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舒颗粒联合康复推拿对颈椎病患者临床康复及预后影响研究

2019-12-17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主要症状椎动脉基底

金 峰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受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 杭州 311422

颈椎病是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但由于工作等原因,颈椎病的发病也逐渐年轻化[1-2]。由于临床症状较为复杂,通常久治未愈、反复发作,影响人们的生活。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颈舒颗粒联合康复推拿对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及预后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接受治疗的137例颈椎病患者,纳入标准:①按临床表现、X线和CT检查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②年龄40~65岁。③本人及家属同意本研究治疗。排除标准:①颈椎骨折、脱位者。②伴有心肺肝肾功能障碍。③服药依从性较差者。将入选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8例,男29例,女39例;年龄45~61岁,平均42.00±7.14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2.30±2.12年。观察组69例,男34例,女35例;年龄42~64岁,平均51.00±7.52岁;病程1~6年,平均3.24±2.6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推拿治疗:患者先取卧位,推拿者以每分钟80次的频率在患者颈部及肩部按摩紧张挛缩之肌束和刺激点,促进其血液循环,持续12分钟;其次取端坐位,头稍前屈,用拇指点按方式点按肩井、肩中俞以及疼痛部位,按压9分钟,另对伴有筋结的患者采取理筋法在筋索部进行分筋、弹筋手法25次以疏通气血、减轻疼痛;再用双手掌根点压天宗、膏盲穴10分钟。休息15分钟后用拔伸旋转法:推拿者左手拖住患者下颌骨、右手扶住枕骨部,用15千克的力量牵引持续15分钟,在其牵引下左右旋转和侧屈颈椎每组5次,常伴有明显的响声;最后用把衮法、揉法按摩肩部15分钟结束。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颈舒颗粒(生产厂家:安徽精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6g×9袋,批号:Z20010153),每次1袋,每天3次,饭后温水冲服,7天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②观察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期末峰流速(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其速度采用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3];③观察主要症状积分,其积分采用VAS评分法,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0代表无痛,10代表最痛;④观察1年后,随访复发结果,复发率=复发数/总例数×100%。

1.4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颈部疼痛完全消失,肩关节功能恢复,活动正常;有效:颈部疼痛缓解,肩关节活动得到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无效:颈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无改善或疼痛加剧。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合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VS、VD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椎动脉VS、V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椎动脉VS、VD水平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VS、VD比较(±s,cm/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VS、VD比较(±s,cm/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69 68 VS治疗前28.45±4.85 29.55±4.91治疗后46.12±5.01*40.63±4.66治疗后21.65±2.53*15.94±3.35 VD治疗前10.96±2.25 11.22±2.61

2.3 两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VS、VD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基底动脉VS、V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基底动脉VS、VD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VS、VD比较(±s,cm/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VS、VD比较(±s,cm/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69 68 VS治疗前33.35±4.34 34.51±3.86治疗后59.14±4.03*49.25±4.21 VD治疗前14.76±2.16 15.62±2.91治疗后24.12±3.01*18.66±2.64

2.4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观察组头痛、眩晕、肩颈痛主要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眩晕、肩颈痛主要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0.41±0.08*1.23±0.34例数69 68肩颈痛治疗前2.68±0.46 2.55±0.34治疗后0.94±0.17*1.12±0.23头痛治疗前2.32±0.54 2.22±0.43治疗后0.56±0.11*0.98±0.18眩晕治疗前1.86±0.65 1.92±0.51

2.5 两组1年后随访结果比较:治疗结束1年后,观察组复发6例,复发率8.70%;对照组复发14例,复发率20.59%。观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转换而发生的疾病,主要由于持久性颈部姿势倾斜、颈椎及颈椎间盘退变、炎症性疾病感染、风湿等原因形成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肩背部沉重、头颈肩酸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等。一旦发现颈椎病的症状,需警惕长期低头工作,适当进行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可进行热敷及早干预。当错过其最佳治疗时间,病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加重以致延误病情,此时再想治疗时将会花费更大的精力,且不易根治,尤其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发展后简单的保守治疗难以治愈。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可归属“痹症”“筋病”“骨痹”等范畴,其发病机制为寒凝气滞,筋脉拘挛,气血不通,不通则痛[4],因此治疗当以舒筋活络,活血化瘀为主。为此,我院在推拿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颈舒颗粒。康复推拿治疗可使患者肩部组织升温、椎间隙增宽、促进血液供应以及淋巴回流,从而改善了椎间盘组织对骨髓及神经根的压迫。颈舒颗粒方中,三七、当归、川芎、红花、天麻、葛根等可活血行气、化瘀止痛、强筋壮骨,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功效。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颈舒颗粒联合康复推拿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提高,说明内服颈舒颗粒可增进推拿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期末峰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且明显要高于单用康复推拿患者,由此提示椎动脉、基底动脉的VS、VD水平与其动脉供血不足有关。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在联合治疗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肩颈痛、头痛、眩晕主要症状积分得到了明显下降,症状得到了缓解,从而解除了神经根压迫,抑制了神经根的炎症反应,其积分效果也优于单用康复推拿患者,从而进一步提示颈舒颗粒联合康复推拿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观察。

猜你喜欢

主要症状椎动脉基底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猪传染性腹泻的发病特点、主要症状与防控措施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中国劲酒缓解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的临床观察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观察
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风险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