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湖北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对策研究

2019-12-17姚莉管红燕

决策与信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实体经济供给侧改革湖北

姚莉 管红燕

[摘    要]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速度换档、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的,且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在这一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湖北围绕推动落实“1+5”配套供给侧改革方案,在五大重点任务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上都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改革推进力度减弱、“三去一降一补”仍有待提升,实体经济发展困难仍需突破、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待提升、配套政策体系仍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新时期湖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充分认清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切实明确主攻方向和根本途径,进一步抓好“三去一降一补”,持续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振兴实体经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这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湖北;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实体经济

[中图分类号] F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9)12-0109-0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其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使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1]。新时期推进供给侧改革可以化解结构性矛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进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湖北破解发展难题,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湖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效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全方位的战略部署,也是一项持久、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湖北省委、省政府将该项工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经济领域改革的中心任务,高度重视,统一部署,强力推动。2016年先后印发了《湖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总体方案》以及《湖北省房地产去库存专项行动方案》《湖北省降低企业成本专项行动方案》《湖北省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专项行动方案》《湖北省石化行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方案》《湖北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专项行动方案》等5个专项行动方案。围绕推动落实“1+5”配套供给侧改革方案,湖北在五大重点任务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上都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三去一降一补”效果明显

“三去一降”主要是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减法,而“一补”主要是针对湖北当前供需失衡,补足供应短板和进行产业升级,从量和质两个方面增加有效供给,显然就是做加法。2018年,湖北对 “三去”工作成效进行了继续巩固。一是坚决化解过剩产能,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全省煤炭行業着手清理不符合安全、技术、环保、质量等条件的煤矿,长期停工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没有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僵尸企业”[2],化解过剩产能关闭退出煤矿96处、退出产能717万吨。组织开展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取缔各类码头1211个,清退岸线150公里,岸滩复绿1.2万余亩,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115家。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优势企业和先进产能腾出了环境容量和市场空间。二是因城施策去库存、控房价,在大城市,依法查处捂盘惜售、囤积房源等行为,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在中小城市,通过调整住房用地供应等办法,消化积压商品库存。三是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全省新设立外商投资项目418个,同比增长53.7%;合同外资金额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72.2%;实际使用外资119.4亿美元,同比增长8.6%。引导企业扩大直接融资。全年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5805亿元,同比增长20.05%;全年全省共有84家企业发布债券,债券数量高达237只,发债规模达到1879.79亿元。这些都减轻了财政支出压力,化解了地方的债务风险。同时,重点抓好“一降一补”工作。出台降成本“31条”政策措施,展开第三轮降成本行动,实现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项目“零收费”。 新增减税近200亿元,税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其中,深化增值税改革累计实现净减税109亿元。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范围和规模,全年电力直接交易电量达42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为电力用户节约用电成本9亿元。连续两年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性成本、税费负担等。从制约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入手,着力补齐创新驱动、对外开放、生态建设等方面的短板。针对对外开放不足的短板,湖北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推进中国(湖北)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充分发挥自贸区带动作用,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以国家三大区域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为指引,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编制出台了《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围绕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强化绿色科技创新支撑,努力突围生态短板。

(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湖北狠抓新旧动能接续,“四新”经济蓬勃发展。一方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另一方面发展壮大新经济。近年来,滚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筹集5亿元专项资金和30亿元引导基金支持全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深入推进“科技十条”“新九条”和新经济“16条”等政策落实[3],自2017年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以来,通过技术改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有7000多家,其中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5900多个,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41.5%。截至2018年,全省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8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9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28家(国家级64家)。狠抓新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得到夯实。紧盯产业发展方向和消费升级趋势,加强重大产业的谋划和推进,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等一批“国字号”新兴产业项目开工建设[3]。目前,东湖高新区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互联网+”生态发展的核心力量,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高端装配制造、生物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以IP运营和直播为主导的泛娱乐产业已成为东湖高新区的特色产业,被誉为武汉“四小龙”的卷皮、盛天网络、斗鱼、宁美国度全国知名。

(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省农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筹措省级资金、转贷市县地方政府债券,统筹用于新建补建高标准农田343万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四好农村路”2.46万公里、农村户厕160万座,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有序推进[4]。加快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00亿斤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10.9%。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万个以上,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超过3000万亩,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综合收入增长17%,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深化农业领域改革创新。推动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坚持以硬举措、硬作风啃硬骨头,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新增资金、项目、举措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电商扶贫试点实现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恩施“旅游+”扶贫模式入选联合国减贫案例[4]。

(四)关键领域改革取得突破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一网覆盖、一次办好”的“互联网+放管服”改革体系,全面实现了省直部门、试点地区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更大力度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运用,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平台办结,提高投资项目审批便利化。进一步推动金融体制创新,增加市场金融供给,改善融资结构,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打造中部地区产权保护高地。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加快建设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继续向自贸片区下放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3],激发改革创新活力,取得制度创新成果200余项,累计新设企业2.2万家,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3家,目前已有近百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湖北自贸区投资兴业,产业集聚态势明显,自贸区高地效应日益凸显。

二、湖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总体来看,湖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经济下行压力减弱改革推进力度

2018年,我国GDP增长速度为6.6%,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预计2019年全年经济增长有望在6%-6.5%之间。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固然有国内外短期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的反映。由于前期积累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过大,随着中央问责力度持续加强,举债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消费和投资双减速带来经济减速,經济下行压力大,发展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部分地方存在过于看重本地GDP增长速度等经济指标,减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落实力度的问题,改革没有触及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二)“三去一降一补”仍有待持续深入

