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甸记

2019-12-18严玉婷

壹读 2019年7期
关键词:山茶花糯米爸爸

◆严玉婷

我一直特别喜欢一句词:“此心安处是吾乡”。它出自苏轼的《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每次读到这首词,我总会细细品味“此心安处是吾乡”,被东坡的旷达豪迈折服的同时,那个魂牵梦萦的故乡——习甸,更是让我心向往之。心若安,即便是风雨兼程料峭寒风,依旧能够笑对,此心安处,才是吾乡。

习甸是个好地方,但除了《习甸志》,却从未有人写过它。今天,在这个寒气袭人的夜晚,我对着故乡的方向,凝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以最虔诚的姿态,写下那些关于你的刻骨铭心的记忆。

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清新灵秀的山水画,只是看了一眼,便再也移不开目光。青山绿水,潺潺的河流,严家门前的参天大椿树,新生小学里美丽肃穆的银桦树,神奇的古井,被神化的枧子树,层层叠叠的麦浪,漫山遍野红似火的映山红……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而那晨曦中炊烟袅袅的村落,夕阳下在指缝间跳跃的蚂蚱,夜晚吟唱动听歌曲的小昆虫,月光下结伴回家的少男少女,都在时光的沉淀下镌刻成一幅幅绝美的画,永不褪色。

习甸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四面环山,中间平坦,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盆地坝地形。因此,习甸气候宜人,是典型的冬暖夏凉,既不会像永胜一样一到冬天就冷得“寒风动地气苍芒”,又不会像三川坝,一到夏天就热得人“如坐深甑遭蒸炊”。

习甸的地名很有意思。也不知是它们本身就有意思,还是我想象力太丰富,将极其普通的名字赋予了它们深厚的内涵。习甸,其实我们都称它为七甸,有人说是因为口误,也有人说“七”是保留了“习”的古音。七,我喜欢这个数字,我的生日是七号,用方言轻轻读着这个名字,总感觉有一种古典的韵味在舌尖萦绕。我家有一块田位于九丘田,九丘田也许只是当时土地划分时随意取的一个名字,但我每次读起来就能体会到一种特别古典的感觉,仿佛看到一只青丘狐从远古缓缓走来。

一朵云在空中飘了很久,飘过书声琅琅的新民中学,飘过矗立田野的半边山。习甸最高的山是小鸡山,最有名的却是半边山。半边山位于我的母校新民中学背后,山并不高,却因它的独特形状和神秘传说而充满了神奇色彩。半边山,顾名思义,只有一半,就好像被一把巨大无比的刀齐齐的切了一半似的。被“切”的部分,石头都整整齐齐的,也极少有树木,仿佛真被切走了一半。小时候我总会缠着妈妈问,半边山为什么只有一半,另一半去哪了呢。妈妈总会不厌其烦地给我讲关于半边山的故事。

传说半边山并不是天生就只有一半,以前是一座完整的山,草木葱茏。传说中,在很多年以前,现在的程海所在地发生了大地震,许多房屋沉到了海底,形成了程海,民不聊生。观音菩萨看到了这种惨状,于是就来到了我们习甸,想移土去填程海。她看到半边山,瞬间眼前一亮,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将半边山切下来一半,用法力赶着切下的一半去填程海。但是,观音菩萨当时修炼还不到家,她的法力只能在天亮前使用,半边山必须要在天亮鸡叫以前才能听从她的号召,天一亮之后,神仙也就无能为力了。于是,观音菩萨在这天将切下来的一半山赶着,急急忙忙往程海的方向走。走啊走啊,眼看马上就要到程海了,观音菩萨正准备将切下的一半山填到程海沉没的地方,可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有妖怪想阻止观音菩萨,就学着公鸡喔喔叫了一声。突然间远处传来了一声微弱的鸡鸣,一瞬间,周围村子里的鸡叫声此起彼伏。观音菩萨使劲叫着“走,走,快走!”可是最终山却再也赶不动了,就停在了那个地方,程海也就没填成。留在那里的就是现在程海西边的另外一半山,就叫做鸡叫山。我有次无意中看到鸡叫山,惊讶地发现两座山几乎真是一模一样呢,大小、高度、形状都基本一模一样,如果把它们拼合在一起,那就是完整的一座山吧,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初中三年,我每天都要经过半边山,一天经过六次。有时候下了晚自习,从半边山脚走过,冷冷的风从耳旁呼啸而过,山上嶙峋的峭石在夜色中尤显狰狞,我的心里总会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怖。偶尔也会听到山上传来诡异的猫头鹰的叫声,如泣如诉,我和同学们往往吓得一路狂奔回家。但是到了白天,阳光明媚的日子,半边山又恢复了她的清秀美丽。放学以后,我和一些同学经常跑到半边山上去背书。半边山上有周围农民种的各种庄稼,矮矮的灌木丛,偶尔也会看到一两条出没的小蛇。这个时候女生往往吓得尖叫起来,男生们无意中发现他们最大的乐趣,于是想尽办法将小蛇捉了来,拿到学校去恶作剧吓唬胆小的女生。有时候天色已晚,我们却不愿意回家,拿一本书垫在屁股底下坐着,看着天边的晚霞,听着山脚潺潺的流水,那感觉真是惬意极了!直到现在,我经常做梦都还会梦到和一群同学在半边山上打闹嬉戏的情景,可惜那些年少时光再也回不去了。我只能一边渐行渐远,一边把回忆折成船,告诉自己,那些过往,我曾拥有过。

