴的协调作用,使风邪无处所居,调节营卫功能。

慢性荨麻疹发病与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密切相关,IgE抗体的测定有助于荨麻疹的诊断和治疗[16]。IL-4作为IgE的主要调控因子之一,可以上调机体血清中的总IgE水平。IFN-γ主要由Th1分泌,IFN-γ可抑制IL-4的作用,从而维持IgE水平的稳定[17]。血清IgE、IL-4、IFN-γ水平是反映CU患者病情变化的血清免疫炎性因子,是研究慢性荨麻疹,评价其疗效的重要的实验室指标[18]。本研究显示治疗组可以明显降低血清IgE、IL-4、升高IFN-γ水平,为探索针刺“治风六穴”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室基础。

综上所述,针刺“治风六穴”能明显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瘙痒、风团症状,临床疗效的提高与针刺“治风六穴”可以降低对血清IL-4、IgE水平、提高血清IFN-γ水平有关。今后需要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验证针刺“治风六穴”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

猜你喜欢

风团风邪荨麻疹
讨厌的荨麻疹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突然来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