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工商管理示范专业建设探析

2019-12-13哈青梅张晓光高彩梅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34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

哈青梅 张晓光 高彩梅

摘 要: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引发的职场变革,互联网带来的知识爆炸,将逼迫大学从一个提供文凭的认证机构,变成一个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营。未来的大学,可能是“线上学习知识+校园实操体验”的模式,因此,学生的培养模式需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加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融教于产,产教融合,推动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培养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工商管理示范专业;建设初探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4.037

1 问题提出及文献综述

2003年第一次全国人才会议首次提出“高技能人才”;2010年,第一个《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未来10年高技能人才达到28%的目标;2011年,第一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将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人员界定为高技能人才。据孙城教授统计相关数据,2014年我国技能人才总量1.12亿,但是高技能人才仅占25.5%,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相比,我国的制造业中高级技师占比为5%,而发达国家占比35%,差距很大。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六部委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提出,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鼓励独立院校转设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校。

孙城教授提出:我国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是培养通道不畅,向上不延伸、纵向不连接、横向不贯通;二是师资水平提升存在诸多障碍;三是培养体制不顺,资源不整合。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四个转变: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来、办学方式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人才定位转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上来、人才目标转到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上来。

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产教融合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持。

顾永安(2016)在《应用本科专业集群: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中提出地方高校應构建与产业集群密切对接的、学科与专业交叉发展的学科专业集群,并提出了专业集群建设方法。黄琳等(2019)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高校产教融合困境的破解机制研究》提到“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深化产教融合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产教融合的本质是产教一体化,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供给体系,不仅需要打破传统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惯性思维,还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制约产教融合发展的瓶颈”;张健(2019)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题》指出要推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深入进行要明察和解决利益逻辑问题、合作的主体澄明问题、合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韩二东(2019)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探讨》一文中产教融合背景下,通过分析当前地方性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发展困境,指出在地方政府参与度、行业企业投入度、实践案例应用、师资力量、制度保障等方面的障碍;提出在政府组织协调下,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协同合作机制,协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打造教学新平台及实践课程资源,跟进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持续推进应用型大学的产教融合,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咨询;武建红(2019)在《产教融合培养ERP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提出在时代背景需求下,学校与企业深化合作,培养高质量的ERP创新人才来满足社会需求,该学者在剖析ERP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性的提出了基于产教融合的ERP人才培养模式。程芳琴等(2019)在《产教融合条件下的高校本科课程设置》一文中讨论了产教融合条件下的高校体制变化,阐述了高等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原则,如课程设置须符合产教融合下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应和产业或行业实践相融合、课程设置应以学习为中心、课程设置应保证学科专业的相对完整性、课程设置应保证内容的先进性、课程设置有助于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等,提出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2 产教融合内涵

产教融合的核心是产业和教育相结合。教育服务产业和产业支持教育,双方通过一定的纽带融合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而这个连接的纽带即实现学校和企业共赢。

产教融合拓宽了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包括职教集团、公共实训基地、订单培养、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形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依照产业链展开。

3 产教融合工商管理示范专业建设思考

工商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最终目标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面向现代工业、商业企业,面向现代物流企业,培养企业管理与策划人才。依据学校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应用型大学的性质,侧重于应用研究,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不能脱离这一内容。

3.1 抓好顶层设计

做好工商管理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建设,顶层设计尤显重要,要做到目标明确,方向正确,同时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和配套的管理制度。示范专业建设需要学校层面、院部层面进行总体设计和规划,才能在保证专业建设依据设计目标顺利开展。

3.2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点过和完善过程中,需要企业和专业共同制定和调整。寻找专业特色是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建设的难点,因此行业企业调研是各专业进行产教融合专业建设的基石,需要贯穿于产教融合专业建设过程中,专业建设中需要与企业不断进行沟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产教融合。

3.3 共同确定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工具,需要二者紧密契合,其中专业课程设计如何实现产、教融合,是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需要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企业工作要求的角度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完善,培养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能融入企业,参与企业项目工作。

3.4 共同实施培养过程

实现产、教融合,就需要专业与企业密切联系,依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在此基础上,既要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同时又需要学生参与企业工作,通过顶岗、轮岗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企业、适应企业,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理论结合实践,实现毕业后就可在企业就业的目标。

3.5 共同组建双师双能型队伍

“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建设的又一重大问题,但要保证其不流于形式而落到实处,是一个关键点。“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教师积极参加企业实践,利用假期或课程调整的时间,完成企业实践,在学校给予配套的激励政策引导下,充分调动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双师双能型队伍建设落到实处。

3.6 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实现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就需要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一方面可以通过企业的综合评价,来评判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评判学生是否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否适应企业岗位要求、胜任企业岗位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综合评价,学生是否完成了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及提高,在将知识技能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中,学生综合素质是否有进一步提高。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建立指标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断提高培养质量。

3.7 利用其他专业资源建设

工商管理专业通过经济与管理学院其他专业资源,建设工商管理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利用其他专业的师资力量、实训室等,共享软件、硬件资源,强化本专业建设。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产教融合工商管理示范专业的初探,从人才培养、师资团队建设、资源利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工商管理示范专业建设思路,希望产教融合工商管理示范专业能够按照此思路逐步完成专业建设并能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顾永安.应用本科专业集群: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J].中国高等教育,2016,(22).

[2]黄琳,隋国辉,王榕.应用型转型背景下高校产教融合困境的破解機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2).

[3]张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题[J].当代职业教育,2019,(1).

[4]韩二东.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3).

[5]武建红.产教融合培养ERP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财会学习,2019,(3).

[6]程芳琴,郑皎,产教融合条件下的高校本科课程设置[J].文教资料,2019,(3).

[7]张飞霞,孔啸.基于产教融合的“融合式学习环境”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9,(1).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