半边山旁边的新民中学是习甸唯一的一所中学,我的初中三年都在里边度过,在那里留下了许多珍贵而美好的回忆。记忆中那棵教室门口的柳树,一到春天柳絮就漫天飞舞;老师们在讲台上激情飞扬地讲课,斗转星移几度秋;课桌上插着的暗香浮动的小野花……遗憾的是,去年我回到老家才发现,由于乡村学校的合并,原来窗明几净的教室已经变成了一个养猪场。我多么希望只是做了一场梦,同桌将我推醒,阳光正好,我还坐在当年的教室,还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而当我看着大门上写着的极具讽刺效果的“生猪养殖场”几个大字,我知道,那些晨曦中脚步匆匆,深更半夜结伴回家的读书生涯,只剩下一路上洒下的欢声笑语,在岁月里流光溢彩。

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去南边山上找菌子。习甸的山都比较大,树木繁茂,山上野生菌比较多。小时候,我经常和一群小伙伴背着篮子,到山上去捡菌子。我们在天刚刚亮的时候就早早地起床,吃过早点,带上干粮,欢呼雀跃着出发。一路上我们边说边笑,唱着《采蘑菇的小姑娘》,讲着各种开心的事情,笑靥如花。

到了山上,大家一般都会各自找一个山头当作自己的地盘,一路小跑着去捡形态各异的野生菌。习甸山上野生菌的种类特别多,有青头菌、黄罗伞,麻母鸡,地蘑菇、灯盏菌、刷把菌等。单就颜色和形状而言,我最喜欢的是黄罗伞。于满目葱翠中远远看去,一朵一朵嫩黄色的小圆伞破土而出,看上去真是可爱极了!有的像小婴儿伸出头好奇地张望,有的仿佛是紧握的拳头般撑在那里,有的仿佛是黄色的小圆盘……每次看到黄罗伞,我都会欢呼着跑过去,将它们一朵一朵拾起来轻轻放进篮子里,滑溜溜的手感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有时候运气比较好,我们也会碰到一丛鸡枞,那个时候就是大家最开心的时刻。我们小心翼翼地用一个小刀将鸡枞从土里撬出来,再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放进篮子里,然后就欢呼着跑回家。回到家以后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洗菌子。我们往往会将一篮菌子背到井边,从井里打出一大盆水,然后将捡来的野生菌一朵一朵轻轻放到盆里,用布或牙刷一遍又一遍地清洗,洗去菌脚和菌朵上的泥物。到了晚餐时间,爸爸妈妈会将我们捡来的野生菌分类整理好,用自己家的火腿和青椒爆炒,加上新鲜花椒,那真是难得的珍馐啊!

春节前后,习甸人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到山上去撇茶花。山茶花是我们那边的人最喜欢的一种花,人们认为它富贵吉祥,春节时期将它插在家里的花瓶里边,寓意着来年一家人的生活会红红火火。

山茶花开放的日子,小孩子们总会背着一个小篮子,到南边的山上,漫山遍野寻找山茶花。大人们偶尔也会放下手中的活计,或者是在去山上砍柴、扯松毛的时候,顺便找着一大把山茶花回来,插在堂屋的花瓶里,整个家里瞬间就有了一种蓬荜生辉、富丽堂皇的气息。最有意思的还是寻找山茶花的过程。小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喜欢成群结队来到山上,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去寻找山茶花。有时候,山茶花就在离我们很近的地方,但是我们兜兜转转却没有任何收获,等到坐下来休息时才发现灌木丛中那一缕缕夺人眼球的粉红色,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野生的山茶花主要是粉红色,远远就可以看到,一簇簇,一团团,粉嫩粉嫩,开满了枝头,像是天边绚烂的彩霞,映红了我们无忧无虑的笑颜。

