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小教专业基础和声课改的探索

2019-12-17周沐春

黄河之声 2019年18期
关键词:笔试声部传统

周沐春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晋中 030600)

基础和声课程是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理论课程设置中重要的后续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和理解多声部音乐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一专多能”小学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多年以来,基础和声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书面练习为辅。但由于本学科理论知识过于繁琐晦涩,对于基础本就不太扎实的大专生们来说,理解起来颇为费力,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深奥的理论知识结合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他们从这门课程中受益,是作为一位从事了十几年和声教学工作的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教育观念不断革新、教学设备不断更替的今天,如果我们还以传统的教学标准来培养未来的小学音乐教师,很显然是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因此,基础和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改变教学观念

课程改革,首先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笔者认为,教学观念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重视学科之间的融合渗透

基础和声是音乐专业理论课程设置中重要的后续课程之一,按照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标准,基础和声课程的前端课程是基本乐科,包括视唱练耳和乐理,俗称小三门。其同步课程为合唱指挥、即兴伴奏,后续课程为儿歌创编。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往往只注重本学科的教学,而忽略了各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导致学生的知识衔接出现断层,影响其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强调课程之间的融合渗透,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如:结合各个章节学习进度,在和声教学中加入即兴伴奏内容,或合唱创编等内容,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强调理实结合,学以致用

指导实践是理论学习的终极目的。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实践的运用,会导致教学出现“满堂灌”的现象,知识点太多而又缺乏运用巩固,使得旧知识还没有记住,新知识又堆积起来,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要想达成形成教学相长的目的,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理论知识通过谱例分析、和声编配写作、歌曲旋律分析与编配、二声部合唱编配等手段,让枯燥的理论知识鲜活起来,深入浅出的解析了和声现象,又活跃了课堂氛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革新。

(三)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目前主流的和声教学观念中,教学体系还是以欧洲传统和声学理论为基础构建的。诚然这种教学体系具有其科学性、严谨性。但音乐理论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各个时代、各个民族都有其和声的个性风格。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打开思路,立足本土,让学生多欣赏本民族的、现代的多声部音乐作品,了解本土音乐文化的多声部编配特色,学习现代和声编配的新思路新方法,让他们扩宽知识面,以适应将来的职业发展要求或者为升入本科类院校打好基础。

二、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和声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导,作为受众,学生往往没有足够的兴趣和耐心去听那些深奥的理论知识,而和声课程又是具有高度连续性的课程,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听懂,将直接影响后续学习的进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一)尝试师生角色互换

变学生为主导,以翻转课堂、微课教学、小组讨论学习、学生自学、实践操作等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视频学习--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学生点评--教师总结。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让学生边学习边思考边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自住学习能力。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数字化音乐教室的使用、远程教育的运用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直观地演示知识点,数字化音乐教室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音色、和声色彩的变化,远程教育可以直接聆听国内顶尖的学科专家答疑解惑……这些手段都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三、改变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架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传统的和声教学方法,无外乎于讲授、讨论、演示、练习等。这些传统的方法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我们仍有必要进行新的尝试。

(一)归纳总结法

由于和声学习内容的高度相关性,这种教学方法相当必要。和声学科知识点比较细碎,理解、记忆都有一定难度。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巩固消化,后续学习效果就难以保证。因此,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每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就要留出足够的课时对前面的学科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加深了学习印象,另一方面,让学生对知识结构有一个整体把握,这样才能保证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听觉训练法

一般来说,听觉训练都是在练耳教学中独有的教学方法,但在和声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予以关注。但笔者认为,这个方法恰恰是和声教学中必要的一环。试想:为什么有些学生和声理论学的好,但一弹即兴伴奏,就乱七八糟?除了自身弹奏水平的有限外,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内心的和声听觉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在和声教学中,加入一定的听觉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有助于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多声部音乐感觉的建立,这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四、改变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检验阶段性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传统的和声教学评价,往往是简单的试卷笔答,根据学生答题的情况反馈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的和声知识。这种评价方式固然能够部分反映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四部和声的规范性写作、和声现象的识别和理解……但仅凭这样的评价方式,是否可以全面考量学生的学习成果?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和声学习效果的评价,不应该是千篇一律,而应理实结合,全面评价。

(一)以笔试评价为主

笔试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是否应该在和声教学评价中全面否定?当然不是。笔试是人类历史千百年的文化传承,也是最为科学的评价方式之一。直至现在,它依然应该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尝试,在笔试评价中,教师应该全面把控知识架构,尽量在单位实践内覆盖尽可能多的知识体量。因此,其出题方式相当重要。首先,题型要尽量丰富,题型可以不限于填空、选择、判断、写作、分析等。甚至,为了考察学生对于多声部作品的理解,可以加入听辨内容,这些都是可以尝试的。

(二)以面试评价为辅

和声的面试评价,是笔试评价的良好补充,它可以弥补笔试评价的不足,能全面考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评价内容可以包括知识点考查、和声听觉分析、歌曲的即兴和声编配与弹奏、歌曲的二声部合唱编配等。有了面试评价的补充,学生更能重视和声学习,并积极探索运用,对于学生整体音乐素养的提升效果不言而喻。

五、结语

作为小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多年以来,和声都被打上了“难学”、“难教”、“难运用”的标签。如何打破这种教学的僵局,另辟蹊径,让和声教学真正为学生职业发展服务,这是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必须经常思考的问题。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学观念也应与时俱进。希望通过本文,能给同仁一些教学启发,以期共同进步。由于自身水平有限,难免有所疏漏,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猜你喜欢

笔试声部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疫情下的笔试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关于校招笔试的5个问题
2016年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人员笔试工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