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潍坊生姜产业现状与创新模式及发展对策

2019-12-13张传伟赵永明袁永胜韩宪东张笑笑韩国成贺玉君张守杰宋银行张中华

中国蔬菜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安丘潍坊市生姜

张传伟 赵永明 袁永胜 韩宪东 张笑笑 韩国成 贺玉君 张守杰 宋银行 张中华*

(1 安丘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安丘 262100;2 潍坊市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山东潍坊 261061;3 安丘市石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安丘 262103;4 山东沃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安丘 262100;5 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山东青岛 266071;6 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山东潍坊 261071)

山东省潍坊市2018 年生姜种植面积3.11 万hm2,年产量达230 万t,产值81.2 亿元,加工量205.5 万t,出口量58.5 万t。通过技术模式创新、监管模式创新和运营模式创新,潍坊市生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山东省潍坊市生姜种植历史悠久,从万历年间就有种植的记载(王顺明 等,2015),经过几千年的栽培发展,生姜已成为潍坊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产量水平、加工出口等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全国领先地位。其中,“安丘大姜”在2006 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 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昌邑大姜”在2010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 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8 年潍坊市生姜种植面积3.11 万hm2(46.58 万亩),占潍坊市蔬菜种植总面积的10%以上,是种植规模仅次于西瓜的蔬菜品类,年产量达230 万t,产值81.2 亿元,加工量205.5 万t,出口量58.5 万t。笔者从潍坊市生姜的种植区域布局、栽培模式、生产经营等方面对潍坊市生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潍坊市生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潍坊市生姜产业发展现状及创新模式

1.1 产业发展现状

1.1.1 种植布局区域化 2018 年潍坊市生姜种植主要分布在安丘市、昌邑市和昌乐县(图1),其中安丘市种植面积最大,为1.35 万hm2,年产量93.2 万t,在全国以县域为单位的生姜主产区中种植面积、总产量均居第一位(张中华 等,2016);昌邑市生姜种植面积为0.54 万hm2,昌乐县为0.44万hm2,其余各县市区的生姜种植面积均未超过0.2万hm2。说明潍坊市生姜种植呈现出区域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安丘市全部乡镇都有生姜种植,昌邑市主要集中在围子、石埠、饮马、都昌、卜庄、北孟等乡镇(街道),昌乐县主要集中在离安丘市比较近的红河镇、营丘镇、鄌郚镇等。

1.1.2 栽培品种和方式多样化 为适应市场需求,潍坊市利用当地资源通过品种驯化和选育,培育出了金昌大姜、昌邑胖娃娃、安丘大姜、安丘黄姜、安丘小黄姜等不同生姜品种,满足了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出口国家对生姜的产品需求,其中以金昌大姜和安丘大姜栽培面积最大。品种的多样化也带动了栽培模式的创新,由原来的露地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向现在的中小拱棚、大拱棚种植方向发展(王顺明 等,2015)。尤其是安丘市的鲜食嫩姜早春促成栽培技术,采用大拱棚三膜/四膜覆盖栽培,实现鲜姜一年两茬次上市(6~8 月、10~11月),经济效益好。

图1 2018 年潍坊市各市区县生姜种植面积

1.1.3 经营主体新型化 随着生姜产业的发展以及市场变化的需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成为生姜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2018 年潍坊市从事生姜产业的专业合作社有101 家,种植面积0.58 万hm2,年产量42.1 万t,产值19.0 亿元,分别占潍坊市生姜种植总面积、总产量、总产值的18.7%、18.3%、23.4%。其中有2 家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社,有18 家被认定为市级示范社,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

潍坊市从事生姜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有56家,带动生产规模达到1.5 万hm2,年产量111.7万t,产值63.8 亿元,分别占潍坊市生姜种植总面积、总产量、总产值的48.2%、48.6%、78.6%。其中产值超过1 000 万元的有39 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 家,省级龙头企业3 家,市级龙头企业35 家。

