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以取气的山水画家张玉锋

2019-12-13徐恩存

商业文化 2019年15期
关键词:黄宾虹笔墨山水画

徐恩存

张玉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创作院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师瑞堂艺术馆馆长、中国现代艺术研究院秘书长。毕业于天津爱知经贸学院本科美学系,2009年考入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高研班;2010年考入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精英班,师从化石、龙瑞先生。201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成立张玉锋中国山水画工作室。

其多幅作品被国家领导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八大处首保大厅、全国博物馆及国内外友人收藏。出版有:《张玉锋山水画集》《师古图今》《新水墨》《美术市场报专刊》《张玉锋山水画小品集》《张玉锋花鸟画集》。作品先后在《中国美术》《国画经典》《美术界》《世界华人精英》《现代水墨》《中华英才》等多家报刊发表。

生于燕赵大地的山水画家张玉锋,自幼便倾心绘画,尤其钟情于山水画。张玉锋随龙瑞先生学画,从黄宾虹入手,其山水画汲取了黄宾虹的艺术精神,但以师其意为主,并不完全照搬,虽不师其迹,却画得自由洒脱,渐渐形成了用笔恣意纵横有力,铿锵雄健,线如屈铁,点如坠石,笔笔送到,笔笔遒劲,力求五笔俱全的面貌,显示出良好的技艺基础。

譬如《云居图》《秋山草堂》《烟浮云岫》《原野龙盘山势远》《白云朵朵是仙家》《山水清音》《溪桥烟雾》《太行人家祥云多》等作品,多见画之风骨神韵,而墨以取气,突出用墨,使画面更加气足韵备。在意象表现上,作品形若草草,松散疏放,实则规矩有序,物形未尽,物理在握,可谓笔墨未到神以足。

张玉锋在对黄宾虹山水画风格、笔墨研学中,深谙“得意可忘形、得神可遗形”的艺术玄机,不重外美而重生命活力、重天机情趣的手法。因此他的作品更具拙重、厚实与苍润的特点。在《山居图》《烟浮云岫》《溪山访友》《清风凌霄》《不是青山远世人》等作品中,画家营造了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与品格,山势巍然、流水潺潺、云烟浮动、漾溢着氤氲之气。作品构图平实,甚少奇峭之状,这恰恰折射出画家自身的精神需求与审美取向。

深得黄宾虹艺术启悟的张玉锋,在实践中领会了“千笔万笔,无笔不简”,“三笔两笔,无笔不繁”的要义与写意的逻辑运动规律。画面中山川的处理,清晰却又云雾飘忽,整体浑然氤氲却又点景清楚。细看作品,不难发现,其用笔墨多先用淡湿墨线勾出山石树木轮廓;再用湿墨浓淡并用地点染冲破,反复多遍,使之层层深厚;然后再用较浓的墨点皴树叶、山石和复勾树干、添加枝条藤蔓;最后再用枯笔皴擦,焦墨点醒;在用墨上以湿墨为主,尤以宿墨、破魔和渍墨突出,同时又用干墨、焦墨皴擦;结果画面浑厚苍茫、拙重幽邃。

張玉锋研习黄宾虹艺术精神,并心领神会。他从史论入手,解决自己的艺术认识、艺术观与对艺术规律和艺术本质的理解与认识,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并做深入的人品与学养的修为;同时,又以“造化入画、画夺造化”的传统画理要求自己,足迹遍及名山大川、长江南北;追求自己的形式语言,重写意精神、重笔墨表现、重朴拙之美,作品经提炼、夸张,实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时光悠忽,已值中年的张玉锋,愈加注重文化底蕴的陶冶与修炼,拜诸名师门下,以经典佳作为楷模,倾全力以解个中三昧;经年的历练与积累,使张玉锋的山水艺术不知不觉间在一个高度上展示为浑然拙厚与虚灵苍润的艺术效果,达到“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

但问耕耘,不问收获。艺术长旅中的张玉锋脚踏实地、足迹稳重,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实现着超越与构建。人到中年,他收获了艺术丰硕的果实,也迎来了生命的黄金季节。

对此,我们寄予厚望,并充满期待。

猜你喜欢

黄宾虹笔墨山水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一锤子凿不出一口井
黄宾虹的佳作
黄宾虹的佳作
笔墨厨神
笔墨厨神
笔墨厨神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