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家山上的马兰头

2019-12-17张燕

躬耕 2019年11期
关键词:马兰头二姨衢州

张燕

五十多年前,妈妈大学毕业,从美丽富饶的浙江来到距离家乡几千里的河南南阳工作。五十年来,回老家,回到老家的祖屋住一住,回到老家的山上看一看,一直是妈妈心头顶顶重要、顶顶开心的事。在我们姊妹仨读书的时候,妈妈就盼望我们有一个能考到浙江(爸爸希望是北京)的大学,能有一个留在浙江工作,这样她离老家也就近了。可是我们仨,阴差阳错、一个接一个地让这愿望落了空。

一直到了去年,我的女儿安宁终于考到浙江宁波去读研,虽不在杭州,但已离妈妈的母校很近了,离老家也不算太远。妈妈高兴极了,她那几近破灭的希望重燃起了簇新的火苗。带着女儿回到妈妈的老家认祖归宗,也成了我的一项使命。还有很久才到清明呢,我和安宁就商量好了要利用三天小长假一起回老家。妈妈知道后很高兴,反复交代我,一定要到外公外婆、大舅、二姨、三姨的坟上去磕头烧纸上香,一定要把老家山上的马兰头挖几棵回来,她要带着老家的土种在花盆里。等到马兰头郁郁葱葱长在南阳家里的阳台上时,就像看到了老家的山,老家的水,老家的人和那些久已远去的前尘往事。

南阳地处豫西南,安宁第一时间替我在网上订了火车票。4月2日晚,在早春的微凉中,我带着大包小包,拖着行李物品,乘坐一路走走停停的慢车,颠簸晃悠了19个小时先到宁波,侄儿张飞的挚友颖峰开车,打算先从萧山接上他的父母回衢州,再送我、安宁、安宁的闺蜜珂瑜一起回坑头老家。为了避开小长假期间高速拥堵,我们提前一天上了高速,没想到在杭金衢段还是被狠狠堵了一把,直到晚上8点多才进衢州城。我们在衢州城住了一晚,城里的二姨家表姐笑莉来到房间,我们表姊妹畅谈甚欢。

自从二姨的老房子被拆后,每次回来,我们都是住在宾馆,每次都是笑莉过来,我们叙叙旧,谈谈心,说说自己的妈妈、彼此的姨。只是那时,我的二姨、笑莉的妈妈还在,她的慈祥的笑容还在,温润的目光还在,弓一样驼起的脊背还在,微微喘息的呼吸还在……2016年“五一”,我和妈妈一起回老家时,我们和二姨在山上、在镇上、在城里,那时明媚的阳光还在,薄雾和晨曦还在,湛蓝的天空还在,棉花一样的白云还在,袅袅的炊烟还在,二姨最喜欢吃的芋头和粽子还在。可是现在,青山还在,绿水还在,手机里的照片还在,微信朋友圈的点赞还在,只是我的二姨,她却不在了!

4月5日一大早,颖峰的司机小张便早早候在宾馆门前,把我和安宁、珂瑜送往坑头。再次从衢州城去往坑头,感觉仅仅过了三年,老家怎么就变了好多了呢。记忆中幽深、宁静、曲曲折折的山路似乎喧闹了起来,有了些许热火朝天的味道。路两旁葳蕤青葱、矮矮壮壮的毛竹和柑橘好像长高了、细瘦了,枝叶也稀疏了,灿烂的阳光透过车窗的罅隙洒满了车厢。不时地,还会遇到修路、修房子的工人把工具、物料堆成一堆,稍稍挡了一段来往的路。只有那翠玉般的乌溪江水一如从前,晨曦中泛着迷人的粼粼波光。

