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创计

2019-12-16于溟慧

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读后感小星星苏东坡

于溟慧

亲爱的小星星,时光如水,在落花逐水的波光里,在惬意游弋的清凉里,在缠缠绵绵的秋雨里,在北风凛凛的冰雪里,小星星和《新作文》结伴即将走过2019。读完第12期,于老师感慨万千,我们的“新作文学院”陪伴小星星一期又一期,是否对你的作文有所助益呢?你把在这里读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到你的作文当中去了吗?今天于老师就跟大家谈一谈“从读到写”。

读与写直接关联——感或转

同学们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读一篇好的文章或者读一本书,老师会建议大家写一写读后感。听到“读后感”這个词很多同学都会“唉”一声,刚被点燃起的阅读兴趣随即被浇灭了。写读后感,本意无可厚非,仔细阅读、深入领悟、练笔写作,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但是千篇一律的格式,无病呻吟的痛苦,让“读后感”很尴尬地呈现在老师的案头。

读后感,读后感,为完成读后感而感,牵强附会:一种是虎头蛇尾,大段摘抄原文,或概括故事情节,写到“感”的部分,喊两句口号草草收尾;一种是为感而编,把“感点”提炼出来之后,需要联系自己、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没有什么可联系的,就结合“感点”编造故事,看起来头头是道,其实没有真情实感。

P4《随叫随到的东坡先生》,给我们呈现了一篇高水平的读后感,尤其是加入了自己的思考与认识,特别值得一读再读。如:

东坡先生,你本有宰相之才,却因王安石变法,几度遭贬,四海为家,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这一眼望不到头的贬谪之路,你捋须而笑,带着未泯的赤诚之心,踏上“征程”。初贬黄州,你洒脱写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消极愤懑化作“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闲适;二贬岭南,你淡然一笑,脱口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满腹苦水酿成了美酒;三贬儋州,在衣食无着的条件下,还能从“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的民俗中,体验着“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的超然物外。

文中画线的部分可以看出,小作者对苏东坡的生平遭遇有自己的认知,“未泯的赤诚之之心”“潇洒闲适”“淡然一笑”“超然物外”,他看到了一个面对重重挫折,乐观积极、笑对人生的有血有肉的苏东坡!小作者在谈到自己参赛失利、暑期出游、月下怀远时,无不从东坡先生的旷达的境界中汲取到力量,这时苏东坡是良师,是益友,是“随叫随到”的伙伴!本期的小作家应柬之同学真正地把《苏东坡传》读透了,把苏东坡其人读透了,才有了这样满满的收获,从字里行间我们也能够充分感受到那收获绝不仅仅是一篇读后感而已。

前面谈了读后“感”,下面我们来看读后“转”。被一篇文章所感染,或许是它精练的语言,或许是它优雅的意境,当心弦被拨动的那一刻,以另一种方式转身呈现,带来的既有异曲同工,又有匠心独运,也许还是另辟蹊径。

如P18《唐诗素描》,这是一篇小散文,简短精美,为什么叫唐诗素描呢?我们可以在现代文表达的背后嗅到唐诗的气息。亲爱的小星星,大家都来读一读,猜一猜,这篇文章里藏着哪首唐诗呢?

这一定是明媚的三月。

雨不声不响地停了,一片嫩叶攀在干瘦的枝藤上,伸过了高耸的围墙,有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将这春之三月,托在了那一寸高墙上……

瓦檐上,一滴滴的水珠,像晶莹的密语,轻轻坠落。伏案小憩的人,被这清脆而熟悉的声音惊醒……

唐代王维的《书事》这样写:“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大概意思是:细雨初停,天尚微阴。尽管在白昼,还是懒得开院门。坐下来静观苍苔,那可爱的绿色简直要染到人的衣服上来。你再读一读小作者的散文,有没有感受到相似的意味?短短20个字,用现代文的语言娓娓道来,别是一番韵味。

