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三化学复习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

2019-12-17阮群

考试周刊 2019年85期
关键词:任务群

摘 要:改变传统讲练结合的复习模式,以关注学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为前提,以激发学生思维为核心,通过巧设任务群、精编问题组、善用联想图、寻找微规律、训练活思维等方式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关键词:任务群;问题组;联想图;活思维

“考试说明”强调:高考命题要进一步体现化学科“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的特色,这就要求改变复习课教与学的方式,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刷新与转型。高三化学复习需要教学机智,突破教学难点更要讲策略、讲方法、讲效率。教学难点是个相对的概念,它的确定是相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的,它往往出现在学生不易理解或易混淆的概念、思维要求较高的内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应对策略。

一、 巧设任务群

化学一轮复习的重点是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若复习还是将物质的性质、用途、制法重温一遍,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巧设任务群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良方,将复习内容设置成一系列的任务,引导学生在任务解决中巩固旧知识,发现新问题,产生新认识,提高元认知能力。

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1,然后通过小组分享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析所要提纯的物质的溶解性与除杂方法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规律?此刻学生经过思考很快会发现:有机除杂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分液和蒸馏,若所要提纯的有机物不溶于水,除杂的一般方法为分液,此时设法将杂质转化为易溶于水的物质;若所要提純的物质溶于水,通常将杂质转化为沸点高的物质,再分馏。然后在规律的指导下再反思表格中的问题,学生会豁然开朗。表1的解题思路为:溴乙烷、苯、乙酸乙酯均为不溶于水的物质,所以分离方法一般选择分液,除杂试剂要满足两个条件:将杂质转化为易溶于水的物质,且与所需提纯物质不反应,故试剂依次为水、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醇与水任意比互溶,所以分离方法选择蒸馏,需将水转化为沸点高的物质,试剂选用生石灰。实践证明: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不断体会寻找规律的重要性,会有效促进高阶思维的形成。

五、 训练活思维

流程分析类题目综合性强,更能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化学学科能力,近几年在高考题中的比例呈现增大的趋势。此类试题常以工业生产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实验操作、图表分析、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书写是考查的重点。解答此类大题时,教师务必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养成疏通流程的习惯,强调不管试题多新颖、多陌生,要坚信所考查的内容和方法肯定都是学过的。复习时对试题中一些常见问题,如提高反应物浸出率、反应条件控制、流程优缺点的分析等,通过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能快速精准破解。

分析:问题(1)考查提高反应物浸出率的方法,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归纳出如块状物质粉碎、适当升温、充分搅拌、适当提高浸出液浓度、适当延长浸取时间等方法,再结合题干进行思维收敛找出正确答案,并与提高反应速率的方法对比,品味两者间细微的差别。问题(2)考查化学反应的条件控制,其中热门设问为反应物量的控制、加入方式、温度要求等。例如在思考温度的影响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三个角度切入:对物理性质的影响,若反应物中有气体,是否影响气体溶解度?对化学性质的影响,反应物、生成物是否会分解、挥发?是否会发生副反应?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否引起速率的改变?是否造成平衡的移动?然后结合已知对号入座,找出最主要的影响。总之通过思维的发散与收敛训练,能达到答一疑会一类,练一题习一法,有效提升思维品质。

高三化学复习是一种挑战,它考验着教师与学生的智慧。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情,改变复习的着眼点,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不到位的知识“裸露”,引导学生从新的高度来审视相关的知识,寻找规律,开展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收获高效的复习成果。

参考文献:

[1]Robert J. Sternberg(美).思维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33-34,49-62.

[2]王云生.课堂转型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8):167-172.

作者简介:

阮群,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任务群
“任务群+批注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群的设置问题分析及设置技巧
高中语文任务群教学探究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课程的构想
努力打造审美鉴赏课堂,让阅读撑起任务群学习
试论消息单元任务群的方法指向与最终目标
阅读课探微
体察文言语气,感知语言魅力
基于学情,设计任务群
高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