习甸的美食也是久负盛名的,其中最出名的是火腿、糯米灌肠和泡泡糖。

习甸家家户户都会养着几头猪,过年前把不吃的猪卖了换钱补贴家用,留一到两头杀年猪。这样一年到头,一家几口人就都能吃到肉。杀年猪通常选在冬月上旬(以下霜为标志),每户人家杀猪前,都会先算好一个黄道吉日,然后一大家子天不亮就早早起床,烧好开水,等到家里请来杀猪的人陆陆续续到来之后,杀猪就要正式开始了。那种场合小孩子一般都比较害怕,在屋里远远的躲起来,听着外面传来撕心裂肺的猪叫声,让人心惊胆战。小时候,我们往往要等到猪都杀好了才敢出去看,看到的已是刮完毛白白净净的大肥猪。杀好猪之后,妇女们忙着准备丰盛的晚餐,一大家子人和亲戚朋友坐在一起,等着品尝一年来自己辛辛苦苦喂猪收获的成果。吃过晚饭,到了月上柳梢头的时刻,收拾好碗筷,还完借来的锅碗瓢盆,小孩子们便开始迫不及待地在炭火上烤肉吃。闻着空气中传来香喷喷的肉香,许多人早已是垂涎欲滴。大人们则忙着腌制火腿。他们把新鲜的猪腿放到簸箕里,抹上盐,抹上酒,晾挂二三十天以后,火腿开始往下滴油,这时赶紧把它们捂在灶灰里,贴上一层棉纸。差不多半年后,把火腿拿出来,切开一段,香气四溢,用来煮、蒸,或者是炒菜吃,都是人间绝味。光是闻着火腿的香味,就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快朵颐。

习甸盛产糯米。每年,我们都会用糯米做糯米灌肠、糯米粑粑,汤圆、糍粑等。我最喜欢吃糯米灌肠。年猪杀完的当天或第二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用糯米做糯米灌肠。糯米灌肠是习甸特有的美食,杀猪开膛后,用膛血拌前一天泡好的糯米,灌入洗净的猪肠内,可根据个人喜好适当添加调料。糯米灌肠做好,我们的早点就变得很丰盛起来。每天清晨,先煮好一罐浓香扑鼻的油茶,再将糯米灌肠放在油里炸出来,两面都炸得焦黄,外焦里嫩是最好的成色,轻轻咬上一口,真是色香味俱全,让人齿颊留香!

每年春节前后,习甸人家家户户都要熬麦芽糖。熬糖是一项技术活,很考验人的耐心。小时候,爸爸妈妈每次熬糖前都要准备好一大堆干柴,天蒙蒙亮就开始动工了。看着一锅清淡的糖水逐渐变成黄澄澄晶莹剔透的糖稀,中途还可以喝到美味的糖水子,快乐的心情真是无以言表。熬好糖后,就要着手准备用秦糖做米花糖。习甸人把米花糖叫做泡泡糖。做泡泡糖需要先将米、玉米等先炸成爆米花,然后,用糖丝将米花拌在一起,粘好后填入专用的模具里使劲压,半干时再将他们一条一条切出来,等到晾干了之后再切成薄片,放在箱子里盛放。每天放学饥肠辘辘的时候,或者是大人去田地里干活,都喜欢带泡泡糖当点心,咬上一口,又甜又香又脆,让人回味无穷。

家乡美食,总能唤起我记忆深处的味道。一道美食,一段故事,念念不忘的,皆是家乡的味道。

我们平时经常说一个词叫人杰地灵。此时此刻,写下这个词,我忽然想起了古人所说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习甸民风淳朴,印象中家乡基本没有偷鸡摸狗之徒。习甸人特别憨厚老实,因此过去永胜其他地方的人叫我们“憨七甸”。我听了只是淡淡一笑,正如我爸爸所说,憨人有憨福,憨一点,好像没什么不好。在三川坝,流传着很多关于我们习甸人的歇后语,比如“七甸人起房子——抵起”,“七甸人买棺材——躺下去试试”等,我之前没有听说过,工作后偶尔听人说起,想到家乡人过去的艰辛,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也许是因为我们那个地方之前都比较贫困,人们特别辛苦,所以我们习甸人,基本上都没有太胖的,一般体型都比较苗条,男男女女都是如此。再加上水的滋养,习甸的女人大都温柔贤惠,男人大都勤快踏实。习甸人的热情好客是出了名的,哪个人家遇到什么事情,或者是村里有人家办红白喜事等等,不用叫亲朋好友邻居,大家都会停下手里的活计,第一时间过去帮忙。这个时候,男人负责体力活,女人们则聚在一起,一边唠嗑一边择菜,各种蔬菜在她们的手下仿佛有了灵魂,镂月裁云,只消片刻工夫,就能做出一桌桌色香味俱全的“八大碗”。

