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特色档案开发与区域性文化传承的研究
——以东阿阿胶档案为例

2019-12-16于睿智王云庆

山东档案 2019年3期
关键词:东阿区域性阿胶

文·于睿智 王云庆

区域性文化是在某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经过历史的淘炼与打磨,时至今日仍然有巨大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的文化传统。区域性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而地方特色档案正是对区域性文化最原始、最深刻的记录,具有传承记忆的作用。地方特色档案是指具有区域特色、历史特色、文化特色、经济特色、民族特色等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源,它通常记录和反映当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事、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的情况。[1]地方特色档案不仅具有档案的一般属性,还具有地域性、专属性、趣味性、动态性等一系列独特属性,地方特色档案无疑是区域性文化传承的有力载体之一。阿胶档案是东阿区域性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阿胶档案作为东阿县最具地方特色的一种档案,在信息数量按几何级数增长的今天,成为当地最具有开发潜力和隐性价值的宝贵文化资源。深入开发挖掘阿胶档案中的潜在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将会进一步引起人们对保护、传承传统中药技艺的重视,同时使阿胶文化升华、凝结成更具生机活力和竞争力的文化资源。

一、阿胶与阿胶档案

谈及东阿,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东阿阿胶,阿胶起源于东阿,被誉为“补血圣品”、“滋补国宝”的阿胶,据考证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历史上从汉唐至明清一直被作为皇家贡品而食用,“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阿胶因东阿而得名,是以驴皮为主要原料,放古东阿县的阿井之水制成,有轻身益气之效,自古以来就是滋补、补血的上品,若熬胶时不放置阿井水,其成品不能谓之真正意义上的“阿胶”。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于2008年6月7日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147项)的项目之一,属于传统医药类(共5项)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中四种药物制作技艺之一。[2]因为东阿水的特质能够使大分子角质蛋白分离出来,同时把自然状态下的胶原蛋白水解成人体易吸收的小分子蛋白,以及当地特有的优质黑驴品种,使得东阿成为炼胶熬胶的最佳所在地,东阿也因此而形成了阿胶生物科技园、中国阿胶博物馆、黑毛驴繁育中心、药王山等一系列充分展现阿胶文化的场所。

阿胶档案是关于阿胶的历史形成、发展,熬制技艺的变化和改进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各种形式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材料,还包括人类生产、生活与阿胶有关的重要活动的记载,现存的阿胶档案中就有不少拍摄当时制作技艺、熬制工艺与手法的老照片。如今因阿胶制作技艺被收录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人物传记、视频采访、技艺讲解录音录像等原始记录材料以及人们在从事非遗申报活动的全过程中所形成的原始材料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报告、辅助资料和证明材料、保护计划、评审意见等,均可纳入阿胶档案范围之内。阿胶档案作为东阿当地的特色档案,其中记载了阿胶的变迁、阿胶文化信仰的形成以及文化的传播。

二、阿胶档案中的阿胶文化

阿胶是东阿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一张独有的名片,随着地域的变迁、历史沿革、民俗沿袭,在人与自然愈来愈密切的互动和长期交往中,东阿已然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阿胶文化。阿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离不开文字的载体,阿胶档案记录着千年以来炼制阿胶的独特技艺与技法,传承古朴,是东阿阿胶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取胜的独门法宝,更使得阿胶成为真实可靠的中药记忆,成为中医中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合理保护、开发阿胶档案对于东阿当地地域性文化的传承和对外传播自身文化价值理念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

流传近三千年的阿胶文化不仅是对中医药文化的坚守,更是对民族、国家记忆的传承。东阿阿胶企业参与了历次国家阿胶标准的制定,从1978年蒸球化皮工艺的诞生将阿胶生产带入了工业化时代,到1981年制定了全国第一部《阿胶生产工艺规程》,再到1985年开始参与制定历版《中国药典》阿胶标准,这些实践都离不开对阿胶档案中文化资源与知识资源的汲取。除了关于对生命健康的关注守护和阿胶的制作技艺之外,与阿胶有关的诗歌、童谣、民间故事等等也均属于阿胶的非物质文化范畴之中。对于阿胶的物质文化来说,经过缜密复杂、流传多年的制作技艺所制成的阿胶产品其本身就是文化的象征和代表,阿胶源源不断地生产其实也正是文化传承的见证。