1.1.4 产品加工精深化 随着国际、国内市场对生姜加工产品的需求多样化,潍坊市生姜产品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做好初加工产品的同时,加强了精深产品研发力度,生姜产品附加值得到了提升。初加工主要以保鲜生姜为主,深加工主要以姜泥、姜丝、姜块、姜糖、姜茶、脱水姜粉、腌渍姜丝姜块等为主。

2018 年潍坊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姜年加工能力28 万t(其中初加工产品27.3 万t、深加工产品0.7 万t),出口5.2 万t,分别占潍坊市生姜加工总量及出口总量的13.6%和8.9%;农业龙头企业的生姜年加工能力117.3 万t(其中初加工产品109.4 万t、深加工产品7.9 万t),出口32.6 万t,分别占潍坊市生姜加工总量及出口总量的57.1%和55.7%。其中,初加工能力超过1 万t 的企业有10家,深加工能力超过1 万t 的企业有3 家。潍坊市生姜主要出口日本、韩国、欧盟、美国及东南亚国家,年出口能力超过1 万t 的企业有7 家。

1.1.5 产品流通市场化 近几年,潍坊市生姜交易呈现由田间地头向专业批发市场集中的趋势。截至目前,全市年交易量在5 000 t 以上的批发市场有10 家,其中国家级定点交易市场1 家,专业批发市场9 家,年交易量210.1 万t,占潍坊市生姜总产量的91.3%。年交易量10 万t 以上的市场5 家,年交易量1 万~10 万t 的5 家。随着大型市场的建设,生姜的贮存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姜井姜窖贮存向姜井姜窖+恒温库贮存转变。全市尚有姜井姜窖9.7 万个,年存贮量大约140 万t,已建成单行恒温库670 个,年存贮量大约47.5 万t。

1.2 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

1.2.1 技术模式创新 安丘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生姜超高产栽培模式和鲜食嫩姜栽培模式。超高产栽培模式每667 m2产量达到10 000 kg 以上(游宝杰 等,2014);鲜食嫩姜早春促成栽培,比正常生产提早120 天上市,实现了鲜姜一年两茬次栽培上市,填补了北方地区早春市场鲜姜供应空白(张中华 等,2016);生姜水肥一体化绿色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土壤熏蒸消毒技术的推广,利用氯化苦、棉隆替代溴甲烷,有效解决了生姜连年种植导致重茬病害加重、品质下降、产量减少等问题。创新的技术模式,在整个潍坊地区应用达到80%以上,推广面积2.5 万hm2左右,增产30%以上,每667 m2新增收益1.5 万元以上,节本3 000 元左右。

1.2.2 监管模式创新 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各级各部门相继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出台了《潍坊市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办法》《安丘市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办法》,组建了联合执法队伍,实行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在种植生产、收获贮存、加工运输、物流配送等环节全面普及农业综合标准化,推行标准化管理,参与起草的国家标准《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域管理体系要求》在全国施行;健全控制管理体系,紧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牛鼻子”,对农业化学投入品全程监管,实行用肥、用药种植档案管理,从源头抓好生姜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检测资源,建立市、县、镇、社区四级检测网络,对生姜检测全覆盖,及时评估生姜质量安全;构建合格证追溯体系,积极探索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追溯监管新模式,采取“二维追溯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机制,开发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系统,把合格证与二维码有机结合在一起,随农产品一并上市,发挥身份证和质量保证书的作用,实现了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通过“五大体系”的创新监管,达到了生姜产品“源头无隐患、投入无禁区、管理无盲区”的效果。

1.2.3 运营模式创新 以信息技术为指导,现代流通为目标,引导经营业户由传统低层次摊位制对手交易逐步向订单交易、合约交易、网上交易、远程交易、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转变。先后创建中华大姜网、中国·昌邑生姜指数网、微信客户端,并与农业农村部和商务部官方网站对接,免费提供生产、物流、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开展网上交易业务。其中,山东宏大生姜市场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昌邑生姜价格指数”是全国唯一生姜价格指数,是全国生姜价格的风向标,该指数参数中包含价格指数、指数点评、市场信息、价格行情、供求信息等9 个模块,公布生姜日价格指数、周价格指数、月价格指数和经营效益,不仅每天对外发布生姜的价格,还会对每周、每月价格指数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下一步的价格走势进行预测。生姜价格指数的投入运行不仅可以强化对生姜市场的分析预警,还可以为姜农、商户的生产经营提供参考,防范生姜价格的大幅波动,正确引导广大姜农科学合理种植,进而推动生姜产业理性发展。