我家在新生文峰村。记得知识渊博的爸爸说过,文峰村是习甸风水最好的地方。文峰村地势比其他行政村稍高,其实就是一个小山包,所以又叫“团山子”。知识改变命运,是团山子人奉行的理念。我们读初中的时候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团山子人扶学生,河心尼人起大门”,说的就是这个事情。所以大部分团山子人即使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坚决要让自己的子女读书。我的爸爸妈妈生活极其节俭,从来舍不得买新衣服,却对我和姐姐非常大方,只要我们想要的东西,眉头都不会皱一下;农忙时节即使忙到没时间吃饭,他们也不让我和姐姐干活,我们只需要好好学习,正因如此,小时候我和姐姐的成绩一直都很好。后来即使爸爸去世了,家里失去了所有经济来源,妈妈也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坚持要完成爸爸的遗愿,让我读高中考大学。所幸我也终于不负众望,高考超出了一本线三十分。

文峰村人喜欢读小说的多,我的爸爸是个典型的书痴。写到这儿,脑海里便立马浮现出父亲在家里的杏花树下翘着二郎腿读武侠小说的样子;又想起他笑意盈盈,笔走龙蛇,为那些办喜事的人家写下一幅幅龙飞凤舞的对联的情景;又忆起他循循善诱地教我们一群孩子下象棋的样子……眼泪迅速决堤,这么多年,我还是没法接受一个事实,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我的爸爸,一直是我最崇拜的偶像,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亦是我心中最完美的习甸人楷模。习甸人大都爱笑,最爱笑的是爸爸。不管什么时候,爸爸总是笑呵呵的,长大后我很好地秉承了这一特质。我们家有一个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书,有一半是武侠小说,受爸爸影响,我和姐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看长篇武侠小说,虽然看得一知半解,但甚是入迷,闲暇时光,院子里的杏花树下,爸爸、姐姐和我各自捧着最爱的武侠小说,沉迷在刀光剑影、铁血柔情的江湖里,直到闻到厨房传来浓浓的饭菜香,妈妈大叫“三个书呆子来吃饭了”,才把我们从书中唤醒。那样的光景,过去了很多很多年,依旧是记忆里最美最痛的画面……爸爸是个特别善良正直,有着古道侠肠的人,村子里的人找他帮忙,他从来二话不说就会过去;若是有人找他借他最珍惜的手表或是他最爱的武侠小说,他也会毫不犹豫就借出。爸爸的字写得极好,村子里所有人家的红白事,都会来请爸爸写对联和挂账。每次别人家来请爸爸,不管有多忙,爸爸从没拒绝过,风雨无阻,从来不要报酬,有些时候最后对账少的钱还是他自己贴的。习甸人的憨厚淳朴在我爸爸身上可见一斑。

自从我读大学开始,便很少回家。每次回去,都有一种物非人亦非的感觉。家乡的变化非常大,如今遍地可见的是别墅式的平顶房,人们的衣着打扮,已俨然是城里人了。藏着说不完的故事的老椿树,本是村里自成一道的风景,现在却已不知被谁家砍毁;泥泞的土路早已变成了宽阔干净的水泥路,捉蚂蚱的人也很少了。只有那棵枧子树,据说是神树的原因,没人敢动,至今还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无声地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变迁。

唯一不变的,似乎只有记忆里最亲切的乡音,还有那让人倍感温暖的家乡人。经常听妈妈他们说起我们村的村长,村里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为村里人做了很多实事,却从不居功自傲,待人接物,仁厚不薄,十几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用一己之力为日益美丽的村庄锦上添花。我每次回家遇到他,他都会笑眯眯地和我说话,淳朴憨厚的脸让人倍感温暖,眼神格外慈祥安宁。

在我的印象中,除了逢年过节,村里人一年到头总是有干不完的活,每次放学回家,永远看到的都是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的乡亲们。等忙完一天的工作,吃完晚饭,已是夜色深沉。这个时候是习甸人最悠闲的时刻。烧上一盆炭火,煮上一罐油茶,火盆边上烤上几片饵块糍粑,串门的亲朋好友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习甸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青春年少,到弯腰驼背,一年到头,很少舍得闲下来休息。

即使远离家乡,很少有时间回去,亦很害怕每回一次家,就会睹物思人痛彻心扉一回,但心驰神往的,总是那个生我养我的故乡。曾那么用心地珍藏来自故乡的一些小物件,儿时的洋娃娃,爸爸年轻时的诗稿和画作,发黄的老照片,老人们讲的一个个残缺不全的故事,还有自己一直在拼凑的东家西家的点点滴滴,都被我收藏在灵魂深处,伴我一路向前。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习甸于我,是眷恋和向往,虽身在异乡,而灵魂安放,此心安处,始终随着时光的水流淌而坚定不移,那是心心念念的故乡。

猜你喜欢

山茶花糯米爸爸
山茶花
艾草与糯米的相遇——青团
冬食糯米滋养温补
缤纷糯米蛋
糯米和大米
紫色的山茶花
山茶花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