三、阿胶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东阿阿胶企业从源头上掌握了炼制阿胶的独特技艺,且企业自身所在地东阿县又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企业的良好发展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区域性文化的交流和共通。阿胶档案中所体现的养生文化愈来愈符合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压力下对生命健康的渴求,东阿阿胶的发展得益于长期以来对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坚守。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信息资源越来越重视,东阿人对阿胶史料进行重新梳理,深入挖掘阿胶的滋补文化、美容文化、学术文化三大文化体系,分别从阿胶服用演变史、疗效演变史、阿胶垄断史和滋补养生史四条主线入手,理出阿胶方剂谱、阿胶族谱、中医理论谱、医家传承谱、本草谱、工艺商业谱、消费文化谱等多条文化谱系,使阿胶的中医药演变文化脉络更加清晰。[3]档案作为信息资源的价值功能早已被认可,而档案财富的文化价值有时却容易被忽略。由于地方特色档案是某一地区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宝贵文化资源,其蕴涵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时甚至难以估计。就目前来看,地方特色档案开发的途径大概有如下几种:

(一)以文化营销为手段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地方特色档案因其具有不可复制性、专有性等特点,是某一区域最富有代表性的文化缩影,容易激发大众的兴趣因而更易形成文化聚合。之所以开发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是因为地方特色档案中尚存有不为人所知或不为人尽知的价值。文化因为多元和差异而更加具有竞争力,地方特色档案因其能够充分展示区域性的文化特色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也因此更容易形成地方特色品牌。开发地方特色档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避免文化功能缺位,在汇聚特色的基础上再进行文化资源拓展。通过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将地方特色档案所隐藏的优势、特点、特性、好处、作用被人所知晓、厘清、掌握、熟悉,然后通过各种方式让这些好处为人服务,并创造条件使其效用发挥到最大化。[4]营销文化,就需要产品。比如古城旅游,游客所到所见都是文化,感受到的是古城文化氛围,体验的是文化享受,最后买走的却是产品,看起来,人们买走的是产品,实际上营销的正是文化,东阿阿胶亦可如此。以产品为主要导向,辅以文化营销,阿胶档案中的滋补文化和美容文化势必可以抓住现当代人们的好奇心,使人们通过体验阿胶产品来感受到阿胶文化,而文化营销的源头活水就是阿胶档案。

当区域性的特色文化转换成地方特色品牌,那么它所拥有的内涵便能够超越其外在的物理特质。地方品牌建构的目的是为某一特定地理区域提供抽象的但具有可传播性的符号,品牌实际上是一种无形的战略资源,当人们选择同质化功能产品时认定某一特定品牌,实质上是人之主观想法投视于物之客观之上的一种行为和选择,这种选择是基于对品牌认知所形成的品牌忠诚度。当人们选择某一品牌的产品时,能够理所应当地联想到其特色和个性,甚至是由其所代表的某种生活形态。[5]东阿阿胶所呈现出的品牌文化即在阿胶档案中所体现的中医养生文化,当人们购买阿胶时,所联想到的是“文化养生”“中医滋补”等一系列的内化概念和生活理念。

对于东阿阿胶来说,阿胶档案——阿胶文化——文化营销——品牌建构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是对地方特色档案中的优势资源逐步深入挖掘与拓展的结果。地方特色档案完全可以作为品牌接触点,在地方品牌建构的过程中对消费者起品牌认知和导向作用。品牌接触点是消费者有机会能面对一个品牌信息的情景,可以说是公众对一个品牌认知的主要信息来源,是受众能够接触到品牌和产品的任何时空点,因此作为品牌建构者应该在最能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竭尽全力。阿胶档案中关于古人对人体健康的重视以及对中药文化遗产的介绍完全符合当下养生文化的导向,东阿阿胶通过对阿胶史料的再开发,抓住其中中药文化的精髓,推出“文化养生”的自主品牌,阿胶本身就是承载着阿胶文化的物化实体产品,以富有文化内涵与底蕴的产品为中心形成品牌优势。品牌一旦能够建立起来,品牌所带来的宣传效果和文化影响的力量都非同小可,从而成为区域性文化的传播的助推器。