2 潍坊市生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潍坊市生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配套的管理体制机制、生产管理技术等逐步健全完善,在推动农民持续增收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1 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强

山东省生姜主产区一是潍坊、二是莱芜,潍坊市生姜生产规模是莱芜市的3~4 倍,但与莱芜市相比,潍坊市对生姜品牌的创建、维护和推广还有很大差距。虽然“昌邑大姜”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安丘大姜”已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但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品牌宣传力度远不及“莱芜大姜”。

2.2 价格保障机制不健全

受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潍坊市生姜价格常常呈现“过山车式”的波动,产销信息服务不对称不健全、恶意炒作、竞相压价、姜农盲目跟随市场价格跑等因素导致生姜价格急剧波动,姜贱伤农的事件时有发生。潍坊市乃至全省、全国的生姜价格保障机制不健全。

2.3 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虽然潍坊市的101 家生姜专业合作社和56 家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的生产份额和加工份额占据了全市生姜生产、加工、出口的绝大部分,但合作社小而散、企业少而弱的现象依然存在。各类经营主体的加工产品仍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产品的高附加值效应没有显现。很多新型经营组织、行业协会等没有发挥出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2.4 土壤恶化现象亟待改善

生姜是高产作物,需肥量较高,在以往的生产中普遍重施化肥,有机肥施用相对较少,土壤酸化、盐渍化严重,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急需进行土壤改良,推广配方施肥,恢复土壤健康。

2.5 深加工产业发展缓慢

生姜深加工产业由于缺乏技术、研发力量、设备、资金等原因,无法调动大中型企业晋级上档的积极性,严重抑制了深加工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制约生姜产业效益提升的一个堵点。

3 对策措施

3.1 实施品牌引领工程

做大做强已有的“安丘大姜”“昌邑大姜”区域公用品牌,积极争创“三品”品牌。鼓励扶持相关生产加工合作社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社,鼓励扶持相关生产加工企业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打造合作社品牌和企业品牌。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生姜产业发展的领导,通过组织招商会、推介会、发布会、展览展示会等形式,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以“昌邑生姜”入选中国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契机,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着力构建脱毒种苗产学研、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现代化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废弃物利用、生物肥料研发等“七大体系”,抓好投资5.7 亿元的宏大市场改扩建和现代化生姜仓储体系建设两大工程,打造以规模化生产基地为依托、龙头企业为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的生姜产业园区,促进生姜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全产业链发展,争创国家(生姜)现代农业产业园。

3.2 加大绿色增产技术推广力度

继续组织实施生姜水肥一体化技术项目,鼓励和引导广大种植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使用新型控释肥、缓释肥、有机肥,大力开发专用配方肥料、生物防治型肥料,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绿色环保生产。研究推广生姜机械化、轻简化、安全化栽培技术。

3.3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以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契机,鼓励和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走产业联合、跨界联合、强强联合的路子,提升抱团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整合已有行业协会、产业创新联盟,建立市级、县级行业自律组织,规范行业发展行为,提高生姜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3.4 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

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加大对生姜标准园区、批发市场、农业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制定生姜政策性农业保险和价格补偿保障机制。充分利用“中国·昌邑生姜价格指数”平台,支持安丘市争取“中国·安丘生姜出口价格指数”上线,并加强与上级部门单位的数据对接和信息沟通,推动生姜市场价格信息化、透明化、专业化。

猜你喜欢

安丘潍坊市生姜
潍坊市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构建
夏吃生姜益健康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潍坊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家乡的小豆腐
山东安丘仓方早生桃生产管理技术探讨
安丘蜜桃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主人之谜
潍坊市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析