从去产能来看,近几年湖北钢铁、煤炭等重点行业都提前完成了全年任务,但问题和隐忧也不少。一是“僵尸企业”退出。去产能是去落后产能、去低端产能,但随着钢铁、煤炭价格的回升,部分僵尸企业出现死灰复燃的迹象。二是债务处置。过剩产能企业集中在钢铁、煤炭、冶金、电力等行业,很多都是国有企业,往往占据了较多的信贷资源,债务率较高,若处理不当,债务风险将可能进一步传导到银行体系。三是职工安置。职工安置事关数百万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而且与就业密切相关,若处理不当容易引起职工上访,影响社会和谐。

从去库存来看,房地产库存的快速消化,与这几年的棚改政策密不可分。以租购同权为特色的住房租赁市场改革,给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路。但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根深蒂固的安居乐业观念,使得租房仍不能成为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由于吸引力不足,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较大。

从去杠杆来看,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广义流动性收缩,企业再融资压力和经营困难加大,货币政策趋于稳健,政策口径也从“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转变为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去杠杆的推进使得弱信用资质主体的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受紧缩压力不对称的影响,更容易受到冲击。不少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无法从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中获得足够的融资支持,不得不通过影子银行、民间借贷等方式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从降成本来看,在各方努力下,降成本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企业的税费成本、融资成本、营商成本、社保负担等方面仍有更大下降空间。同时,国家对各省降成本工作提出的要与推进高质量发展、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企业内部挖掘潜力相结合的新要求,也是一大挑战。

从补短板来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动能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以及精准脱贫、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民生领域方面的短板问题仍十分突出。

(三)实体经济发展困难仍需突破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湖北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短期内用工成本难以有效下降。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阶段性措施降低社保费率及下调失业保险费率,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部分缴纳负担。但是,由于“五险”中有“四险”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随着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缴费基数也随之提高。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阶段性措施确实降低了社保费率,但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导致社保缴费基数也随之提升,企业的社保缴费数额不降反增[5]。二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获得金融资源的渠道相对有限,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三是制度性交易成本高昂的问题仍较为明显。由体制机制问题造成的经济、时间和机会等各种成本依然存在,如企业创新成本居高不下及相关部门监管失当等,显示出当前制度性交易成本仍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四)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待提升

当前湖北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虽然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技术、信息等要素供给尚无法满足需求,特别是基础科学研究短板问题依然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不足,底层基础技术、基础工艺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基础元器件、开发平台等瓶颈问题依然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上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五)配套政策体系仍有待完善

湖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普遍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重要原因之一是结构性改革的配套政策不够完善,推动政策落地明显乏力。如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目前全省供给侧改革方案只明确了处置僵尸企业的范围,对僵尸企业如何处置却没有明确的实施方案,导致相关部门在实施过程中难以把握。

三、湖北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新时期湖北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充分认清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切实明确主攻方向和根本途径,按照2019年国家提出的“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通过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巩固改革成果,进一步抓好“三去一降一补”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湖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一些成果受到挑战,需要进一步巩固。2018年钢材价格总体处于相对高位,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平均为115.8点,同比增长7.6%。由于钢铁、煤炭价格上涨,湖北部分地区去产能情绪开始出现“松弛”。因此要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去产能,坚决防止已退出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去库存方面,虽然湖北房地产库存下降较快,但由于2018年以来,武汉及省内部分城市房价出现逆势上涨,房地产新增库存存在一定压力,加之商业地产去化效果甚微,湖北房地产库存仍然存在泡沫化风险。要继续坚持因城施策,统筹做好房地产去库存、稳市场、防风险工作,避免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去杠杆方面,湖北通过债转股、先债后股等方式引导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中美贸易摩擦、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形下,去杠杆的步伐可能大大减缓。越是在这种背景下,湖北越应该严格落实中央关于去杠杆的各项政策,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在降成本方面,继续出台新一轮措施,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重点,清理涉企收费,规范中介服务,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增强企业获得感。补短板方面,要以“十大重点工程”为抓手,确保补短板工程有力有序推进、有效落地。

(二)聚焦关键环节改革,持续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目前,湖北一些关键性领域改革取得了一定突破。2019年要继续深化重点领域的改革,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破除各类要素流动壁垒。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不折不扣地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造中部地区产权保护高地,吸引更多社会主体来湖北投资创业。研究出台湖北省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方案,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再取消、调整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等事项。推进“互联网+放管服”改革,建成省市县三级“一张网”,实现“一网覆盖、一次办好”的目标。用活用好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政策性资金,在支持转型和创新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力争在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取得更大突破[6]。

(三)大力提升产业链水平,以创新发展振兴实体经济

湖北经济的主要支撑是实体经济,靠实体经济才能走向未来。2018年,湖北省規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但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5个实现增长,增长面达85.4%。但是改革攻坚期肯定成绩更需直面“痛点”:湖北产业发展质量不高,“脱实向虚”苗头显现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湖北实体经济振兴路上,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未来湖北仍要以实体经济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培训一批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实引导和支持土地、金融、创新、人才等要素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集聚,促进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7]。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环境保护、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高质量高水平谋划实施一批强基础、管长远、利大局的重大项目。坚持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滚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湖北省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四)完善各项配套政策,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完善各项配套政策,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加快省级层面科技创新创业配套政策体系构建,完善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政策,尽快落实支持政策。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履职尽责,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进行检查、督办、考核,努力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创新融通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规划和重大科技专项的牵引作用,通过制定规划和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创新平台,引导科教资源逐步释放,调动各类创新主体深度融合的积极性。升级各类“双创”平台载体,支持企业建立健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引导其在科技成果应用、技术创新、创造就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鼓励企业发展知识产权和拥有知名品牌,形成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产业化的良性循环[7]。

猜你喜欢

实体经济供给侧改革湖北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湖北2009年7月13日企业收购生猪价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