(二)开展多种方式并存的档案文化服务

地方特色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就需要对档案本身全面了解,进而形成深刻的认识,从崭新的视角对其进行加工,根据不同受众的文化需求,对地方特色档案的内在特质进行重塑,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增长极。档案文化资源可以进行产业性开发,也可以进行事业性开发,二者之间并不矛盾,是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关系。不管现如今阿胶档案是分散存在于东阿阿胶企业内部档案室还是存放于地方综合档案馆内,档案部门和企业部门都可以作为档案开发者。既可以以档案部门为主体,对档案文化资源进行公益性的开发利用,生产和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实现公众的文化权益,也可以由产业部门依据市场供求状况,以档案文化资源作为生产资料,产出文化商品和服务商品投入市场,获得利润。[6]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档案部门和工作人员所提供的服务也并不存在固定的模式,只要立足于档案、能够满足大众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进程,多种多样的服务形式都可以成为选择的对象。

如多年之前出版的《阿胶志》,内容较为笼统、陈旧,无法完全反映阿胶演变的历史全过程,也因其叙述方式单一、图画照片采集量不够、侧重点无法完全与当今人们生活的关注点相契合,因此此书的发行量及影响并不大。如此珍贵的中医中药文化宝藏不能得到大众的关注与重视实际上是文化传承的一大损失,档案部门及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对已收集到的阿胶史料进行深加工,将庞杂的史料科学化、系统化,在已有的《阿胶志》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新的养生观点,重编重修《阿胶志》。

又如自2007年以来,每年的农历冬至子时,东阿县都会举行一场由东阿阿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率众高徒共同完成的九朝贡胶开炼仪式,以此来恢复传统手工工艺生产极品阿胶——九朝贡胶,自此已经举办了十多年,已然形成中国冬至阿胶文化节。据史料记载,九朝贡胶的炼制需选用3~4岁体型健壮的纯乌驴,冬至前一个月取下皮进行晾干,采用保密工艺包括提沫(打沫)、挂珠、挂旗等,以金锅、银铲为主要器具,桑木柴为火,经九十九道工序炼制而成。[7]中国冬至阿胶文化节可以说是立足于档案、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有效方式之一,提供了珍贵史料中所记载的古法工艺、独特手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平台和传播机会,无形中转变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刻板观念,让人们对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印象。通过开展文化节日这种方式,使区域性文化能够更好地向内聚合、对外强调,还能潜移默化地使人们在享受节日所带来的文化盛宴中体会到中医药文化中所孱入的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关照与关怀,从而对传承区域性特色文化起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除了由档案部门与其他方面合作开展的文化节日之外,档案展览也是档案文化服务方式之一。档案展览意味着要在方寸之间展示出历史最精华的所在,代表着浓缩了的历史和压缩了的空间。即使是现代社会仍有很多人并不了解档案的本质是什么,档案究竟承担着什么样的社会作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档案所以对档案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档案展览是档案与大众直接接触的最好机会,只有接触之后有所了解才有可能使人产生兴趣,是档案部门走向社会、融入大众的较好途径,也是宣传区域性文化的良机。围绕档案所展开的展览活动同样也可以寻求多方面的合作,以地方特色档案内容本身为基础,辅以相关的文娱实践、专题讲座、实物展览等多种方式,为区域性文化的传播拓宽道路。如东阿县本地所建造的中国阿胶博物馆,馆内就对珍藏的有关阿胶的文献及实物资料千余件进行了展出,向人们系统地、概括地介绍了与阿胶有关的知识与信息。