到了小承表哥家里,安宁和珂瑜,这两个从未进过山的城市女孩,对青藤老树野花、小桥流水人家的农村风貌很是惊奇,可是对没有零食没有娱乐的农村生活也颇有些不习惯呢。借着毛表哥开车载我们参观他在老家造房子的机会,她们到小湖南镇上去采买了一大袋具有浓郁浙西农村风味的点心糖果,兴致勃勃地品尝不一样的美味。在村子里一个远房亲戚家开的小商店里,她们也好奇地东问西看,热心地帮我拿祭祀用品。在孩子们的眼中,正像王蒙在序诗《青春万岁》中所写,“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惊奇,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小承表哥告诉我,大舅家表哥磊磊要在老家翻修老宅了,而且今天恰好一层浇顶。毛表哥呢,也已开始动工修宅了。大家在城里住了多年,如今还是想叶落归根,待到年老时回到乡村,与绿水相依,与青山相伴。我们走过小承表哥家的白桥,走过白桥下的溪水,沿着开满野花的山路往祖屋的方向走。走不太远,就看到几个工人戴着草帽穿着胶鞋正在一栋建设中的房子里忙活着。怎么不见磊磊表哥?小承表哥亮起嗓子喊了一声“磊磊”,只见楼顶上探出一个人来,定睛一看,正是表哥磊磊。他同样戴着草帽穿着胶鞋,不同的是,他的手里拿着长长的黑色橡胶软管。“他在浇顶呢!”小承表哥边说,边带我们也登上了楼顶。明亮的阳光下,站在楼顶看那楼下蜿蜒起伏的山路,漫山遍野的毛竹,淙淙流淌的溪水,一时竟有些恍惚。“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山村,这老宅,这曾经住过的人,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曾经的挣扎与奋斗、眼泪和欢笑、悲恸与喜悦、伤害和宽恕,曾经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在无边无涯、静静流逝的时间长河中,仿佛已渐行渐远,悄然而去。只是“花非花,霧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只不过是物是人非罢了。

小时候就时常听妈妈说起老家山上的仙姑庙,那是坑头村村民的宗祠,世世代代护佑着子孙后代。清明节这天,我、安宁、珂瑜还有笑莉等人,一起去往卧虎山上的仙姑庙。我们一起虔诚地敬香,虔诚地敬上我们对家乡的敬仰、热爱和膜拜。下山时,笑莉惊叫一声:“快看呐,天上有彩虹!”举目望去,在郁郁葱葱的毛竹之上,有那七彩的虹!

雨过天睛之后,这七彩的虹,莫非是冥冥之中,仙姑对我们后人无言的爱和无声的抚慰?

从卧虎山上下来,小承表哥率领我们上坟。外公外婆的坟离祖屋最近,地势也最平。外婆逝去已70年,外公也已不在50年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外公外婆,安宁当然更没有。可是在他们的坟前,我们依然忍不住泪流满面。这,就是血浓于水,就是生生不息、一脉相传吧!

大舅和二姨的坟在地势陡峭的猫屋山上,我们一行十几人荷锄提篮,脚踩雨后泥泞艰难前行。清明时节笋青青,那满山的春笋左一个右一个,不时调皮地从草丛中露出尖尖的角,年近七旬但身强体壮的小承表哥,挥舞锄头、镰刀,一个个把它们挖了出来。下得山来,我们已经满载而归了!

中午,小承表哥在家席开两桌,宴请张氏一大家子,我们团团围坐,开怀畅饮。席上,有清炒春笋、红焖春笋、凉拌春笋,有咸的、辣的,也有甜丝丝的,有芋头团子、糯米猪肉粽,都是妈妈从小吃惯了的。

妈妈少小离家在外生活了几十年,可她的口味、嗜好还是和小时候一模一样。也许,这就是故乡的魅力、原生家庭的力量,是血液里流淌的基因和传承吧!

在老家扫完墓,我们还有一项重要任务——为三姨上坟。三姨嫁在了离老家几十里山路的举村乡翁源村,葬在翁源名叫枫树根的山上。我们这次清明回乡,妈妈心心念念嘱咐我务必要办的有三件事,一是为逝去的长辈上坟,二是看望健在的大舅妈,三是为她带回老家的野菜——马兰头。在坑头,小承表哥说,因为还要辗转几千里,马兰头就留待翁源挖好了,这样会更好养些。

不想只是相隔几十里,翁源和坑头,风光却大不同,山上的植被也大不相同。坑头满山的毛竹、柑橘和春笋,青翠欲滴,遮天蔽日;而翁源,则是有些北方化的了。山上多是一些稀疏、矮黄的植物,土和石多有裸露。