下面是一位同学读了《聊斋志异》之后写的归纳与点评,也很有意思哦。

第一种故事模式:书生 + 美女

“书生+美女”的模式,总有一个风流年轻的书生或者秀才、举人,遇到一位美貌如仙的天姿国色,不过,这美女往往是女鬼、蛇精、花妖、狐狸精等精怪。比如《莲香》就是一个这种模式的故事,有一个叫桑晓的沂州人和一个狐狸精莲香以及一个李姓女鬼之间的离奇故事。《林四娘》《封三娘》……都是这种模式,我觉得故事情节都差不多,都是妖精美女用些甜言蜜语把书生迷得神魂颠倒,有时魂飞魄散,有时萎靡不振,像丢了魂儿一样,被害得面黄肌瘦,甚至一命归西。

转化成一封信的形式,既亲切又新鲜,如《夏洛的网》读后感。

给威尔伯的一封信

可爱的威尔伯:

你好!我是一位关心你的中国小朋友。我在《夏洛的网》里看到了你的“倩影”和大名,从此认识了你。

我知道你诞生在美国作家怀特笔下,小姑娘弗恩特别爱你,不仅救了你,照顾你,就连上课都想着你,老师问她“宾夕法尼亚州的首府是哪里?”本应该是哈里斯堡,而她却毫不犹豫地说出“威尔伯”——你的名字,逗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以上几种方式,写自己的感想感悟,写自己的认知评价,总结提炼方法,给书中人物写信,都是在读与写之间直接关联。我们可以看到书中的内容,是“感或转”的基础,“感或转”是所读内容的延伸转化,二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读与写间接关联——仿或拓

读到P35《门前的大槐树》时,我们脑海里就浮现出《高大的皂荚树》那一课的结构体例,也是按照春夏秋冬来进行串珠。但是此树非彼树,大槐树的样子及四季生长,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快乐都和高大的皂荚树无关。这是仿写,而且是“高仿”,素材还是自己的素材,语言还是自己的语言。仿的是形式或方法,仿得不着痕迹,仿的只是一种结构、一种角度、一种思路、一种手法、一种体例。仿写也要立自己的意,依然是我手写我心,依然是我的作文我做主。

如果想再恣意一些,轻松一些,在阅读之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拓展自己想写的内容,没有任务,没有模式,没有刻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让文字好玩儿,让笔尖自由流淌。

如标题大串联。很多读物的目录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目录上各个章节的小标题或每个故事的标题都很有特色,把它们连缀在一起,一篇新的情趣故事就诞生了。

如变身书中角色。假设自己是书中的某个角色,或为书中增加“自己”这个新角色,经历书中的情节,参与书中的谈话,以此成文,全新方式的介入,使阅读变得兴味盎然。

如插写小故事。每本书都有自己的脉络,在这样的脉络里就自己感兴趣的“点”插写小故事,可以是补写书中的“空白”,可以借书中的场景让角色们演绎全新情节……让自己的故事插入书中,自己也成了“作者”,怎能不感到自豪?

如故事嫁接。从这本书到那本书,让角色串个“门”,相同的角色,全新的场景,一定会发生有趣的故事。我们就像个摆积木的人,当“拿”起这本书的“角色”放入那本书的“故事”中时,创新的灵感瞬间出现了。

如微信聊天。微信聊天的方式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交流方式,聊聊同一本书的阅读收获、阅读插曲、阅读思考、阅读启悟,灵活多变,发言短小,轻松自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把实际聊天记录下来,也可模拟聊天体例,由小作者假定角色,站在不同角度发表看法。

读创计,教你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不同的桥梁,可以是宽阔的悬梁桥、俊逸的斜拉桥、弯弯的石拱桥,也可以是有趣的汀步桥、蜿蜒的九曲桥、窄窄的独木桥……或感或转,或仿或拓,不拘一格,开阔思维,练习表达,点燃热情,激发灵感,追求阅读价值最大化,让写作的气息在阅读中漫洇,在阅读中培养写作的敏感与创意。

猜你喜欢

读后感小星星苏东坡
一闪一闪小星星
苏东坡突围
苏东坡《献蚝帖》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苏东坡·定风波》
一起来看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