地方特色档案本身就比一般档案更具休闲性、娱乐性、大众性、趣味性,同时又兼顾知识性,也因此更加贴近公众文化生活。人们在了解基本的阿胶知识时,同时也能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互联网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信息获取方式的多样性、随意性、多通道性使得网络展览也成为宣传区域性文化的优选对象。通过网站提供3D网上展览,参观者完全可以不去现场在家中就能够完成与档案部门的跨界、跨时空的交流与互动。不仅保护了档案原件节省了开支,而且形式新颖让人过目不忘,以更加生动具象的形式直接展示给大众。

(三)谋求与旅游业积极合作形成独特文化景观

在这个更加注重人文的时代,文化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内涵。旅游更多的是以人为载体所进行的社会文化交流。文化展示与旅游有着内在的联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特色档案资源不仅是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还是资源开发与认定的重要依据,在新建、重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特色景观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8],排除地理因素,区域性文化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另一个地方的最大标志,最具代表性的民俗风情、特产、建筑、名人等总能让人立即与这片土地相关联。区域性文化因其独特性、唯一性、地域性而最吸引人、让人心之向往有深入了解的意愿。因此,地方特色档案资源中别具一格的文化遗产、民俗风情、当地特产等自然而然地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东阿阿胶企业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强强联手,最终共同致力于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

如把中国阿胶博物馆纳入旅游路径的观光点之一,通过阿胶档案中对炼胶熬胶过程每项工序的原始记录,东阿阿胶在中国阿胶博物馆内详细展出了自古以来整个炼制过程的演化变迁、技术工艺的革新进步,通过图画、视频、模型展示、引导员介绍等多种方式向游客揭开国宝级中药制成的神秘面纱,极大地满足了游客对东阿阿胶的好奇心,同时又深受阿胶文化的熏陶。

又如东阿阿胶养生文化苑项目,是由东阿县和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筹建,现为国家级AAAA级风景旅游区。该项目定位于综合性文化旅游项目,以阿胶产品为载体,在整个业态规划中,又定位于中华养生的主题,以展示东阿阿胶三千年历史文化、医药文化、养生文化为主要内容,设计了许多让人们愿意去、留下来的体验项目,让人们在体验消费的同时,体验养生文化。同时,药王山也被纳入到该项目中,东阿阿胶养生文化苑与东阿药王山毗邻,药王山山道上有百家药王故事浮雕群,阿胶文化碑廊等,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同时又充满了文化气息,均可成为东阿必看旅游景点之一。

东阿阿胶实行政企联手,合力打造中华阿胶文化产业园,即“以阿胶产业为主体,以养生文化为主轴”的多功能复合型生态产业园区。现已建成阿胶生物科技园、中国阿胶博物馆、黑毛驴繁育中心等一列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当某一地区已经围绕地区特色文化形成文化景观,则可以进一步从整个地区的旅游业入手,开展特色旅游项目,举办特色文化旅游节等活动。

四、结语

地方特色档案常因为全宗数量少、存档年代久远、地方综合性档案馆或相关部门保存修复技术较为落后,使一些宝贵的史料严重损毁甚至不复存在。过去的损失所造成的历史空白已经无法挽回,对于已经收集、立档、存放起来的档案一定不能再束之高阁而无人问津。地方档案部门需要通过编研反映区域性文化的产品,宣传、传播地方特色文化,唤醒人们对故乡最深沉的记忆,使档案重获生机返回大众的视野范围。

文化是具有开放性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地方特色档案是区域性文化的“物化”产物,通过特色档案,地方特色文化得以沉淀、汇聚、传播、传承,青年一代在继承前人留下的档案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吸收当下文化主流的精华,寻求与企业、高校、政府、社交媒体等多方合作,重新挖掘地方特色档案中潜在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使其在新时代散发出更加强烈璀璨的光芒。

猜你喜欢

东阿区域性阿胶
欢迎来到2060年!
欢迎来到2060年!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在东阿阿㬵的世界里寻找DNA的足迹
16次调价涨41倍的背后 东阿阿胶的“美人计”
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性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建构
东阿阿胶成险资“滋补上品” 安邦高位接盘到底图个啥?
加强跨地域教育提升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研究
冬食阿胶
第28届汤姆斯杯中日羽毛球男单运动员技术运用区域性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