表嫂拿着锄头从山上寻到山下,寻寻觅觅,竟没有寻到一棵马兰头。我有些慌了。好在亚民的舅家大表哥带路,终于挖到了一丛马兰头,还带着土,带着草,表嫂说,这样好活。表嫂还捎带挖到一棵肥硕浓绿的薄荷,笑莉见了喜欢得不得了,说了句我也想要,表嫂便又手脚麻利地挖来一棵。

那晚,妈妈的小学同学,南京地质科学院的地质学专家廖卓庭舅舅,携远在美国的大女儿,就职于新华社南京分社的二女儿、二女婿回乡祭祖。晚宴是满满一大桌的衢州家乡菜,衢州的、杭州的、南京的、南阳的,来自各地的衢州人二十多位,酒至微醺,言谈酣畅。亲朋中不少是文人墨客,有人说起我2018年6月8日发表在《文艺报》上写衢州老家的那篇散文《从前慢》,说起《从前慢》被他们发在了他们的衢州朋友圈,说起衢州老家的往昔种种,几多感慨,几多唏嘘……

老中青三代人,代代眷恋家乡。诉不完的思乡情,说不尽的思乡苦。

归去的火车上,我把那丛带着衢州老家的土、老家的草的马兰头放在床下,可是刚放下又担心捂着或是压坏了,只好又往外拿出来些。唯恐占用了公共通道,我忙忙充满歉意地向“舍友”解释。同车厢是一对宁波中年夫妻,前往洛阳与大学同学聚会。两人好奇地左看右看那马兰头,摇摇头说,不认识。又疑惑,这草有什么好的?你这么娇贵它?待到听说它是我离开家乡五十多年的妈妈在千里之外的心愿时,他们不禁瞪大了眼睛,惊叹道,呀,这么神奇的马兰头,这分明是老人家想家了嘛!

是啊,想家的滋味可以是一碗红烧肉,可以是一串臭豆腐,竟也可以,是一丛马兰头。马兰头里,一定有着家乡的味道,有儿时的画面,有曾经的美好,有难以忘却的过去。

还没到南阳呢,在济南工作的同学就打来电话,说他清明假期回家省亲了,中午的家宴邀请我一定参加。风尘仆仆匆匆赶到饭店,我先把那丛马兰头安置到吧台,反复叮嘱姑娘们务必小心照看,千万不可踩着碰着了。席间,见到了同学的父母。他们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二老常年也在外地跟着儿女居住生活,但时不时的,他们总会抽空回到南阳老家,走一走,看一看,吃吃家乡的饭,喝喝家乡的水,和老朋友一起唠唠嗑,叙叙旧,忆忆当年。原来,不管你的家乡在哪里,哪里就是你剪不断的思念,扯不清的牵挂,哪里就是你千里万里跋山涉水也要归去的啊。

愉快的家宴一结束,我一刻也不敢再停留,火速把那丛马兰头送去了爸妈家。妈妈精心地把它们养在了陽台的三个大花盆里,浇水,施肥,侍弄,一日看三回。就像那首由胡适作词的著名的国语民谣歌曲《兰花草》所唱:“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马兰头不会开花,也不会添香,可是,马兰头一样可以蓬勃,可以旺盛,可以嫩绿,可以开满花盆,长满阳台。而且与胡适的“兰花草”不能让他“将夙愿偿”不同的是,妈妈的马兰头,很快便让妈妈得偿所愿。因为没过多久,妈妈养的马兰头就怒放成了一大片了!妈妈把它们活泼的样子拍成照片,放在群里晒;又炒了一盘来吃。那绿莹莹的马兰头菜,在瓷白的盘子里,遥遥地暗送着馨香,勾引着味蕾。

妈妈走在养了带着老家的土、老家的草的马兰头的阳台上,就像走在老家的山上,就像那年在老家的山上,亲手采摘着老家山上的金银花、鱼腥草,就像重归故里,梦圆家乡,就像从来也未曾离开过,就像一刻也没有过分割。

猜你喜欢

马兰头二姨衢州
马兰头
二姨家的小狗
二姨家的小狗
铁拳剿劣 亮剑斩污 衢州环保坚决打好护水保卫战
衢州治超亮剑
衢州某大桥V型刚构挂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